【文/王紹玲;採訪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鄭博仁;執行/楊雅馨】
【內容出自 媽媽寶寶雜誌】
「老公,你看寶寶在踢我的肚子呢!」當準媽媽第一次感受到腹中胎兒在「踢」你的時候,心中一定是充滿著喜悅與奇妙的感受吧!因為,媽媽和胎兒一直以來的生命連結,在這一刻開始有了明顯的展現!如何透過好的胎教,讓腹中的胎兒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呢?
胎教幫助胎兒成長與發育
現代社會,由於大家生的少,再加上知識水準普遍提升,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具有優生的觀念,希望胎兒還在媽媽的子宮內的時候,就進行所謂的零歲教育也就是胎教,期許胎兒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能夠頭好壯壯、領先群雄。
兩種荷爾蒙影響你的胎兒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鄭博仁表示,一般來說,人類的腦下垂體和腦視丘荷爾蒙可以分為兩種—
【緊張荷爾蒙】
一種是與情緒有關的荷爾蒙,當情緒不好的時候,人體會分泌一些腎上腺素、壓力荷爾蒙,或是緊張荷爾蒙,這些荷爾蒙對胎兒以及整個子宮環境來說,容易產生一些不好的生理反應,相對也會影響到胎兒的營養吸收。
【快樂荷爾蒙】
另外一種則是良性荷爾蒙,也就是所謂的快樂荷爾蒙。快樂荷爾蒙的主要成分是腦內啡,腦內啡能夠使一個人的心情愉悅,所以當媽媽在聽一些優美的音樂,或是開心地跟腹中胎兒對話、撫摸互動時,準媽媽就會分泌腦內啡,腦內啡從媽媽的腦部開始分泌之後到達全身,透過臍帶送到胎兒身上,藉由臍帶血管的放鬆過程中,提供胎兒更多、更好的的養分和氧氣。
認識胎教
所以胎教就是利用母體內的快樂荷爾蒙分泌——腦內啡的分泌,讓準媽媽放鬆心情,腹中的胎兒也就能自然而然能接收到快樂荷爾蒙訊息,得到更多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從而促使胎兒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長。此外,好的胎教還可以讓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學習如何更愛自己,也更愛胎兒,同時也能與胎兒建立良好的互動。
與胎兒做親密互動
既然胎教對於胎兒和媽媽都有幫助,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進行胎教呢?鄭博仁醫師表示,就胎教來說,其實並沒有時間上的限制,媽媽在懷孕初期,甚至在準備懷孕之前,就可以先培養一些胎教的概念。
一旦當受精卵形成,5~7天後在子宮內膜著床,就已經與母體開始產生最直接的接觸,成為生命的共同體。這個時候,胎兒會經由媽媽子宮內膜的血液吸收營養,除了食物方面的營養成分之外,也別忘了心靈上的營養。因為當胚胎慢慢形成時,胎盤、臍帶也會慢慢形成,母體和胎兒的共通管道也就會越來越暢通,這時進行胎教的效果也會相對加分。
即使隔著這一層肚皮,準媽媽或是準爸爸們,都可以試著與肚子裡的寶寶做個親密的互動,透過胎教互動,對於寶寶IQ、EQ都有良好的發展喔!以下將介紹不同的胎教包括:音樂胎教、語言胎教、撫摸胎教、光照胎教或是藝術胎教等,對於寶寶有何影響和重要,提供父母參考。
音樂胎教
音樂是孕婦與胎兒建立情感的紐帶,溫和、動聽、悅耳的輕音樂,不僅能使母親心情愉快,也可以給胎兒安全感,使胎兒心律平穩,對大腦發育是個良好的刺激。除此之外,優美和諧的健康音樂,孕婦就會分泌一些較好的荷爾蒙,且能調節孕婦血液流量和使神經細胞有興奮作用,從而改善胎盤供血狀況,促進胎兒發育成長。
然而,胎教音樂不一定要選擇古典音樂,只要是媽咪自己喜歡的音樂即可,然而太過於吵雜或是巨大聲響的音樂,最好還是應該儘量避免,才不會傷害胎兒的聽覺。
語言胎教
懷孕後期胎兒已具備了聽力和感覺能力,對父母的言行會做出一定的反應,因此,不論是準媽媽或是準爸爸,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與胎兒對話,如:起床時可以說:「早安,寶貝,爸爸媽媽愛你。」;睡覺時,可以說:「寶貝,晚安!希望你能健健康康長大,爸爸媽媽都好愛你喔。」;出外踏青時,可以說:「今天爸爸媽媽去公園散步,等你出生後,我們也會帶你去玩水、游泳、放風箏、看晚霞……。」
透過與子宮內胎兒對話方式,可以讓胎兒更有安全感,且媽媽溫柔的聲音,對胎兒有穩定的作用,也可以幫助胎兒日後的人格發展。
撫摸胎教
不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妳想到肚子裡的Baby,都可以進行愛撫肚皮胎教法。用手輕輕的撫摸肚皮,讓腹中的胎兒感受到媽媽對他的愛,透過撫摸,將訊息輸入到胎兒體內,以刺激大腦,使胎兒產生記憶、智力得到開發。
無法時時刻刻做到撫摸胎教,至少每天在起床或睡前時抽出一些時間,仰臥在床上全身放鬆,用手來回在腹部撫摸胎兒,一邊撫摸、一邊和胎兒說話,這些親密的互動行為,都能讓準媽媽洋溢著快樂,寶寶出生後,對這些熟悉的聲音更會有安全感。
光照胎教
胎兒在媽媽子宮內的280天,可以說都是一個黑暗的環境,所以,當Baby出生時一開始接觸到外面的光亮世界時,總是會有些不適應。由於胎兒的視覺功能發育比較晚,因此有學者提出所謂的「光照胎教」,就是利用手電筒作為光源照射在孕婦的肚子上,然後連續開開關關手電筒電源數次,製造一閃一滅的效果,如此可以讓胎兒感受到光亮的變化,進而刺激寶寶腦部發育。但須注意的是,每次照射的時間約5分鐘左右,不能過長,且光源的照射也不能太過於強烈。
藝術胎教
藝術能陶冶心情,撫平情緒,準媽媽不妨利用一些時間,去參觀一些畫展、音樂會等,將所看到的東西、顏色、形狀等,說給胎兒聽,如此可以開發胎兒的智力發展。
倘若準媽媽沒有興趣或時間參觀一些藝術作品,也可以在家挑選幾本有意義的童話故事書或是閱讀一些文學,然後說給胎兒聽,讓腹中的胎兒也跟著媽媽說話的感覺,一起做內心的交流,也有助於大腦發展。
媽媽情緒好、寶寶也快樂
除了利用一定的胎教方法,促進胎兒發育成長外,準媽媽懷孕期間的情緒好壞,對寶寶的日後人格發展也會有影響。鄭博仁醫師指出,孕婦時時保持快樂的情緒、放鬆心情,腹中的胎兒也就自然而然能接收到快樂荷爾蒙的訊息,得到更多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胎兒感受到媽媽愉快的心情,出生後也會是個個性溫和、有安全感、好帶的小孩。
相反的,如果準媽媽常常心情不好、過度緊張,如發怒、恐懼、痛苦、憂鬱等負面情緒,對於胎兒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間接使得寶寶出生後產生好動、情緒不穩定、易哭鬧等情形。
然而,準媽媽不是聖人,在懷孕的過程中,情緒難免波動起伏,但為了寶寶,努力讓自己心情感到愉快是很重要的。而醫師也建議,準爸爸也要對孕婦付出多一點的關心和愛,讓準媽媽感到幸福與溫暖,媽媽幸福、情緒好,寶寶就會幸福,也才能培育出健康快樂的Baby。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例行產檢 ~W20
上週六是寶寶20週的例行產檢,產檢前報到會做身高、體重、血壓測量及驗尿(尿糖及尿蛋白檢測)。前幾次產檢都正常,這次也大致正常,唯尿蛋白超出標準一些,我詢問護理人員是什麼原因,她說有可能最近吃太鹹或寶寶壓迫到腎臟都會造成這種現象,但她也告訴我不要太緊張,並無很嚴重的異常,但我還是會擔心,所以我就開始想前陣子到底吃了那些太鹹的東西,希望改善飲食,如果沒有改善,容易造成下肢水腫吧!總之,懷孕的過程就是要小心翼翼,定期產檢及做各項檢查,有什麼異狀才能即早發現,即早改善!
超音波的部份,醫生測量寶寶頭圍,是20週正常的發育頭圍,目前並無發現異常狀況,所以我也稍安心,每次產檢看到寶寶就很期待又開心。而這次醫生也很清楚的看到寶寶的性別,所以就知道寶寶的性別了!最近肚子邊有個小疹子,醫生說這是孕婦可能發生的皮膚狀況,也給了我一條藥膏塗抹用。目前孕期剛好過了二分之一,最近能較明顯感覺胎動,胎動很奇妙又好玩,肚子也愈來愈大,行動上要更小心,孕育新生命的過程就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孕婦健康手冊上說,懷孕期營養和平時一樣,仍需維持六大類(包括:五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然而為了胎兒生長及母體生產所需,在份量的需求上略有不同,將孕期分為三階段,目前我屬於第二孕期的階段,胎兒器官持續發展,體重快速增加。多攝取鐵質可以預防貧血,補充維生素B群可以幫助母體及胎兒紅血球形成,補充鈣質幫助胎兒骨骼發育,避免媽媽腿部抽筋。每日熱量比第一孕期增加300大卡,蛋白質增加6公克。懷孕後為了寶寶的健康發育,自己要更注重營養的攝取囉!
超音波的部份,醫生測量寶寶頭圍,是20週正常的發育頭圍,目前並無發現異常狀況,所以我也稍安心,每次產檢看到寶寶就很期待又開心。而這次醫生也很清楚的看到寶寶的性別,所以就知道寶寶的性別了!最近肚子邊有個小疹子,醫生說這是孕婦可能發生的皮膚狀況,也給了我一條藥膏塗抹用。目前孕期剛好過了二分之一,最近能較明顯感覺胎動,胎動很奇妙又好玩,肚子也愈來愈大,行動上要更小心,孕育新生命的過程就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孕婦健康手冊上說,懷孕期營養和平時一樣,仍需維持六大類(包括:五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然而為了胎兒生長及母體生產所需,在份量的需求上略有不同,將孕期分為三階段,目前我屬於第二孕期的階段,胎兒器官持續發展,體重快速增加。多攝取鐵質可以預防貧血,補充維生素B群可以幫助母體及胎兒紅血球形成,補充鈣質幫助胎兒骨骼發育,避免媽媽腿部抽筋。每日熱量比第一孕期增加300大卡,蛋白質增加6公克。懷孕後為了寶寶的健康發育,自己要更注重營養的攝取囉!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Google 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
最近讀了一本新買的書「Google 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作者是Google 前資訊長,他自小患有失讀症,因自身學習歷程太艱辛,他花了許多時間試圖找出學習障礙的原因,後來還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認知科學博士學位,且成為一位擅於整理資訊的達人,也許他的經驗可以給讀者一些省思,發展出一套能掌握自我節奏的生活模式。其實,我本身學習也曾遭遇不同瓶頸,雖然已經離開學校,也工作好多年,甚至都準備為人母,但有時總覺得學習讓生活更有效率、更有自信是很重要的,人生的不同階段,依舊有不同的責任或夢想,但若思緒苦亂是很難有成就的,所以一定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整理術。
本書連結人腦、人性及科技的角度,書中提及的觀念,我簡單整理出幾點:
【雞尾酒效應】
雞尾酒會效應是指人的一種聽力選擇能力。例如,當我們和朋友在一個雞尾酒會或喧鬧場所談話時,儘管周邊的噪音很大,我們還是可以聽到朋友說話的內容。同時,遠處突然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時,我們也會馬上注意到。而這個觀念的重點是,雖然資訊氾濫,但值得我們注意的,卻只有當下需要用到的事或對我們還算重要的資訊,其他的就只是雞尾酒會裡喋喋不休的背景噪音。而我們的腦如何決定那些資訊值得抓住?那些不值得?這就是記憶的運用了。
【把不重要的資訊從腦袋中移出】
一般我們注意到某個事物,它就進入短期記憶,我們會判斷是否有任何意義,接著決定要不要處理,但短期記憶通常無法容納超過九件事,也驅使我們要把多餘資訊從腦袋中移出,否則當超載時,我們可能會忘記原本該記住的重要資訊。
【同時處理多項任務,通常只會更沒效率】
現今社會,我們常常要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但這樣有時反而會妨礙你的腦做事,一旦不小心,資訊無法進入短期記憶,就會想不起來,要靠編碼成為長期記憶將變得更困難。
【用故事來記事情】
另外,有一個成功將某事物編碼的最佳方式,就是給他一個故事,而且為了日後順利回想,在編碼前就先想好日後會在什麼情況下用到它。
【避免腦被太多選擇疲勞轟炸】
人腦不善於做出好決定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是「選擇混亂」,所以我們應該將手邊選擇攤在眼前,逐項檢視,一次只專注一個選項,聚精會神思考,從中選擇出最適合我們的理想決定。
【目標的重要性】
列出目標可幫助我們剔除不重要的因素,因此讓我們更容易做決定,有了目標,才能專注在重要事項,做起事來也會更有條理。雖然我們的大腦非常的奧妙,但卻也有其限制,利用後天的整理術來彌補人腦的先天限制,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分享知識才是力量】
很久以前,知識曾經是力量,在知識不易取得、不易傳播的年代、學校不普及,只有少數人擁有知識的年代,知識是熱門產品。但直到今日,各式各樣的傳播媒體、網路資源等,知識傳播已無遠弗界,例如上google搜尋,就可不需花大心力,大家都能很輕鬆取得世界各地的資訊。其實這就是一種觀念的改變,不論我們是在職場上想要順利完成工作,或是想要生活更井然有序,若懂得跟人分享所知不藏私,我們將做的更好,壓力也會更小。
【更聰明做事,善用手邊的各種工具和科技】
世界瞬息萬變,我們希望花最少時間,做最多事情,最好是使用最少的資源,其實有許多科技的整理方法,等著我們去學習,正視生活中根深柢固的變化,善用我們能負擔的起科技產品來改善生活。
【正視我們的個人限制】
認清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限制,不論是生理或心理方面,還是社會加諸在我們身上,而限制可分成兩種:假想和真實,我們必須認清,才不會白白浪費時間在不存在的限制。但有時要找出自己真實的限制並不簡單,因此請別人客觀分析是有其必要的。認清自己的真實限制,發展應對之道,因為當遇上突發狀況,壓力升高時,會影響腦力,造成問題更大,所以要防範於未然,危機爆發時,才能從容應對。
【懂得變通】
有了明確目標,我們比較知道哪些一定該做,針對目標衍生出來的結果,我們要懂得變通。我們必須打開眼界、拓展新策略,一旦原來的辦法行不通,一定還有其他辦法可用。有時也可以借用別人的經驗,再加上自己的看法,想想自己可用的資源,如人力、時間、金錢、資訊等有那些,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列出潛在的正反結果,做出最佳的決定。
【全新整理術】
整理術因人而異,要能因個人經驗、差異、限制量身訂做,並盡可能善用科技,「搜尋」是全新的整理概念基礎,無須花時間精力歸檔重要資訊,日後也不用費時費心翻找,我們要做的就只有「搜尋」。例如Gmail是一種雲端郵件服務,可做為個人檔案庫,只要透過連線電腦或手機,隨時可以搜尋到資訊。此外,在網路的搜尋,同樣的搜尋,但使用不同的搜尋引擎,結果一定不一樣,且當愈懂得搜尋的技巧,就能愈快愈明智剔除不重要的資訊,也讓我們有足夠心思專注在重要的資訊上。
【重複的重要性】
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資訊,要擺脫不必要的東西,首要之務就是做好過濾。重複我們所過慮出有用的資訊能幫助日後回想,例如,每週挪出空檔重新審視過去一週蒐集的資訊,不管讀書內容、工作記錄、電子郵件、加入書籤的網頁等。當全神貫注再次審視這些資料,我們會更容易記住,當我們需要用到這放資料時,回想速度愈快,我們就愈有組織,也愈能成功。
【適時使用紙張】
我們正經歷紙張與電子工具的轉換期,要用紙張或電子工具管理我們的資料,有時很難決定,所以盡可能弄清楚各種資料對我們的用途,可幫助我們選擇合用工具。雖然我們一直強調科技產品帶來的便利,但紙張也有其利處,例如我們在進行腦力激盪的活動時,我們可以將想法寫在便利貼海報上,利用剪貼方式重組資料,這有助於看出它們的模式,讓主題逐漸明朗。還有隨身攜帶小筆記本,當想寫的東西不方便用電腦或手機時,筆記本就相當好用。
【避免用腦過度】
當我們前一刻還在某個情境,或專注在某個工作或資訊,下一刻卻要做另一件不相關的事情時,我們等於經歷一場情境轉換,在我們轉換情境時,我們的腦必須把目前留在短期記憶的東西移到長期記憶,挪出空間給新資訊,然而這些資訊就容易在這過程中流失了。情境轉換愈頻繁,以及各情境間關聯性愈低,你的腦就會愈辛苦。但當我們無法避免情境轉換,我們可以替自己記下註記,供日後轉換情境參考,這會讓過程更順利,或將情境相似的事務安排在前後進行,減輕大腦的負擔。
【未雨綢繆】
面臨突如其來的巨大挑戰,我們很難做出合理、非情緒化的決定,因為我們無法專心思考,壓力大也會使我們忘東忘西,容易犯錯,所以此時可請親友、同事或可信任的人從旁幫忙,甚至將自己搜尋來的方法,過濾、整理、記下筆記,分享親友請他們給意見。雖然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平時我們也可以試著擬定一套計劃,當意外發生時,才知道如何處理。放眼未來,也要活在當下,在危機發生前,我們就具備熟練的整理技巧,我們就能夠有更多的心思與精力活在當下。
雖然世上難有一套整理系統是十全十美的,但我們還是要誠實面對自己優劣勢,儘可能使用我們所熟悉的工具,幫助自己組織生活,更加從容應付未來!
閱讀書目: Google 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 / 作者 : 梅瑞爾 Douglas C. Merrill & 馬丁 James A. Martin
本書連結人腦、人性及科技的角度,書中提及的觀念,我簡單整理出幾點:
【雞尾酒效應】
雞尾酒會效應是指人的一種聽力選擇能力。例如,當我們和朋友在一個雞尾酒會或喧鬧場所談話時,儘管周邊的噪音很大,我們還是可以聽到朋友說話的內容。同時,遠處突然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時,我們也會馬上注意到。而這個觀念的重點是,雖然資訊氾濫,但值得我們注意的,卻只有當下需要用到的事或對我們還算重要的資訊,其他的就只是雞尾酒會裡喋喋不休的背景噪音。而我們的腦如何決定那些資訊值得抓住?那些不值得?這就是記憶的運用了。
【把不重要的資訊從腦袋中移出】
一般我們注意到某個事物,它就進入短期記憶,我們會判斷是否有任何意義,接著決定要不要處理,但短期記憶通常無法容納超過九件事,也驅使我們要把多餘資訊從腦袋中移出,否則當超載時,我們可能會忘記原本該記住的重要資訊。
【同時處理多項任務,通常只會更沒效率】
現今社會,我們常常要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但這樣有時反而會妨礙你的腦做事,一旦不小心,資訊無法進入短期記憶,就會想不起來,要靠編碼成為長期記憶將變得更困難。
【用故事來記事情】
另外,有一個成功將某事物編碼的最佳方式,就是給他一個故事,而且為了日後順利回想,在編碼前就先想好日後會在什麼情況下用到它。
【避免腦被太多選擇疲勞轟炸】
人腦不善於做出好決定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是「選擇混亂」,所以我們應該將手邊選擇攤在眼前,逐項檢視,一次只專注一個選項,聚精會神思考,從中選擇出最適合我們的理想決定。
【目標的重要性】
列出目標可幫助我們剔除不重要的因素,因此讓我們更容易做決定,有了目標,才能專注在重要事項,做起事來也會更有條理。雖然我們的大腦非常的奧妙,但卻也有其限制,利用後天的整理術來彌補人腦的先天限制,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分享知識才是力量】
很久以前,知識曾經是力量,在知識不易取得、不易傳播的年代、學校不普及,只有少數人擁有知識的年代,知識是熱門產品。但直到今日,各式各樣的傳播媒體、網路資源等,知識傳播已無遠弗界,例如上google搜尋,就可不需花大心力,大家都能很輕鬆取得世界各地的資訊。其實這就是一種觀念的改變,不論我們是在職場上想要順利完成工作,或是想要生活更井然有序,若懂得跟人分享所知不藏私,我們將做的更好,壓力也會更小。
【更聰明做事,善用手邊的各種工具和科技】
世界瞬息萬變,我們希望花最少時間,做最多事情,最好是使用最少的資源,其實有許多科技的整理方法,等著我們去學習,正視生活中根深柢固的變化,善用我們能負擔的起科技產品來改善生活。
【正視我們的個人限制】
認清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限制,不論是生理或心理方面,還是社會加諸在我們身上,而限制可分成兩種:假想和真實,我們必須認清,才不會白白浪費時間在不存在的限制。但有時要找出自己真實的限制並不簡單,因此請別人客觀分析是有其必要的。認清自己的真實限制,發展應對之道,因為當遇上突發狀況,壓力升高時,會影響腦力,造成問題更大,所以要防範於未然,危機爆發時,才能從容應對。
【懂得變通】
有了明確目標,我們比較知道哪些一定該做,針對目標衍生出來的結果,我們要懂得變通。我們必須打開眼界、拓展新策略,一旦原來的辦法行不通,一定還有其他辦法可用。有時也可以借用別人的經驗,再加上自己的看法,想想自己可用的資源,如人力、時間、金錢、資訊等有那些,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列出潛在的正反結果,做出最佳的決定。
【全新整理術】
整理術因人而異,要能因個人經驗、差異、限制量身訂做,並盡可能善用科技,「搜尋」是全新的整理概念基礎,無須花時間精力歸檔重要資訊,日後也不用費時費心翻找,我們要做的就只有「搜尋」。例如Gmail是一種雲端郵件服務,可做為個人檔案庫,只要透過連線電腦或手機,隨時可以搜尋到資訊。此外,在網路的搜尋,同樣的搜尋,但使用不同的搜尋引擎,結果一定不一樣,且當愈懂得搜尋的技巧,就能愈快愈明智剔除不重要的資訊,也讓我們有足夠心思專注在重要的資訊上。
【重複的重要性】
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資訊,要擺脫不必要的東西,首要之務就是做好過濾。重複我們所過慮出有用的資訊能幫助日後回想,例如,每週挪出空檔重新審視過去一週蒐集的資訊,不管讀書內容、工作記錄、電子郵件、加入書籤的網頁等。當全神貫注再次審視這些資料,我們會更容易記住,當我們需要用到這放資料時,回想速度愈快,我們就愈有組織,也愈能成功。
【適時使用紙張】
我們正經歷紙張與電子工具的轉換期,要用紙張或電子工具管理我們的資料,有時很難決定,所以盡可能弄清楚各種資料對我們的用途,可幫助我們選擇合用工具。雖然我們一直強調科技產品帶來的便利,但紙張也有其利處,例如我們在進行腦力激盪的活動時,我們可以將想法寫在便利貼海報上,利用剪貼方式重組資料,這有助於看出它們的模式,讓主題逐漸明朗。還有隨身攜帶小筆記本,當想寫的東西不方便用電腦或手機時,筆記本就相當好用。
【避免用腦過度】
當我們前一刻還在某個情境,或專注在某個工作或資訊,下一刻卻要做另一件不相關的事情時,我們等於經歷一場情境轉換,在我們轉換情境時,我們的腦必須把目前留在短期記憶的東西移到長期記憶,挪出空間給新資訊,然而這些資訊就容易在這過程中流失了。情境轉換愈頻繁,以及各情境間關聯性愈低,你的腦就會愈辛苦。但當我們無法避免情境轉換,我們可以替自己記下註記,供日後轉換情境參考,這會讓過程更順利,或將情境相似的事務安排在前後進行,減輕大腦的負擔。
【未雨綢繆】
面臨突如其來的巨大挑戰,我們很難做出合理、非情緒化的決定,因為我們無法專心思考,壓力大也會使我們忘東忘西,容易犯錯,所以此時可請親友、同事或可信任的人從旁幫忙,甚至將自己搜尋來的方法,過濾、整理、記下筆記,分享親友請他們給意見。雖然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平時我們也可以試著擬定一套計劃,當意外發生時,才知道如何處理。放眼未來,也要活在當下,在危機發生前,我們就具備熟練的整理技巧,我們就能夠有更多的心思與精力活在當下。
雖然世上難有一套整理系統是十全十美的,但我們還是要誠實面對自己優劣勢,儘可能使用我們所熟悉的工具,幫助自己組織生活,更加從容應付未來!
閱讀書目: Google 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 / 作者 : 梅瑞爾 Douglas C. Merrill & 馬丁 James A. Martin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這就是胎動嗎?
最近常常感覺到下腹部突然會抽動一下,雖然有各種不同的感覺,無論一小點或大面積的抖動,都會讓我有奇妙的感覺。據統計資料,大部份的媽媽是在懷孕18~20週左右感覺到胎動,但還是因人而異啦!目前我懷孕19週,前陣子是常聽到腸胃蠕動的聲音,但最近的反應更明顯是手放在肚皮上,還真的能感覺微微抽動呢!如果這真是胎動,還蠻欣喜的,寶寶應該在活動吧!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選擇月子中心
前陣子參觀了北部幾家月子中心,才知道現代媽媽選擇到月子中心做月子是蠻熱門的,如果不早些日子下訂(約生產前5~6個月就要開始選擇決定囉!),可能很難找到較符合自己需求的月子中心。
因為不熟悉,所以只好上網搜尋,再詢問親友意見,經過幾番考慮與比較,終於決定了月子中心,下訂後也能較安心,不需擔心未來產後調養的問題。
我選擇的月子中心,包含產婦的住宿、月子餐飲、醫師巡診、寶寶照護及部分耗材提供。
其他考慮的重點:
1.) 要是合法立案的月子中心,在衛生局評鑑結果:99年度優等,我想在消防安全及衛生檢驗應該都有一定水準。
2.) 護士和嬰兒的比例是一比五,符合平均值,而且是有執照的專業護理人員。嬰兒室設有網路視訊系統,提供一對一專屬視訊。每週也會有婦產科醫師和小兒科醫師巡視媽媽和寶寶狀況。
3.) 專業營養師針對產婦每日所需的營養素及熱量提供正餐及點心,全餐皆使用公賣局全米酒水入菜。
4.) 地理位置的選擇,雖然產婦不須外出,但為了讓陪宿的先生或親友探視上的便利,所以找了交通方便,且附近生活機能不錯的地方。
5.) 房間格局,因為需要休養一段時間且無法外出,因此還是希望能舒適明亮或有不錯的視野,基本上因樓層夠高,採光還不錯,比較不會有壓迫感。房間配備液晶電視、無線網路、冰箱、獨立空調(這樣可以避免交互感染或群聚感染)、獨立筒床墊、沙發、緊急救助按鈕。
6.) 公共空間,除了房間外,還有三處公共空間可活動或會客使用,至少還可以活動活動。
7.) 媽媽產後衛教課程,新手媽媽的教學課程等,飲食、運動知識吸收,也提供書報雜誌等。
8.) 感控管制,因為彈性實施母嬰同室政策,所以對於新生兒、父母及訪客都有相關的規定,以確保安全無慮。
選擇月子中心,就像當初在選擇婚紗公司一樣,當然事前的貨比三家很重要,但真正的效果,也能等使用了才知道,希望這麼用心的選擇,結果會令人滿意。
因為不熟悉,所以只好上網搜尋,再詢問親友意見,經過幾番考慮與比較,終於決定了月子中心,下訂後也能較安心,不需擔心未來產後調養的問題。
我選擇的月子中心,包含產婦的住宿、月子餐飲、醫師巡診、寶寶照護及部分耗材提供。
其他考慮的重點:
1.) 要是合法立案的月子中心,在衛生局評鑑結果:99年度優等,我想在消防安全及衛生檢驗應該都有一定水準。
2.) 護士和嬰兒的比例是一比五,符合平均值,而且是有執照的專業護理人員。嬰兒室設有網路視訊系統,提供一對一專屬視訊。每週也會有婦產科醫師和小兒科醫師巡視媽媽和寶寶狀況。
3.) 專業營養師針對產婦每日所需的營養素及熱量提供正餐及點心,全餐皆使用公賣局全米酒水入菜。
4.) 地理位置的選擇,雖然產婦不須外出,但為了讓陪宿的先生或親友探視上的便利,所以找了交通方便,且附近生活機能不錯的地方。
5.) 房間格局,因為需要休養一段時間且無法外出,因此還是希望能舒適明亮或有不錯的視野,基本上因樓層夠高,採光還不錯,比較不會有壓迫感。房間配備液晶電視、無線網路、冰箱、獨立空調(這樣可以避免交互感染或群聚感染)、獨立筒床墊、沙發、緊急救助按鈕。
6.) 公共空間,除了房間外,還有三處公共空間可活動或會客使用,至少還可以活動活動。
7.) 媽媽產後衛教課程,新手媽媽的教學課程等,飲食、運動知識吸收,也提供書報雜誌等。
8.) 感控管制,因為彈性實施母嬰同室政策,所以對於新生兒、父母及訪客都有相關的規定,以確保安全無慮。
選擇月子中心,就像當初在選擇婚紗公司一樣,當然事前的貨比三家很重要,但真正的效果,也能等使用了才知道,希望這麼用心的選擇,結果會令人滿意。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