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寶寶收涎囉

中國傳統習俗在嬰兒四個月大的儀式,收涎一來幫寶寶收口水,再者在長輩的祝福下,寶寶能平安長大不延遲。其實習俗是見仁見智,但還是希望幫寶寶留下可愛的照片記錄,用紅線串了一串餅乾,共24個"酥餅+小巧的巧克力甜甜圈",寶貝愛不釋手吃的津津有味,整個模樣超爆笑可愛!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抹茶香蕉堅果牛奶

最近每天早上都會用果汁機打一杯飲品,家裡有好多香蕉,就把香蕉加入我愛喝的抹茶牛奶裡,有著香蕉天然的香味與甜味,再加入堅果,果真香濃好喝又營養。

材料: 抹茶、鮮奶、香蕉、腰果、杏仁果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寶貝厭奶期到了嗎?

最近寶貝常因不喝ㄋㄟ ㄋㄟ鬧脾氣,差點自己的耐性也要沒了,整晚在想到底是那個環節出問題,最近餵 ㄋㄟㄋㄟ餵的很辛苦,寶貝是磨娘精嗎?還是自己太嚴肅看待了?因為心想著這個問題,零晨四點醒了就睡不著,也許該學著多多了解寶貝的生理與心理需求。寶貝,媽咪其實是關心你的!

因為不是專家,所以需要多多吸收相關知識,希望順利渡過這尷尬期。

【寶寶該吃多少】

作者:台北榮總一般兒科-宋文舉主任

學者指出,嬰、幼兒先天就會依自身的飽飢感及食物熱量,自行調整攝取量,父母若採「填鴨式」的飲食方式,不但破壞孩子總熱量的平衡,養成錯誤的飲食習慣,常因此種下孩子日後肥胖的因子。
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教授林薇在「兒童正向健康研討會」中報告指出,人類的行為是漸進的,二至五歲是飲食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將影響未來生活。有研究發現,胖小孩的父母通常對於飲食控制較為嚴格,常強制小孩進食的時間、份量,較瘦的小朋友則通常依自己內在的生理需求決定是否進食。多吃不等於健康,如何均衡攝食,才是大學問。
國外研究發現,五歲以下的嬰、幼兒會依食物的濃度、熱量,自行調整攝食量,以維持一定的總熱量,例如餐前先給小朋友吃一塊高熱量的蛋糕,則小朋友便會自行減少食物種類、份量,但嬰、幼兒並不具有均衡飲食的觀念及能力,往往選擇喜歡的高糖、高鹽食物,使攝食熱量足夠,但品質不佳。
有些小孩有偏食習慣或排斥新食物,父母要有耐心,讓他多接觸、嘗試,便能改變其對食物的偏好。建議父母以身作則,多提供孩子健康的食物,並讓孩子參與買菜、烹煮過程,讓孩子產生參與感,進而喜歡各種食物。

【寶寶飲食的基本量算法】
作者:台北榮總一般兒科-宋文舉主任

以正常方法沖泡的奶量而論:六個月以內的寶寶每天每公斤體重為壹百西西左右。譬如五公斤的寶寶,每天基本量為五百西西;一天如以餵食六次來計算,則每次約八十至九十西西即可了,如餵食五次則每次就是一百西西。除了此基本量外,寶寶如要再多吃也可以,但是千萬不要以外力勉強地灌食,強迫灌食會將寶寶自發性的需求減少,養成被動心態。另外,如有餵副食品,則奶量可相對的減少,總之寶寶的身高體重只要正正常常的逐漸在成長,則吃多吃少顯然就不是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