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到底在排什麼?

有一個小小孩,看見一群排隊的人潮,堅持要去湊一腳,於是乎在一列隊伍中出現了這麼一個小小孩的身影! 到底在排什麼?原來是吳寶春麵包店,這是在台北開的分店,這個小小孩還真懂得來湊熱鬧呢! 挑了一款在2010世界麵包賽得冠軍的荔枝玫瑰,一起來以麵包閱讀世界... 這個小小孩自己堅持提著麵包袋,模樣真好笑ㄚ




生涯規畫不是「選工作」,而是「經營人生」

<文章出處: 經理人雜誌  2014.03>

離開校園、走進職場的第一天,許多人如此期待未來:28歲當組長、33歲升經理、36歲做副總……然而,職涯,真的能夠規畫嗎?工作,一定會順利向上升遷嗎?年輕時設定的目標,步入中年後依然會嚮往嗎?
1950年代前,「生涯發展」與「職業發展」幾乎畫上等號,在美國知名生涯發展學者唐納‧舒伯(Donald Super)之後,才逐漸加入「自我發展」的概念。「生涯,統合了各種職業與生活角色,也是一連串有酬或是無酬職位的綜合。除了職位外,還有很多和工作有關的角色。」他認為,生涯選擇不只涉及工作,還與成長過程、學習經驗、角色轉變及環境變化有關。
一開始,舒伯依據不同年齡的性格發展,將生涯發展分為5個階段。例如,24歲之前,我們對於自己未來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都有許多想像;之後便開始發展工作能力、累積經驗,漸漸穩定下來;45歲後進入再度創新或停滯的關卡,直到65歲退休。
1980年代,舒伯發現,除了年紀之外,身分角色也會影響每個階段的心態與行動,因而進一步畫出「生涯彩虹圖」(Life-Career Rainbow):最外圈是生活廣度,包括成長期、探索期等7個階段;往內則有兒童、學生、公民、工作者等6種角色。
不同的角色就像彩虹的不同顏色,橫跨人的一生。
內圈呈現凹凸不平、長短不一,代表在該年齡階段不同角色的分量,也豐富了人生。
比如說,多數人在15~24歲之間的主要身分是學生,因此有較多時間、較少限制來探索自我與世界。進入中年後,多數人同時身兼持家者和工作者的身分,必須在兩者之間權衡。
人生是一個個不同角色的串聯,我們通常會在同一階段擁有不同的演出「舞台」,意即生活空間──在家中是父母、在社區是公民、在學校是EMBA學生、在辦公室是高階主管。如果個人的能力與成熟度不足以應付這些角色間的轉換,就會互相干涉與衝突。
有些生涯發展學者認為,職涯發展階段是不可逆的,一般人在青春期完成自我探索的階段之後,就不會再探索了。
舒伯並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認為,生涯的抉擇,是一個要花一輩子才能走完的歷程,因為人們會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動,像是經濟不景氣、新科技的發明、組織轉型等因素,而不斷調整生涯目標,啟動職涯的「迷你循環」。
在變化快速的現代社會,職涯目標改變的狀況非常普遍,舒伯將這種迷你循環視為個人加強成熟度、增加適應力、提升創造力的方式。

例如,中年換跑道意味著開啟新的成長期,如果能夠順利適應,便能再一次經歷探索、建立、維持等階段。而當我們養成了生涯各階段所需具備的能力,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並且對自我有不同程度的覺察時,就代表我們達到了「職業成熟」 (Vocational Maturity) 。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薑黃の飯

春天是戶外踏青的好季節,有時還會有新發現呢! 新鮮薑黃是爬山時向一位阿婆買的, 她說是自己種, 沒農藥, 吃不完才拿出來賣。耳聞薑黃、看過薑黃粉, 這是第一次買新鮮薑黃呢! 回家立刻處理、煮茶。一開始喝薑黃茶, 還不是很習慣, 據說是養生啦! 又嘗試榨漿、做成薑黃飯, 別有的一番風味。動手做,真是實驗精神可嘉! 看這一盤飯眉開眼笑呢! ^_^

新鮮薑黃長這樣。據說薑黃素有一些保健效果!有助免疫系統和抗氧化...
這不是老薑,也不是嫩薑。是薑黃切片,名符其實的黃!!
薑黃の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