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讓寶寶獨立自己睡十大要領

文章出處【媽媽育兒百科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有自信心及獨立性,據調查寶寶越早習慣獨睡,對自信心獨立性的培養有幫助,但是執行起來卻不太容易,有的爸爸媽媽因為心疼寶寶而錯過了培養寶寶獨睡的最佳時期,而有的爸爸媽媽又由於過於堅決,挫傷了寶寶的安全感。怎樣處理才妥善呢?


要領一:了解寶寶獨睡對生理的影響
.大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而寶寶大腦發育需要很多氧,如果周圍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較高,寶寶會因大腦供氧不足而睡眠不穩、半夜驚醒。
.如果長期睡在這種缺氧環境中,會影響寶寶大腦的新陳代謝和發育。
.另外,成人的活動範圍大,攜帶的病菌也多,只是因為抵抗力強,不一定會生病,卻容易把病菌傳染給抵抗力比較弱的寶寶。
要領二:了解寶寶獨睡對心理的影響
提早獨立:寶寶習慣獨睡後,會逐漸把自己當成獨立的、可以脫離爸爸媽媽的個體,並在沒有爸爸媽媽協助的情況下做很多自己的事情:自己玩耍、講故事等。
因此,獨睡有助於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防止寶寶過度依賴父母。
注意事項:獨立意識的培養是多方面的,爸爸媽媽不必把獨睡當成唯一的手段。讓寶寶隨時感受爸爸媽媽的關愛,對建立與爸爸媽媽良好的依戀關係和信任關係有幫助。
要領三:寶寶多大的時候該獨睡?
.寶寶何時獨睡沒有明確標準,通常當寶寶還小時,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大床邊安置寶寶的小床,這樣既可以讓寶寶從小習慣獨睡,又可以隨時照顧他。
.何時可以分房睡?主要依寶寶的實際能力而定。如果寶寶自理能力比較強,晚上睡得很安穩​​,不會亂踢被子,就可以考慮為寶寶單獨準備一個臥室了。
要領三:言語鼓勵 告訴寶寶獨睡是長大的標誌
.如果寶寶比較大了還不肯獨睡,爸爸媽媽可以這樣鼓勵他:分開睡說明寶寶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做主了。勇敢的寶寶都願意一個人睡。
.如果寶寶終於一個人睡了一晚,第二天起床時,爸爸媽媽要記得及時表揚和鼓勵他。 寶寶昨天非常勇敢,寶寶太棒了!以此強化他的獨立心理。
要領四:大床入睡 小床清醒
.最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先把小床放在大床的一側,讓寶寶先睡在大床,哄寶寶入睡,等寶寶睡著後再把寶寶單獨放到小床上。
.清晨寶寶醒來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出現在寶寶面前安慰他,並以愉快的情緒感染、鼓勵寶寶:“寶寶真了不起,睡自己的小床,寶寶長大了!

要領五:先分床後分房
.爸爸媽媽要在小床邊給寶寶充分的愛撫,使他感到安全和溫暖;爸爸媽媽可以在白天加大寶寶的活動量,晚上避免激烈興奮的刺激,從而使寶寶產生睡意;
.同時還可引導寶寶聽故事或欣賞舒緩的音樂,起到平靜心理催眠的作用。切忌睡前接觸恐怖的信息和刺激,以免造成寶寶心靈上的恐嚇,從而不利於入睡。
.在寶寶可以順利地獨立入睡以後,爸爸媽媽就可以嘗試與孩子分房而睡了。

要領六:為寶寶佈置優質環境
.睡覺的房間可以刷成柔和的藍色或黃色,讓寶寶感受到安靜和溫暖。室內溫度最好在20℃左右,保證空氣流通。
.被褥的透氣性要好,枕頭不要過軟,以免臉埋在枕頭里造成呼吸困難。如果寶寶已經學會自己做決定,還可以讓他自己挑選房間的飾物。

要領七:分房不分心
.爸爸媽媽要在寶寶睡前多陪他一會兒,讓寶寶感到雖然和爸爸媽媽分開了房間,但是他們的心沒有分開,爸爸媽媽始終是關心他呵護他的,並沒有不喜歡他、拋棄他。
要領八:寶寶做噩夢時要不要抱他回大人的房間?
.倘若寶寶晚上做噩夢了,不要輕易把他帶回大人房間,你可以留在他的房間裡陪陪他,直到平靜下來。只有讓他明白自己的房間是最安全的,他才能安心睡覺。
難點預先攻克

要領九:睡前儀式可以穩定情緒
.為了讓寶寶安穩地獨睡,爸爸媽媽要更多地關心和愛撫寶寶。至少睡前1小時內,不讓他進行大量興奮的活動,讓他逐漸安靜下來。
.睡前做常規的準備工作:刷牙、上廁所、脫衣服等,會讓寶寶做好睡覺的心理準備。
.上床後,給寶寶講故事,念兒歌,最後跟你道晚安,跟娃娃說晚安。這些睡前固定的儀式能讓寶寶有更多的安全感。

要領十:爸爸媽媽的心理準備要充分
.或許爸爸媽媽早就為寶寶準備好了小床,只是一直下不了決心讓寶寶獨睡。有時寶寶半夜跑回大床,爸爸媽媽就心軟了,寶寶獨睡的習慣始終養成不了。
.所以,爸爸媽媽的心理準備要充分,相信寶寶能睡好。當然,培養任何良好的習慣都是循序漸進的,爸爸媽媽不必急於求成,否則反而會使寶寶對獨睡產生恐懼。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星期三逛科博館&台中圖書新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每週三早上的9:00-10:00入場科博館是免費的!(太空、立體劇場以及收費特展除外)
所以應該也是校外教學的好時機吧!全職媽媽更可以選擇星期三帶寶寶來個科博館之旅,進入館內後就可以輕鬆參觀個大半天。

寶寶起個大早,9點前就到了科博館,也有好多人在排隊囉!伸伸懶腰等等就可進場了!
自己來過科博館好多次,距離上次來的時間也是好幾年前嚕!科博館可以逛的實在太多,但發現有些館有了不同的更新。當然有一些2012年的特展,也是這次來到科博館不能錯過的地方。

2012 龍年特展,匯集來自各博物館的典藏,訴說關於龍的傳奇。
《2012世界末日特展—浩劫與重生》,科博館內部廣場上建了馬雅文化的重要地標「奇琴伊察神殿」,還有末日時鐘倒數。
積體電路館改裝了耶!舊地重遊,卻有不同的體驗~
雖然帶著寶寶走馬看花似的逛科博館,但還是覺得科博館每次來都有不一樣的收獲。

【台中圖書館新館】
                              
來到台中不能錯過的就是台中圖書館新館,今年六月剛開幕,據說耗資20億打造的流線形,宛如一艘大船的圖書館,館內全面禁止拍照,所以只好拍拍外部建築做紀念。真的是非常時尚又有設計感的圖書館,還不乏許多的藝術裝置,就外觀來說的確是非常特別!

既然來了,就要入內參觀,裡面的空間設計相當寬敞與明亮,第一就先看了兒童圖書區,非常自然活潑的室內設計,另外也有許多數位裝置,真的很科技與現代感。

圖書館有五層樓,所以就逐一的逛逛參觀,另外有許多貼心的空間,讓我覺得耳目一新,包括有「手機室」,如此講電話時就較不會影響其他讀者。「討論小間」就好像公司裡的會議室一樣,可以在裡面討論報告等。還有提供休憩用餐的小空間,讓讀書累的人補充能量的地方。

圖書館除了大量藏書與提供讀書的空間與座位,這裡還有很大特色是數位閱讀,因此到處可見豐富的數位電腦資源,真的是人文與科技結合。針對不同對象設計的樓層,都可讓民眾感受到獨特與新奇。

雖然沒實際使用,也不住台中,沒真正使用這裡的圖書資源,但僅是看見這裡的硬體設備,感覺有機會使用這創新公共建設的人民很幸福。即使不是台中人,有機會到台中來,不妨來參觀這前衛的圖書館喔!!

                                     



聽故事@故事城堡

週末假日帶寶寶出門的好去處,到竹北文化中心「故事城堡」聽故事,有好多大小朋友耶!講故事的老師還帶動唱呢... 讓寶寶都忍不住隨歌聲搖擺起來呢!!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我丟,我丟,我丟丟丟

孩子愛丟東西,爸媽傷腦筋!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文╱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復健科主任 陳嘉玲
唉!又丟得滿地都是,看到家裏到處都是玩具,忍不住一邊撿一邊歎氣。而且不只是孩子的玩具,像碗盆、湯匙、梳子……,凡是家中的物品都能成為他的玩具,玩膩了就丟一旁,也不歸回原位,家裏滿地都是玩具,真是你丟、你丟、你丟丟丟!我撿、我撿、我撿撿撿!一天不撿個幾次,馬上家裏就像颱風過境一般,連走路都有困難。

寶寶愛丟東西的原因分析

一、兒童正常的發展時期
*嬰兒感覺動作期的認知發展中之第五個階段
(1) 第一、二階段:是出生後至4個月之間,以反射動作和簡單的肢體活動為主。

(2) 第三、四階段:是4~12個月之間,嬰幼兒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外界的東西上,且開始運用過去的經驗來探索其他情境。

(3) 第五階段:1歲~1歲半,這階段的幼兒喜歡不斷用嘗試錯誤的方法來探索環境。

(4) 第六階段:1歲半~2歲,寶寶開始學習使用內在的符號系統來思考及解決問題。

因此1歲~1歲半之間的寶寶,對東西或玩具掉在地上特別感興趣。丟不同的玩具,改變不同的手法,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可說是幼兒早期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一種表現。因此,藉由不斷地實驗,改變不同的方法來達成目的,幼兒逐漸認識周圍事物。
*遊戲發展的一個階段
當孩子1歲~1歲半大時,喜歡把玩具拆開來看,再試著裝回去,他們喜歡亂丟各種不同的玩具或物品,例如將球丟在地上會彈起來,將鍋蓋丟在地上會發出匡郎的聲音……。
二、兒童問題行為

*玩具太多、亂丟玩具
玩具是幼兒成長時期不可缺少的東西。但是現代父母常因為疼愛孩子,而不斷地添購玩具,造成幼兒不珍惜的態度,往往一個玩具沒有玩多久就丟在一邊,因玩具太多,就隨處亂丟。

*丟玩具行為之背後的需求
(1) 得不到關愛,想引人注意:孩子為得到父母的關愛,而以丟東西引起父母的注意。

(2) 未被重視或自卑而爭權力:例如父母生了弟弟後,對弟弟特別重視,而以丟東西的行為來表現。

(3) 報復:如玩具被弟弟弄壞後,會以破壞、亂丟玩具來報復。

(4) 自我放棄:如拼圖無法完成,便把拼圖丟了滿地而放棄。
*缺少計劃性
根據心理學家們研究發現,孩子亂扔東西的原因有可能是缺少計劃性,缺乏對事情的統籌安排。周密的計劃性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要,亂扔東西的孩子可能學習也會受影響。
*進入最初反抗期
2、3歲的兒童已進入「最初反抗期」。這個時期的兒童傾向於頑固和嚴厲,想要什麼就非要什麼不可,若不順他的意,可能以亂丟東西來發洩。

處理寶寶愛丟東西有法寶
總之,寶寶愛丟東西的成因很多,若是正常的發展階段,應以平常心對待;若是問題行為,應找出問題的癥結,不同的問題應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適當的溝通、培養孩子物歸原處的習慣、以身作則及適當的買玩具,是解決孩子愛丟東西的基本原則。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自我管理祕技】設定目標4要點,讓自己立刻就想行動

<文章出處: 經理人月刊>
會議中,你當著部門所有同事承諾,「這個月的業績要達到200萬!」然而,每當要頂著當頭烈日、四處奔波拜訪客戶時,你就只想偷閒,一延再延,直到逼近月底,又只能望著業績興嘆,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會豪情壯志地訂下目標,最後卻落得虎頭蛇尾、一事無成的下場,原因在於人們往往會認為,朝著目標前進的路途是很辛苦的,因而在無形之中帶給自己莫大的壓力。《未來記憶成功術》的作者池田貴將認為,想要更靠近成功,一定要先改變自己對於目標的看法,找出「現在就想行動」的動力與充實感。他提出4個要點,帶領讀者重新定義「目標」。
1. 訂定目標不是為了改變未來,而是影響現在!
「一年後我要瘦10公斤」「30歲我要存到兩千萬」……我們都會幻想達成目標後,就可以有更好的未來!但事實上,池田貴將認為,訂定目標並非為了遙不可及的以後,而是為了讓你當下的行動更明確。有了明確的目標,每天的行動就不會失焦,才能讓自己更扎實地做好每件事。
2. 面對目標不要還沒開始行動,心態就先投降!
大多數人在接受新挑戰、新目標的時候,心裡總會浮現「我沒有經驗」「要是失敗了怎麼辦」等負面想法。這種杞人憂天的心情,很容易就會讓自己掉入無法行動的窘境裡,於是選擇繼續留在舒適圈裡安然度過,永遠無法超越自己。
為避免掉入這樣的思考陷阱,就要轉個念頭,往「這個目標有沒有努力的價值」前進;就像是「如果我存下30萬,不僅能改變我現在的消費習慣,更有旅遊基金,那這樣就很有價值了!」這樣一來,看似艱難的目標,也能成為激發現在行動的動機,讓自己走向成長之途。
3. 無法達成目標的自己很窩囊嗎?
許多人在制定目標的時候,都會將「達成目標」視為最高原則,也因此,一旦未能達成目標,就會深陷在「我怎麼這麼沒用」的心態裡,導致行動或思想癱瘓,讓情況愈來愈糟。
對此,池田貴將提醒,人生最大的目標,並不是完成什麼事,而是變成什麼樣的人,目標只是促進你達成的手段,成長才是目的。只要現況有所改變,往更好的地方走去,就是一種自我成長。
4. 漸進式訂定目標,促進自己不斷成長!
訂定目標的初衷,就是要「改變現狀」,只要能夠專心一致地朝著目標前進,4個月後就會脫胎換骨,看見不同的世界、格局跟風景。而當你確實成長之後,就應該著手設定更遠大的目標,讓自己有不斷看到新風景的動力。(本文取材自《未來記憶成功術》,野人出版。)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7個準備,40歲更成功!

<文章出處:經理人月刊>

現在是周五晚上9點03分,你還坐在燈火通明的辦公室,盯著寫到一半的提案報告發呆。
今天,是你本周第三次超過9點下班。1歲的兒子,應該已經進入夢鄉。早上出門前老婆才提醒,已經2個月沒一起好好吃頓飯。你原本訂好了明天的餐廳,但爭取了半年的客戶終於有空一起打高爾夫球……唉,客戶削減預算,菜鳥又還沒上手,團隊已經3個月拿不到績效獎金。最資深的老王說,再這樣下去,他真的要回家賣早餐了。
我明白,現在的你,壓力大到只想回到二十多歲,騎上機車就直衝北海岸,對著空無一人的海邊大喊。當時的你一定沒想到,年過30,人生的遙控器彷彿就落到別人手裡,被推著當主管、為人夫、為人父,怕業績不夠好、薪水不夠用、時間不夠多,你不確定能否勝任這些新角色,也擔心失去做自己的自由,更害怕未來30年,日子都要這樣過。
心理學家說這叫「中年危機」──有人整形、外遇、買跑車,想證明對人生還有一丁點主導權;但我稱它為「中年轉機」──40歲前,我也做了一些改變,使我對現在的工作、家庭、財務與生活,都感到踏實而滿足。
要走向幸福的人生下半場,就一定得先穿越這段充滿混亂與困惑的隧道。因此,我希望給你一些建議:
一、 做擅長、喜歡的工作,並持續學習。
你每天早上都迫不及待地想去上班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很好,你可能已經找到自己的天職。許多人在工作20年後,才突然發現「我一點都不喜歡這個工作!」到那時候再想換跑道,就太遲了。
你一直都很認真、負責,當公司拔擢主管時,自然非你莫屬。但當主管之後,你逐漸發現自己不喜歡處理行政事務,也對教導菜鳥同事覺得有點不耐煩。起床上班,漸漸變成一件苦差事。
我希望你給自己一段時間,請教業界的前輩、報名溝通領導課程,學習如何當個領導者。身為中階主管,公司期待你不只績效好,也能領導團隊一起貢獻。如果還是沒有興趣,你可能要請調回歸專業職,畢竟,做自己擅長而且有興趣的事,工作才會快樂。
儘管已經工作10年了,但我希望你要持續學習。大前研一說,35歲後如果不刻意、強制自己學習,就會陷入只求安穩、不求進步的「魔之15年」, 落得在牢騷中退休。所以,多和其他部門的同事互動,這可以使你了解如何透過合作,幫助同事和公司更成功。
二、培養工作以外的興趣或生活重心。
現代人工作年限長,65歲才能退休。但30歲時覺得很有挑戰的工作,做到50歲可能就索然無味了。要避免這個狀況,你要在第一個事業達到高峰前,就開始發展第二項事業。
喜歡喝紅酒嗎?明天就參加品酒會!從小就想當作家?現在就去開個部落格吧!幫助別人使你快樂?何不試試周末去醫院當義工!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漫長的人生中,你隨時可能因為失去工作、婚姻失和而遭受挫敗;但有了這些活動,你就能從中找到重新站起來的力量,甚至可以在退休後,再造事業第二春。
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也說,「人最自然的發展狀態,不是緊抓夢想不放,而是不斷放棄原來的夢想,並在不同時期產生新的夢想。」所以,請不要用「連賺錢都沒時間,哪有空培養興趣」這個理由敷衍自己,你已經花了十多年追求地位與財富,但成功的下一步是什麼?什麼能展現你的專長、知識和價值?
每周找個下午和自己喝杯咖啡,好好思考下個十年的夢想吧!
三、修復家庭關係,使它成為後盾。
當為了照顧半夜發燒的孩子而黑著眼圈去上班、當妻子為「房子該買在哪」與你冷戰3天,夜深人靜,你也忍不住懷疑:婚姻真是愛情的墳墓?我選的是對的人嗎?
壞消息是,沒錯,婚姻滿意度會在40歲降到谷底;好消息則是,幸好,多數人的結婚對象都沒錯,只是工作壓力使你忘了,家人才是你最長期的「客戶」,他們也需要「售後服務」──上次和家人一起旅行是什麼時候?知道另一半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嗎?多久沒說出你對他 / 她為家庭付出的感激?

還記得嗎?年輕時,你曾被「老伴,明天吃素」那支廣告裡,一對七老八十的夫妻還牽手散步的背影,感動得不能自己。想走到那樣幸福的老年,那麼,現在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常常和家人聊一聊。親職關係專家楊俐容說,「家庭關係好,就會成為職場關係的助力,否則就會變成阻力。」別再說什麼「溝通重質不重量」了,不先有「量」,哪來的「質」呢?
四、學習理財,不再為下半輩子擔憂。
有人說「大富靠命,小富靠拚」,也有人說「小富靠節約,大富靠理財」。有沒有加薪、能不能中樂透,常常不是自己可以決定;但要把錢放定存還是報酬率更高的標的,是你可以決定的。

我聽說,金融風暴那一役,你虧了幾十萬,隔壁部門主管甚至連房子頭期款都賠進去了。但這個教訓告訴你的,不是「錢放銀行最安全」,而是「分散風險,只投資自己懂的金融商品」。想想看,以前,你是不是把一半積蓄壓在朋友報的名牌上?發現基金淨值下跌10%,就急著贖回?還是當理專推薦某檔「高收益連動債」,你還沒弄懂這六個字的意思就急著掏錢?
或許周刊那些「小販變大戶」的淘金故事看得你心癢,但每天看盤、殺進殺出,只會使你工作分心、睡不安穩。全世界只有一位「股神」,平凡如你,還是找一檔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或投資級債券基金,用定期定額和複利,耐心地滾出下半生的財富自由。
最後,和你分享我很喜歡的一段祈禱文,「求賜給我平靜的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賜給我勇氣,去做我能改變的事;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不同。」我想說的是,無論你心底還藏著什麼懊悔、憤怒或羞愧,請接受現況,原諒自己吧。就算是放棄的獎學金、失去的升遷、無緣的前女友、差10萬元沒買到的房子,所有來不及的、追不到的,都讓它過去吧。但是現在,從這一刻起,你要把為了追求成功而放棄的那些美好,像是為孩子說個床邊故事、陪另一伴在秋夜散步、讀一本心愛的小說……,一樣一樣加回人生裡去。因為,當此生最後那一天來臨時,你要回答的問題不是「我有多少錢?」而是「我有沒有遺憾?」
沒有遺憾的人生,就從那台擺在玄關、已經積了一層灰的自行車開始好了。現在的你,缺少的不再是買一台捷安特的現金,而是開始環島冒險的勇氣。但當你決心啟程的那一刻,也是找出人生下半場方向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