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到底在排什麼?

有一個小小孩,看見一群排隊的人潮,堅持要去湊一腳,於是乎在一列隊伍中出現了這麼一個小小孩的身影! 到底在排什麼?原來是吳寶春麵包店,這是在台北開的分店,這個小小孩還真懂得來湊熱鬧呢! 挑了一款在2010世界麵包賽得冠軍的荔枝玫瑰,一起來以麵包閱讀世界... 這個小小孩自己堅持提著麵包袋,模樣真好笑ㄚ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薑黃の飯

春天是戶外踏青的好季節,有時還會有新發現呢! 新鮮薑黃是爬山時向一位阿婆買的, 她說是自己種, 沒農藥, 吃不完才拿出來賣。耳聞薑黃、看過薑黃粉, 這是第一次買新鮮薑黃呢! 回家立刻處理、煮茶。一開始喝薑黃茶, 還不是很習慣, 據說是養生啦! 又嘗試榨漿、做成薑黃飯, 別有的一番風味。動手做,真是實驗精神可嘉! 看這一盤飯眉開眼笑呢! ^_^

新鮮薑黃長這樣。據說薑黃素有一些保健效果!有助免疫系統和抗氧化...
這不是老薑,也不是嫩薑。是薑黃切片,名符其實的黃!!
薑黃の飯!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親子餐廳】維古拉義式料理 @ 竹北

某天散步經過這店家,被它門外可愛的大型玩偶吸引,上網一查原來是間親子餐廳,於是乎決定擇期帶寶寶一起來吃喝玩樂!

一到達門口,寶寶完全不等我,自己快速的跑進去....


內部裝潢很溫馨可愛,童心未泯的媽媽也很喜愛.


一進入,寶寶直接往遊戲區去,開心的玩起來,果真親子餐廳就是有不同魔力,完全忘了媽媽,也不吵不鬧喔。當然座位區可以看到遊戲區,所以隨時能注意到寶寶。

認真的研究和玩起軌道火車,愛不釋手呢


小小溜滑梯也好玩
哈!小小廚房,看看要來煮啥呢?
玩一玩,中場休息補充能量
可愛的菜單也是小朋友塗鴨著色紙,店內還提供蠟筆,隨便畫起圖來...
騎紅色搖搖木馬,搖ㄚ搖!
玩樂高積木,雖然還不知要組什麼,就隨便組裝嚕.

櫃上還有許多書籍,童書或大人看的都有喔!
戶外玩沙區也不錯,現場提供許多玩沙工具,寶寶拿了他最愛的車車
玩沙區還提供乾淨毛巾,讓大家玩後清洗使用,真的很貼心.

Virgola乃是義大利文的「逗點」。而取名維古拉 Virgola 「逗點」也就是有「暫停、休息」的含意!
這家主打「享受親子時光」的餐廳,對於帶年幼小孩的父母而言是很不錯的地點,寶寶不會覺得無聊或不耐煩,而且幾乎可以自己玩,除了突然有其他陌生小朋友靠近會愛羞,跑回來找媽媽,其餘時間他都能自己玩玩具,也很開心。只是畢竟是公共場所,還是得注意禮節和店內規定,這是父母用餐時要留意的。這裡整體而言環境友善,店員也很親切客氣,偶爾可以來吃美食、喝咖啡、看看書、玩遊戲,讓大人和小小孩都有愉快的時光!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寶寶愛唱歌唸童謠(1Y11M)

又好幾個月沒記錄寶寶的生活發展,不過寶寶最近實在有許多驚人的表現,都是自己在生活中脫口而出。從幾個月前寶寶的第一首歌「小星星」開始,現在還會唸童謠,寶寶自己唸出的第一首童謠是「小老鼠,上燈檯,偷吃油,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哩咕嚕滾下來」。

其實這些歌謠,我並沒有特別教他,只是平時會撥CD音樂給寶寶聽,久而久之,他就記憶起來,甚至朗朗上口。而生活中比較沒機會接觸台語,所以我也會選台語歌謠給寶寶聽,偶爾寶寶也會哼個兩句,實在很好笑! 英文字母歌他也會哼著唱,雖然不標準也不完整,但感覺他就是開心的學唱,我想學習就是很自然而然。

關於幼兒背「三字經」,有人說背誦「三字經」又不懂它的意思有意義嗎?所以我並沒有刻意教小朋友背,只是偶爾撥放當背景音樂,突然有一天寶寶一連串的唸出好長一段的「三字經」,我這時不得不佩服小孩的記憶力在那了!小孩真像是一塊海綿,有很好的吸收力,也許是我們大人所不及的。不管幼兒背「三字經」到底有多少意義,我想借由記憶朗讀或多或少可以幫助小孩的語言發展與說話流暢,至於理解與內化成行為就慢慢隨年齡增加再來補足了。

其實,我育兒的想法是,希望父母和小孩一起快樂學習成長,如果能將所學運用在生活中那是更棒的。後來我也慢慢觀察到,我帶寶寶去公園看到魚,他會哼「魚兒魚兒水中游...」,花園看到蝴蝶,他會哼「蝴蝶蝴蝶生的真美麗...」,他這年紀或許不完全了解歌的意境,但他已經會聯想到相關的歌謠,腦部刺激與記憶已啟動了!

每個小孩的天份與發展都不一樣,父母的觀察與因材施教很重要,只要用心一定能看見寶寶的成長。育兒之路,做父母的也會有許多感動與收獲。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讓孩子學習保護自己

文/林攸餘‧王瀞儀
離開不是軟弱的表現,也不是在逃避問題,而是要讓對方能冷靜下來,擁有反省的機會,更加嘗到「欺負人就只能孤單」的苦果。
每天都有父母這樣告訴孩子:「什麼?被欺負了?那你要去打回來啊!這沒用的傢伙!」所以社會問題只有增加,並沒有減少的趨勢。

面對孩子被欺負的時候,更需要讓孩子試著進步與突破,大人不要失去理智便胡亂教孩子處理。這時大人要先冷靜下來,不偏袒任何一方,言語不帶嘲諷或生氣,讓孩子感受到大家要「真心誠意」的處理事情;因為發生戰爭的,可能都是你最心愛的孩子呢!

學習把問題丟給製造者,藉機會讓犯錯的一方反省

當孩子被欺負,請教會孩子跟對方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做,因為我很喜歡你,可是你卻這樣對待我!我們以後還能在一起玩嗎?」

遇到有悔意的對方,旁人可以適時給予輔助:「你只要說聲對不起,就能再繼續玩啦!我知道你是好孩子,剛剛不是故意的對嗎?」

如果對方沒有悔意,請把孩子先行帶開,離開不是軟弱的表現,也不是在逃避問題,而是要讓對方能冷靜下來,擁有反省的機會,更會嚐到「欺負人就只能孤單」的苦果;此時犯錯者若去向誰撒嬌,剛好請那位被撒嬌的人繼續引導孩子反省。

死纏爛打法,教孩子俏皮的惡作劇一下吧!

讓孩子學會出奇致勝的這招,玩具被搶不但沒有很生氣,也沒有哭泣,卻拚命的問對方:「你為什麼要這樣?到底為什麼?告訴我嗎?好不好告訴我啦!為什麼搶玩具啊?這是不是很好玩?教教我,求求你啦!」包準讓對方過度驚訝後,將玩具主動還給你,還會一邊跟你說:「玩具還給你,求求你不要再問了!」

離開悲傷的情境,學習調整心情

當孩子受到委屈想哭泣的時候,請他學會在遇到這類狀況時,到另外一個地方轉換心情,不要繼續待在那裡傷心,就到旁邊開心的唱起兒歌也不錯呢!也能看看卡通、故事書,或是讓大人抱抱。

將暴力者與受暴者盡量隔離
1.發生在學校:請孩子一定要報告老師處理。
2.家暴:請教會受暴孩子撥打「一一三」求救。
3.兄弟姐妹爭吵打架:請先把他們各自帶開,什麼話也不用說,等兩人心情平復再放在一塊,各自說出剛剛的想法讓對方了解,他人無須干涉太多。

正確表達不滿情緒,並非用「生氣、失去理智、以牙還牙」這些方法

在家先多方預演可能會被欺負的諸多情況,教孩子勇敢堅強外加大聲的說:「不要欺負我!」不能以生氣的語氣表達。我們不能教導出一個愛生氣的孩子,遇到不如意就生氣,是非常不對的觀念與做法,也為日後帶來很大的困擾。

人與人之間的爭吵和欺負往往在所難免,但是只要你能夠讓對方明白「這個人不好惹」,或是「惹他不好玩」,對方就會知難而退,願意和你和平共處囉!

★教養小提醒

1.犯錯者若去向誰撒嬌,剛好請被撒嬌者繼續引導孩子反省。

2.在家先多方預演可能會被欺負的諸多情況,並讓孩子練習拒絕暴力的表達。

資料來源:久周文化出版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孩子口吃怎麼辦?

<文章出處: 小兒科主任 丁綺文>

文文很早就學說話了,兩歲以後新字和新詞突然增加。可是就在這時候,說話開始結結巴巴。「我、我、我、我……」媽媽知道文文急於表達心中的意思,一時之間還找不到適當的字眼就開口,所以邊說邊想,藉著重覆前一個字,等下一個字。於是對她說:「慢慢來,沒關係,先想好,再慢慢說給我聽。」


這正是我自己的童年往事,由母親追述那段經過。我真佩服她當時處理得那麼好,因此沒有被口吃困擾太久,我就學會使用緩慢一點的節奏,把話說清楚講明白,小學的時候還能參加演講比賽呢。

*什麼是口吃?
「口吃」是指說話失去流暢性,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口吃為語言節律的一種異常,患者很清楚自己想說什麼,但同時又因為聲音不自主的重複、延長或中止而說不出來。」

兒童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口吃是非常普通的現象,根據統計,發生率男孩為女孩的四倍。最高峰在學齡前,尤其是語言與心理發展最迅速的三歲左右,其次是剛上小學需要適應新環境的七歲孩童;再次是青春期各種器官發育和情緒還不穩定的青少年。

*口吃的原因
人體說話的過程,先在腦中構思,然後動用唇、舌、喉部的肌肉和軟骨配合胸腔的呼吸運動,把意思表達出來。在每個環節裡,如果肌肉緊繃、發音器官不協調,就出現吐氣不順,唇舌不靈活,說話彷彿卡住了,僵在某個字一再重覆或停頓,出現口吃的現象。

兒童時期發生口吃,通常只是暫時性的。它最常發生在兩歲至五歲這段語言能力快速成長的階段,很可能腦部的思考與口語的表達不能同步。或者孩童自我情緒尚不能控制,在著急、不安、恐懼、憤怒甚至興奮的時候都容易口吃。當然,俗話說「十個口吃,九個急」,個性急躁的孩子,無疑更會講話結巴。

口吃和語言能力遲緩無關,更與智商沒有關連。兒童時期的口吃,很少需要接受特別的輔導與矯正。如果父母親認識口吃的特徵,並且適時幫助孩子,70%的兒童會自然康復,因此幼兒口吃又稱為「幼兒發展性語言不流暢」,可以樂觀看待。

然而近年來,隨著影像儀器的進步,科學家發現,「持續發展性口吃」的成年患者,核磁共振掃描圖片顯示,他們大腦顳葉比一般人肥大,而且大腦不規則結構也比常人明顯。這些研究告訴我們持續至成年期的口吃,除了大家熟知的心理因素之外,可能也有生理的因素。

*口吃的特徵
表現出來的口語異常有四種:

1. 開頭難:第一個字說不出來,甚至要肢體動作的幫助,孩子會搖頭跺腳,擠眉弄眼,滿臉通紅才開得了口。第一個字發出,就順了,但又不敢停頓,否則下一句又難了。於是說話又急又快,含糊不清。

2. 重複字:大多數重複第一個字,但有時也會在一句話之中,某個對他難發音的字。例如:「老、老、老師,我有問題」或者「老師,我有問、問題」。

3. 延長音:字音雖不重複,但過分地拖長,才帶出下一個字,例如:「我 功課沒 做完,不 能來了。」這類口吃介於上述兩種之間,比開頭難口吃容易矯正。

4. 中斷話:說到一半,喉頭彷彿哽住了,後面的話出現停頓,斷句的位置改變。例如:「小明很討厭,他……想搶……我……的鹹蛋……超人」。

大部分的口吃患者會交替出現兩種以上的特徵。幼兒時期的發展性言語不流暢則以重複字為主。如果成長後沒有改善,到小學高年級或青春期,就可能逐漸轉變為兼有其他型式的成年人口吃。

*如何協助孩子,矯正口吃?
口吃的治療應從心理層面與語言訓練輔導,家長的寬容和耐心,是孩子最大的鼓勵,以下是具體的方法:

  • 不可取笑,模仿或挑他說話的毛病,孩子越怕錯就越難改。
  •  蹲下來平視孩子,看他的眼,微笑的聽他慢慢說,甚至握著他的雙手,拉近距離,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
  • 不要替他說。給他時間和機會,按照他的需要去表達。催促他或替他說,只會讓孩子著急,越急越出錯。
  • 鼓勵孩子參加團體的體能活動。沉默、孤立和內向,更不容易開口。若能發掘他某種特長,多誇獎,建立自信。
  • 多陪患兒對話,說話放慢、句子改短、咬字清晰。聽孩子閱讀、朗誦或唱歌,自然而然的引導他放輕鬆講話。
  • 嚴厲的生活常規,造成孩子壓抑,也助長口吃,尤其建立排便如廁訓練的兩歲左右,和強行糾正慣用左手的三歲左右孩童,最容易出現口吃。
  • 孩子鬧情緒、太累、興奮或著急的時候,口吃易出現,家長不妨平常心看待,不必在意。
  • 剛開始上學、編新班、換老師或遷居到新環境,容易因為陌生緊張而口吃,此時家長應多注意和支援他。
  • 有的孩子愛秀,有的怕生。父母親若發現,私下活潑的孩子,當眾表演卻失常,就不要勉強他。
*結語:

幼兒時期的口吃現象,大多數只是語言發展中,不協調的過渡現象,短則數週,長則數月,自然就消失了。父母若能處理得宜,可以給孩子很好的示範和幫助。如果口吃現象一直持續超過兩年以上,則應請醫師或語言治療師給予協助。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新主婦時代:經營一個家,就是我的成就!

文章出處: 親子天下 .文/李宜蓁

逛一逛書店,你會發現許多「主婦」變身為作家,教你教養小孩、烹煮食物、遨遊世界……家庭主婦不再是哀怨的黃臉婆,而是帶給全家精采生活的經理人。母親節前夕,親子天下採訪兩位樂在家庭的新主婦,繪本作家童嘉與料理達人Carol,為更多新主婦加油打氣。


家庭主婦最大的悲哀是,雖然終日忙碌,但當別人問你在忙些什麼的時候,卻往往講不出一件體面的事來。「過幾天大家就忘記你曾經花了一上午時間去幫小孩找美勞課要用的材料;過一段時間甚至連你也忘了自己都在忙些什麼,」資深主婦繪本作家童嘉如此形容。

在網路討論區,家庭主婦們義憤填膺的討論著各種被「看不起」的經歷。熱門連續劇裡的全職主婦,被標籤化為一個沒主見沒自我沒自信的「人妻」,比不過「小三」的魅力。

家庭主婦確實是種高勞力密集、超工時、低成就,且常常是超低薪(或幾乎無薪)的工作。雖說主婦是主導每日事務與維護家庭秩序的總管,然而過往的女性之所以成為主婦,似乎都因不得已才為之,主婦始終不是她們心中最渴望的工作首選。社會價值也將年輕女性教養成缺乏主婦特質與技巧的一群人。

值得慶幸的是,這種種矛盾,隨著時代對於家庭價值的重新定位,正逐漸調整中。主婦不再是一面倒的哀怨黃臉婆與全然的犧牲,愈來愈多高學歷、經職場歷練的女性,在重新看到主婦的價值後,主動選擇投入「主婦」行列,她們力求擺脫傳統框架,開心、理直氣壯的活出自我,並且有能力將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帶回家裡,讓一家生活更豐富精采。

曾在雜誌與出版社擔任高階主管的丘美珍,曾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雖有三個孩子,但她每天仍到晚上七點半才下班,回家後也沒太多時間跟孩子互動。有天她看見身為主婦的弟妹為孩子製作的一張回憶日曆,上頭記載孩子何時掉牙、哪天不開心等生活細節,猛然驚覺她跟自己的孩子很不親密,她甚至無法描述孩子的細微個性,沒有共同記憶。

前年六月,她放下工作回家了,希望效法母親,當個「幫孩子準備便當的媽媽」。

許多像丘美珍這樣勇敢回家的媽媽都認同,轉業當主婦的過程並不容易。除了須跨越家庭經濟考量的門檻,關鍵點是讓先生學習尊重主婦,要能一起分擔家務,更要從心底修正傳統對主婦的態度,認同主婦的價值。

許多獨立自主的女性轉任主婦後,在「伸手和老公拿錢」時最為難受。知名部落客艾胥黎,碩士畢業,婚前從事公共衛生專業,轉入主婦生涯後,就這個問題和她的另一半曾有以下對話:

艾胥黎:為什麼我可以理直氣壯使用你的錢?
先生:沒有理直氣壯的問題。因為你是我的太太,賺錢就是賺給全家人用的。
艾胥黎:「家用」是指家庭生活所需,但如果我在興趣上的花用,例如提琴課書法課或只購買個人喜愛的物品,有沒有不能理直氣壯的問題?
先生:這也沒什麼,你本來就應該有自己的興趣,而且你不是不工作,只是為了家庭做這樣的選擇。

「家庭主婦不需因為在經濟上沒有實質收入,而有愧對的心態。畢竟不是事事都能秤斤論兩,」艾胥黎認為夫妻間誰伸手向上、出手向下,沒有所謂「正確」或「合理」的模式,每位家人的付出都是為了家,不需被物質化,只要夫妻以尊重為起點進行磨合,都會有皆大歡喜的結果。

艾胥黎強調,做主婦要先肯定自己的價值,樂於接納自己的存在,自然能博得別人和家人的尊重。

全職主婦最尷尬的招呼語,就是:「你在做些什麼?」日日操磨心志的瑣事都彷彿不值一提。但全職主婦、部落客克勞蒂亞卻有自信的回應:「家就是要放鬆、舒適、安全、讓人想回去。所以整潔是必須、固定時段的安靜是必須、彼此的溝通聯繫是必須。愛絕對不能讓任何人在哪一天、哪一刻感覺不到……這是一個全職主婦的真心話:我在做些什麼?我在經營一個家!」

一個或許不完美,但有愛流動的家,就是新主婦最重要、也應該值得驕傲的成就。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 作者:洪蘭
一位朋友的女兒想來台灣自助旅行。朋友寫信請我就近照顧一下,因為辛蒂才十七歲,尚未成年,她有些擔心。
辛蒂抵達後,第二天一早,悄悄起床,幫我把廚房和廁所洗得乾乾淨淨,還去外面把陽台也掃了。我很驚訝,她說:「有時差,睡不著,而且做這點小事不花什麼力氣,」又說:「力氣是最用不完的,睡一覺明天又有了。從小到大,我媽總是告訴我看到事情就去做,不要管是誰的,因為只有從做中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我想起她母親也是研究神經的,不禁點頭。
的確,在實驗上看到經驗是促使神經連接最好的方式。神經的迴路經過反覆練習,連接得又密又緊,原本需要很多神經元才能做的事,在熟練後,一點點神經元就可以圓滿完成任務,活化的區域不但減少,還會改變地區。例如,小提琴生手和大師在彈奏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不同:生手的小腦會大大的活化起來,而大師只有一點點;大師活化最多的是前運動皮質區,表示他在拉這一小節時,已在預期下一個動作了。所以古人說「熟能生巧」,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因為孩子需要經驗來幫助神經連接以強化學習。
因為辛蒂很有禮貌,我就介紹她去台中的好友家住。沒想到,台中的朋友也很喜歡辛蒂主動做事的態度,就介紹辛蒂去她台南的娘家住。這一路上,因為辛蒂不偷懶,肯動手,笑口常開,她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自動幫她安排各種行程,使她在台灣玩得非常愉快。台中的朋友還說她念高二的兒子本來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跟辛蒂談了兩晚以後,不一樣了,振作起來了。
原來她兒子平日除了讀書,什麼事都不會做。台灣的孩子光讀書時間就不夠了,怎麼可能去做別的事?但辛蒂告訴他,人生除了考試,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她問他:「你考完試想做什麼?」他答不出來,說:「還沒想過。」她說:「在你還沒想到時,世界上已有很多跟你同齡,甚至比你更小的人,已在想同樣的事了。他們在生活中,已經開始替自己蒐集未來可用的資料,累積未來可用的人脈和經驗。你如果現在還沒想,將來怎麼去和別人競爭?」又跟他說:「天下只有自己的母親會容忍你的壞習慣,無數的其他人是不會的。如果你不做,別人沒有義務替你做,你只會看到別人飛黃騰達,而你連門都進不去。」現在她兒子乖了很多,常常伸手幫忙了。
我想起前幾天,美國有個家庭因為他們四歲和七歲的孩子在飛機上亂跑、不肯綁安全帶,被機長趕下飛機。很多人上網罵這對父母,說如果四歲和七歲就管不住了,長大後怎麼辦?叫父母不要為社會製造炸彈。
所以孩子真是要教,因為「有禮天下去得」。父母要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計較現在的一分、兩分。孩子的未來不在這些分數上,是在他的人格和情操上,那才是我們教育的重點。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寶寶的第一首歌(1Y8M)

前幾天老公突然對我說,寶寶剛剛在唱「小星星」,弦律對且內容有唱了八成喔!我當下有點驚訝!!雖然寶寶聽過這首兒歌,但我之前並沒特別教他唱,最近突然自己唱了出來。可惜當下我沒親耳聽見,之後過了幾天,寶寶又突然唱了,真的讓我覺得好笑又開心,很想錄下他開金嗓的模樣,只是寶寶並不會在我叫他再唱一次下唱出這首歌,也許現階段想聽寶寶唱歌,是可遇不可求之事!

「小星星」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掛在天上放光明 好像許多小眼睛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難忘的古早味大餅

久違的一個古早味大餅,吃出我生活中的許多記憶,我想說的是這大餅裡包的不只是食物內餡,還有一份與親人間的特殊情感。

有時生活中最留念的食物味道,是來自於內心渴望的事或想念的人。

小時後吃這大餅,就是從外公外婆家帶回來親戚結婚喜餅,大餅內包著肉、蝦米、豆餡...等,香香鹹鹹甜甜的滋味,也開始了我對大餅口味的記憶。製餅的店家就在外婆家附近,有時逢年過節,外公也會買個幾個大餅給大家吃,吃著吃著也就喜歡上這古早味大餅了。

一直到自己的喜餅和姊妹們的喜餅,也選擇延續這一份代代相傳的古早味大餅後,發現這傳承多年的大餅口味不變,而大家對它喜愛的心也不變,分享之後愛上這大餅滋味的親友又往外延伸更多更多了。

縱使時光飛逝,但吃著這份餅時,許多過往回憶早已湧上心頭,那是一份淡淡的幸福感。
要感謝用心做餅的人,感謝曾經買餅的親人,和感謝這次分享送餅給我的親人與家人!

分享的喜﹝囍﹞悅


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這是寶寶的語言爆炸期嗎?(1Y7M)

寶寶從小開始就是個喜歡咿咿呀呀發出聲音的小孩,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突破,最近更是突然會講很多詞彙,也會模仿大人講的話,這是他的語言爆炸期了嗎?

寶寶現在已經一歲七個月大,雖然每天忙著帶他,沒太多閒置時間,但還是想記錄他這陣子語言發展的有趣過程。寶寶對於不是太複雜發音的詞,會試著或學著講出來,例如食物、衣物、動物、植物、數字...等。此外,有時也會開始用講話表答他的需求。

寶寶還有其他可愛的行為:

情況一 : 常常有事沒事自己點名大家,一個一個叫「爺爺」「奶奶」「阿公」「阿嬤」「阿伯」「阿姨」「阿舅」「舅媽」「叔叔」「哥哥」「姊姊」...等

情況二 : 玩具玩一玩,收進櫃子後,還會跟車子說「車車掰掰」

情況三: 自己跑來幫我按摩,還一邊講「按摩」

情況四: 拉著我的人,指著他的玩具座車,說「媽媽騎」

情況五: 問他長大了沒? 吃飽了沒? 就會隨便回答「還沒」

情況六: 拿著造型積木,叫它「跑」

情況七: 扶著下樓時,會一直講「下下下....」

情況八: 睡醒會說「起床」或者「媽媽早」

情況九: 在地上爬, 還會自己配音「爬~爬~」

事實發現,從小多和寶寶對話,不知不覺寶寶就在他腦海中留下許多記憶,語言能力也這樣發展出來了,其實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在生活中。每個孩子成長狀況各異,但一定要適時給予不同刺激,來幫助他各方面的發展。

現在覺得學講話的寶寶說起話來的語調特別可愛,雖然有些發音還不是很標準,但聽起來就是很有趣,也是我最近每天生活的樂趣。^_^ 哈~

閱讀起步走 Bookstart (第二階段 18-36個月嬰幼兒)


繼上次在寶寶六個月大時參加【0-3歲閱讀起步走第一階段】學習講座,最近又參加第二階段講座,除了聽取專家傳授親子共讀的技巧,還可領取嬰幼兒閱讀書袋(兩本圖畫書),收穫滿滿!

從寶寶六個月大到現在已經又過一年了,期間也為他唸一些故事圖畫書,如今看著他能辨識身體各個部位,看圖畫書也可以指出動物名稱,筆劃動作和分類形狀排序大小...等,真的很欣喜!寶寶的反應與聯想,印證適時的給寶寶刺激與用心陪讀,一定會看見寶寶不一樣的反應與成長。

第二階段 18-36個月嬰幼兒 說故事和閱讀技巧
  • 讓孩子自由探索圖書,滿足他對圖書的好奇心
  • 放慢說話的速度,為孩子朗讀故事,唸唱兒謠
  • 變化聲調和音量,適度的加入聲音表情和肢體動作
  • 與孩子看圖說話,模仿複述,討論故事,增進語言和閱讀能力
  • 引導孩子參與預測,觀察尋找,替換語詞,巧妙變化閱讀的模式
  • 耐心的與孩子反覆閱讀,幫助孩子深入理解,熟悉閱讀
  • 延伸並整合閱讀的經驗,將故事與孩子生活經歷相連結
培養愛書人愈早愈好,但永遠不嫌晚... 。還要一直持續下去喔!

2013台灣颩燈會

2013台灣燈會在新竹,就地利之便,於是帶寶寶一起去共襄盛舉。雖然燈會已經結束,但還是選幾張照片幫寶寶留下回憶!

人山人海排隊領造型小提燈,我也來參一腳。

東京迪士尼參與開幕踩街,有寶寶喜愛的Mickey & Minny喔!


主燈秀前. 好炫!

瞧瞧後方在施放美麗的煙火...

很特別的綠能燈區! 科技感十足!

新竹名產之一,柿燈代表「事事如意」

琳瑯滿目的花燈,還是喜歡看動物造型燈~

2013台灣燈會,無論白天或夜晚都好玩喔~全部燈區範圍真的好大,走馬看花逛完燈會,回程再來一張大合照留念!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無力負擔的奢華

文/何飛鵬

民國七0年代,來來飯店開幕不久,那是台北最著名的豪華飯店,而它的十七樓會員俱樂部更是富商巨賈雲集的場所,擁有一張來來十七樓的會員證,就是尊貴的象徵。

當時,我換了一個工作,新老闆為了表示肯定,替我買了一張來來飯店的會員證,並告訴我,所有的消費由公司埋單,我非常感謝老闆的賞識,但我從來沒去使用過。半年過後,老闆發覺我沒有任何消費,十分訝異,他告訴我,儘管去用,工作辛苦,放鬆一下也是應該的,更何況,替公司做公關也是必要的。我再一次謝謝老闆的厚愛,但那一張貴賓卡,一直到我離開那家公司,仍然是一張沒用過的呆卡!

我沒告訴老闆我不去使用的原因,但我內心清楚,那是我薪水不能負擔的「奢華」,那也是我能力不能負擔的「奢華」,讓公司負擔我個人的消費,我覺得罪惡;我更害怕的是,一旦我養成這樣的「奢華」習慣,當我失去時,我會更痛苦,因為我無力負擔,我就不敢嘗試,不敢擁有,也不敢奢華成習。

操縱人類的欲望,一向是所有精品公司的拿手絕活,LV靠的是人類的奢華欲望,快速成長,但也讓人類走向欲望難填的深淵;另一家公司Coach喊出能負擔的奢華(affordable_luxury),也大獲成長,顯然「奢華」是 豪門巨富的事,能負擔的奢華才是大眾你我的真實,瞭解自己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 ,才有機會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奢華、享樂,都是人類的共同欲望,沒有人不喜歡奢華享樂。只不過有的人是用自己的能力享受奢華,有的人是用財務槓桿享受奢華,就如同許多年輕人用現金卡、信用卡,預借未來的收入;當然還有人用職務享受奢華,許多的公務員、高階經理人,用政府及公司提供的資源,以公務為名,行自我享樂之實;當然還有人因親情享受奢華,許多的年輕人,用的是父母的錢,花起錢來,宛如豪門富家子弟,奢華在他們眼中彷彿理所當然,完全不需要自我約束!

但奢華是會上癮的毒藥,一旦擁有,就怕失去,一旦失去,就痛苦難堪。這是我年輕時為何不肯使用來來會員俱樂部的原因。我怕我從此離不開那個職位,離不開那家公司,因為我已經習慣優渥、習慣奢華。但那都是公司給予的安定劑,我從此不敢冒險犯難,從此喪失鬥志,沉迷在接受別人餵養的舒適圈中!

當然,我也不敢給自己的兒女超過太多他們自己能力的奢華,因為我知道,他們的欲望,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太早擁有太多享樂,只會讓他們的生存能力變差,只會讓他們變成奢華欲望的奴隸,父母的親情,可能化為他們面臨艱困環境時的毒藥。

我還看到許多年輕人,因為太早擁有自己無法負擔的奢華,不論是一時走運,或者因緣際會一步登天,還是真有能力、真有實力,只要環境改變他們就從此沉淪欲望深淵。因此我更知道,就算有能力負擔的奢華,也要謹慎使用,因為那是欲望魔鬼設下的陷阱,隨時準備綁架你的靈魂!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重複的力量

文章出處: 講義雜誌 . 文/胡碩勻

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也許會認為,「鐵杵磨針」是愚笨、不懂方法的行為,用現代科技磨輪機一下子就能將鐵杵磨成針了,何必傻傻的自己用力磨?但造成鐵杵能磨針的真正原因其實就是「重複」,不管是愚婆的手工慢磨,還是創新科技的高轉速機械,都是因為重複多次的力量,才得以磨成細針的。

有太多例子證明我們所崇拜的專家與天才,都是經過反覆演練,才得以有精湛優異的表現。美國高爾夫球傳奇人物班‧荷根(William Ben Hogan)認為自己優秀的揮桿動作,是由於大量的練習與重複操作。曾獲得美國職棒大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的鈴木一朗也說:「獲取驚人成果唯一的途徑,就是重複每一個小步驟。」

他覺得,對於職業球員來說,每天重複的鍛鍊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從傳接球開始,跑壘、揮棒、重量訓練到清除釘鞋底的紅土,大概就是那麼幾件事,看似沒有學問,而且這些動作多半非常無趣單調,但卻是上場後能否發揮實力的關鍵。

那麼,鈴木一朗如何從這些無趣的動作中找到滿足感與成就感?他曾說:「就算只是擊出一支內野安打,球迷們也會為我鼓掌歡呼,我只要看到他們如此支持我,就會充滿幹勁。」

據說音樂神童莫札特三歲就會彈琴,六歲能譜曲,多數人認為他是天賦異稟。其實,莫札特在六歲以前就累積了三千五百小時的練習時間。他從早到晚都在練琴,甚至在夢中重複演奏同一首曲子。心理學家郝爾曾分析莫札特創作的曲子,發現在莫札特的協奏曲中,最能展現其原創精神的,就是第九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是公認的經典之作,是莫札特在二十一歲那年寫的,但那時候,他其實已經不斷創作協奏曲長達十年了。

以上這些例子都跟我們證明了「天才,就是重複次數最多的人。」重複可能讓你很單調又無趣,卻是讓你卓越非凡的保證。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讓你卓越的不是行為,而是習慣,是重複的習慣造就了我們。」

神經科學家早已發現,重複讓我們的神經元網路再度活化的機率提高,以此固定我們的記憶。反覆再活化能使大腦產生實際的結構變化,因而能促進回憶。當神經元一起作用的同時,彼此之間也連結了起來。

《萬能金鑰》作者哈尼爾(Charles F. Haanel)曾說:「想要做一件事情時,只要一再重複,就很容易上手,甚至會自動自發做出反應。想中斷所有壞習慣也可運用相同方法,只要停止原來的行為,並一再避免,直到完全擺脫它為止。」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研究,一個習慣的形成,至少必須重複二十一次。那如果你重複一百次會怎麼樣?《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作者克利斯汀(Kenneth W. Christian)的背曾受過傷,醫師指示要復健,於是治療師要他重複特定的動作,並說:「根據調查統計,要用一個新習慣完全取代下意識主導的舊習慣,六千次是一個基準。」克利斯汀心想,如果重複六千次是最基本的,那我重複一萬次結果會如何?

重複一個想法、重複的自我暗示,會使人記得它,相信它,繼而堅信它,最終成為信念。就像激勵大師希爾說的:「將積極正面的意念寫下來,熟記之,覆誦之,直到它們成為你潛意識的一部分。」

世界拳王阿里也很懂得用重複的力量。他經常毫不害臊地公開表示:「我是最棒的。」也會把一些看似無聊的口訣掛在嘴邊,例如:「我打包票對手第四回合必然倒地飛出場外、我一閃身,右拳一擊……」上場比賽前,他都會念咒似地念這些小詞,他對自己默念,也對媒體宣告,在攝影機鏡頭前嗆聲,甚至在對手面前也不斷重複,直到心裏完全相信這是事實為止。

此外,他最重要的練習不是在拳擊臺上進行,而是坐在扶手椅裏,在腦子裏重複彩排比賽時的每一個細節,他會想像自己大腿疲累不堪的感覺、腹部疼痛的感覺、臉上瘀傷的感覺、新聞記者鎂光燈的閃光、觀眾的興奮尖叫聲,甚至會想像裁判舉起他手臂宣布獲勝的情景。

阿里發送得勝的意念給身體,而他的身體則聽命行事。就是這些在腦袋裏不斷重複的想像,讓他能夠稱霸拳壇。  
----------------------------------------------------------------------------------------------

重複的力量,永不放棄樂觀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