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到底在排什麼?

有一個小小孩,看見一群排隊的人潮,堅持要去湊一腳,於是乎在一列隊伍中出現了這麼一個小小孩的身影! 到底在排什麼?原來是吳寶春麵包店,這是在台北開的分店,這個小小孩還真懂得來湊熱鬧呢! 挑了一款在2010世界麵包賽得冠軍的荔枝玫瑰,一起來以麵包閱讀世界... 這個小小孩自己堅持提著麵包袋,模樣真好笑ㄚ




生涯規畫不是「選工作」,而是「經營人生」

<文章出處: 經理人雜誌  2014.03>

離開校園、走進職場的第一天,許多人如此期待未來:28歲當組長、33歲升經理、36歲做副總……然而,職涯,真的能夠規畫嗎?工作,一定會順利向上升遷嗎?年輕時設定的目標,步入中年後依然會嚮往嗎?
1950年代前,「生涯發展」與「職業發展」幾乎畫上等號,在美國知名生涯發展學者唐納‧舒伯(Donald Super)之後,才逐漸加入「自我發展」的概念。「生涯,統合了各種職業與生活角色,也是一連串有酬或是無酬職位的綜合。除了職位外,還有很多和工作有關的角色。」他認為,生涯選擇不只涉及工作,還與成長過程、學習經驗、角色轉變及環境變化有關。
一開始,舒伯依據不同年齡的性格發展,將生涯發展分為5個階段。例如,24歲之前,我們對於自己未來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都有許多想像;之後便開始發展工作能力、累積經驗,漸漸穩定下來;45歲後進入再度創新或停滯的關卡,直到65歲退休。
1980年代,舒伯發現,除了年紀之外,身分角色也會影響每個階段的心態與行動,因而進一步畫出「生涯彩虹圖」(Life-Career Rainbow):最外圈是生活廣度,包括成長期、探索期等7個階段;往內則有兒童、學生、公民、工作者等6種角色。
不同的角色就像彩虹的不同顏色,橫跨人的一生。
內圈呈現凹凸不平、長短不一,代表在該年齡階段不同角色的分量,也豐富了人生。
比如說,多數人在15~24歲之間的主要身分是學生,因此有較多時間、較少限制來探索自我與世界。進入中年後,多數人同時身兼持家者和工作者的身分,必須在兩者之間權衡。
人生是一個個不同角色的串聯,我們通常會在同一階段擁有不同的演出「舞台」,意即生活空間──在家中是父母、在社區是公民、在學校是EMBA學生、在辦公室是高階主管。如果個人的能力與成熟度不足以應付這些角色間的轉換,就會互相干涉與衝突。
有些生涯發展學者認為,職涯發展階段是不可逆的,一般人在青春期完成自我探索的階段之後,就不會再探索了。
舒伯並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認為,生涯的抉擇,是一個要花一輩子才能走完的歷程,因為人們會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動,像是經濟不景氣、新科技的發明、組織轉型等因素,而不斷調整生涯目標,啟動職涯的「迷你循環」。
在變化快速的現代社會,職涯目標改變的狀況非常普遍,舒伯將這種迷你循環視為個人加強成熟度、增加適應力、提升創造力的方式。

例如,中年換跑道意味著開啟新的成長期,如果能夠順利適應,便能再一次經歷探索、建立、維持等階段。而當我們養成了生涯各階段所需具備的能力,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並且對自我有不同程度的覺察時,就代表我們達到了「職業成熟」 (Vocational Maturity) 。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薑黃の飯

春天是戶外踏青的好季節,有時還會有新發現呢! 新鮮薑黃是爬山時向一位阿婆買的, 她說是自己種, 沒農藥, 吃不完才拿出來賣。耳聞薑黃、看過薑黃粉, 這是第一次買新鮮薑黃呢! 回家立刻處理、煮茶。一開始喝薑黃茶, 還不是很習慣, 據說是養生啦! 又嘗試榨漿、做成薑黃飯, 別有的一番風味。動手做,真是實驗精神可嘉! 看這一盤飯眉開眼笑呢! ^_^

新鮮薑黃長這樣。據說薑黃素有一些保健效果!有助免疫系統和抗氧化...
這不是老薑,也不是嫩薑。是薑黃切片,名符其實的黃!!
薑黃の飯!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做自己的主人

很有意思的一則故事,原來自立自強是有道理的。 某人正在屋檐下避雨,突然見觀音撐著傘走過來。 他非常高興,急忙說:「普度眾生的觀音菩薩,您能否度我一次,帶我回家?」 「你在屋檐下,我在雨中,簷下無雨,何需我度?」觀音回答道。 某君一聽,立即跑到雨裡說:「現在,我已經在雨中了,這下可以度我了吧。」 「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你被雨淋,是因為你沒有帶傘;我沒被雨淋;是因為我有傘。 可見,是傘度我,你沒有傘,應該去找傘,而不是找我。」說完,觀音就消失了。 過了一段時間,某君遇到了困難,便到寺廟中去求觀音。 他走進寺廟,見一個正在求觀音的人,竟然跟觀音長得一模一樣,便問: 「您是觀音菩薩嗎?」「我正是觀音。」那人回答說。 某君更感到驚奇了: 「既然您是觀音,那為什麼還要拜自己呢?」觀音微微一笑: 「跟你一樣,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生日快樂!

在一個屬於自己的日子, 我買了一個生日蛋糕, 沒忘記打電話給媽媽!! 「多麼熟悉的聲音,陪我多少年風和雨,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沒有天那有地,沒有地那有家,沒有家那有你,沒有你那有我, 假如你不曾養育我,給我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 是你撫養我長大,陪我說第一句話,是你給我一個家,讓我與你共同擁有它」 謝謝您,也祝福我!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親子餐廳】維古拉義式料理 @ 竹北

某天散步經過這店家,被它門外可愛的大型玩偶吸引,上網一查原來是間親子餐廳,於是乎決定擇期帶寶寶一起來吃喝玩樂!

一到達門口,寶寶完全不等我,自己快速的跑進去....


內部裝潢很溫馨可愛,童心未泯的媽媽也很喜愛.


一進入,寶寶直接往遊戲區去,開心的玩起來,果真親子餐廳就是有不同魔力,完全忘了媽媽,也不吵不鬧喔。當然座位區可以看到遊戲區,所以隨時能注意到寶寶。

認真的研究和玩起軌道火車,愛不釋手呢


小小溜滑梯也好玩
哈!小小廚房,看看要來煮啥呢?
玩一玩,中場休息補充能量
可愛的菜單也是小朋友塗鴨著色紙,店內還提供蠟筆,隨便畫起圖來...
騎紅色搖搖木馬,搖ㄚ搖!
玩樂高積木,雖然還不知要組什麼,就隨便組裝嚕.

櫃上還有許多書籍,童書或大人看的都有喔!
戶外玩沙區也不錯,現場提供許多玩沙工具,寶寶拿了他最愛的車車
玩沙區還提供乾淨毛巾,讓大家玩後清洗使用,真的很貼心.

Virgola乃是義大利文的「逗點」。而取名維古拉 Virgola 「逗點」也就是有「暫停、休息」的含意!
這家主打「享受親子時光」的餐廳,對於帶年幼小孩的父母而言是很不錯的地點,寶寶不會覺得無聊或不耐煩,而且幾乎可以自己玩,除了突然有其他陌生小朋友靠近會愛羞,跑回來找媽媽,其餘時間他都能自己玩玩具,也很開心。只是畢竟是公共場所,還是得注意禮節和店內規定,這是父母用餐時要留意的。這裡整體而言環境友善,店員也很親切客氣,偶爾可以來吃美食、喝咖啡、看看書、玩遊戲,讓大人和小小孩都有愉快的時光!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寶寶愛唱歌唸童謠(1Y11M)

又好幾個月沒記錄寶寶的生活發展,不過寶寶最近實在有許多驚人的表現,都是自己在生活中脫口而出。從幾個月前寶寶的第一首歌「小星星」開始,現在還會唸童謠,寶寶自己唸出的第一首童謠是「小老鼠,上燈檯,偷吃油,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哩咕嚕滾下來」。

其實這些歌謠,我並沒有特別教他,只是平時會撥CD音樂給寶寶聽,久而久之,他就記憶起來,甚至朗朗上口。而生活中比較沒機會接觸台語,所以我也會選台語歌謠給寶寶聽,偶爾寶寶也會哼個兩句,實在很好笑! 英文字母歌他也會哼著唱,雖然不標準也不完整,但感覺他就是開心的學唱,我想學習就是很自然而然。

關於幼兒背「三字經」,有人說背誦「三字經」又不懂它的意思有意義嗎?所以我並沒有刻意教小朋友背,只是偶爾撥放當背景音樂,突然有一天寶寶一連串的唸出好長一段的「三字經」,我這時不得不佩服小孩的記憶力在那了!小孩真像是一塊海綿,有很好的吸收力,也許是我們大人所不及的。不管幼兒背「三字經」到底有多少意義,我想借由記憶朗讀或多或少可以幫助小孩的語言發展與說話流暢,至於理解與內化成行為就慢慢隨年齡增加再來補足了。

其實,我育兒的想法是,希望父母和小孩一起快樂學習成長,如果能將所學運用在生活中那是更棒的。後來我也慢慢觀察到,我帶寶寶去公園看到魚,他會哼「魚兒魚兒水中游...」,花園看到蝴蝶,他會哼「蝴蝶蝴蝶生的真美麗...」,他這年紀或許不完全了解歌的意境,但他已經會聯想到相關的歌謠,腦部刺激與記憶已啟動了!

每個小孩的天份與發展都不一樣,父母的觀察與因材施教很重要,只要用心一定能看見寶寶的成長。育兒之路,做父母的也會有許多感動與收獲。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讓孩子學習保護自己

文/林攸餘‧王瀞儀
離開不是軟弱的表現,也不是在逃避問題,而是要讓對方能冷靜下來,擁有反省的機會,更加嘗到「欺負人就只能孤單」的苦果。
每天都有父母這樣告訴孩子:「什麼?被欺負了?那你要去打回來啊!這沒用的傢伙!」所以社會問題只有增加,並沒有減少的趨勢。

面對孩子被欺負的時候,更需要讓孩子試著進步與突破,大人不要失去理智便胡亂教孩子處理。這時大人要先冷靜下來,不偏袒任何一方,言語不帶嘲諷或生氣,讓孩子感受到大家要「真心誠意」的處理事情;因為發生戰爭的,可能都是你最心愛的孩子呢!

學習把問題丟給製造者,藉機會讓犯錯的一方反省

當孩子被欺負,請教會孩子跟對方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做,因為我很喜歡你,可是你卻這樣對待我!我們以後還能在一起玩嗎?」

遇到有悔意的對方,旁人可以適時給予輔助:「你只要說聲對不起,就能再繼續玩啦!我知道你是好孩子,剛剛不是故意的對嗎?」

如果對方沒有悔意,請把孩子先行帶開,離開不是軟弱的表現,也不是在逃避問題,而是要讓對方能冷靜下來,擁有反省的機會,更會嚐到「欺負人就只能孤單」的苦果;此時犯錯者若去向誰撒嬌,剛好請那位被撒嬌的人繼續引導孩子反省。

死纏爛打法,教孩子俏皮的惡作劇一下吧!

讓孩子學會出奇致勝的這招,玩具被搶不但沒有很生氣,也沒有哭泣,卻拚命的問對方:「你為什麼要這樣?到底為什麼?告訴我嗎?好不好告訴我啦!為什麼搶玩具啊?這是不是很好玩?教教我,求求你啦!」包準讓對方過度驚訝後,將玩具主動還給你,還會一邊跟你說:「玩具還給你,求求你不要再問了!」

離開悲傷的情境,學習調整心情

當孩子受到委屈想哭泣的時候,請他學會在遇到這類狀況時,到另外一個地方轉換心情,不要繼續待在那裡傷心,就到旁邊開心的唱起兒歌也不錯呢!也能看看卡通、故事書,或是讓大人抱抱。

將暴力者與受暴者盡量隔離
1.發生在學校:請孩子一定要報告老師處理。
2.家暴:請教會受暴孩子撥打「一一三」求救。
3.兄弟姐妹爭吵打架:請先把他們各自帶開,什麼話也不用說,等兩人心情平復再放在一塊,各自說出剛剛的想法讓對方了解,他人無須干涉太多。

正確表達不滿情緒,並非用「生氣、失去理智、以牙還牙」這些方法

在家先多方預演可能會被欺負的諸多情況,教孩子勇敢堅強外加大聲的說:「不要欺負我!」不能以生氣的語氣表達。我們不能教導出一個愛生氣的孩子,遇到不如意就生氣,是非常不對的觀念與做法,也為日後帶來很大的困擾。

人與人之間的爭吵和欺負往往在所難免,但是只要你能夠讓對方明白「這個人不好惹」,或是「惹他不好玩」,對方就會知難而退,願意和你和平共處囉!

★教養小提醒

1.犯錯者若去向誰撒嬌,剛好請被撒嬌者繼續引導孩子反省。

2.在家先多方預演可能會被欺負的諸多情況,並讓孩子練習拒絕暴力的表達。

資料來源:久周文化出版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孩子口吃怎麼辦?

<文章出處: 小兒科主任 丁綺文>

文文很早就學說話了,兩歲以後新字和新詞突然增加。可是就在這時候,說話開始結結巴巴。「我、我、我、我……」媽媽知道文文急於表達心中的意思,一時之間還找不到適當的字眼就開口,所以邊說邊想,藉著重覆前一個字,等下一個字。於是對她說:「慢慢來,沒關係,先想好,再慢慢說給我聽。」


這正是我自己的童年往事,由母親追述那段經過。我真佩服她當時處理得那麼好,因此沒有被口吃困擾太久,我就學會使用緩慢一點的節奏,把話說清楚講明白,小學的時候還能參加演講比賽呢。

*什麼是口吃?
「口吃」是指說話失去流暢性,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口吃為語言節律的一種異常,患者很清楚自己想說什麼,但同時又因為聲音不自主的重複、延長或中止而說不出來。」

兒童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口吃是非常普通的現象,根據統計,發生率男孩為女孩的四倍。最高峰在學齡前,尤其是語言與心理發展最迅速的三歲左右,其次是剛上小學需要適應新環境的七歲孩童;再次是青春期各種器官發育和情緒還不穩定的青少年。

*口吃的原因
人體說話的過程,先在腦中構思,然後動用唇、舌、喉部的肌肉和軟骨配合胸腔的呼吸運動,把意思表達出來。在每個環節裡,如果肌肉緊繃、發音器官不協調,就出現吐氣不順,唇舌不靈活,說話彷彿卡住了,僵在某個字一再重覆或停頓,出現口吃的現象。

兒童時期發生口吃,通常只是暫時性的。它最常發生在兩歲至五歲這段語言能力快速成長的階段,很可能腦部的思考與口語的表達不能同步。或者孩童自我情緒尚不能控制,在著急、不安、恐懼、憤怒甚至興奮的時候都容易口吃。當然,俗話說「十個口吃,九個急」,個性急躁的孩子,無疑更會講話結巴。

口吃和語言能力遲緩無關,更與智商沒有關連。兒童時期的口吃,很少需要接受特別的輔導與矯正。如果父母親認識口吃的特徵,並且適時幫助孩子,70%的兒童會自然康復,因此幼兒口吃又稱為「幼兒發展性語言不流暢」,可以樂觀看待。

然而近年來,隨著影像儀器的進步,科學家發現,「持續發展性口吃」的成年患者,核磁共振掃描圖片顯示,他們大腦顳葉比一般人肥大,而且大腦不規則結構也比常人明顯。這些研究告訴我們持續至成年期的口吃,除了大家熟知的心理因素之外,可能也有生理的因素。

*口吃的特徵
表現出來的口語異常有四種:

1. 開頭難:第一個字說不出來,甚至要肢體動作的幫助,孩子會搖頭跺腳,擠眉弄眼,滿臉通紅才開得了口。第一個字發出,就順了,但又不敢停頓,否則下一句又難了。於是說話又急又快,含糊不清。

2. 重複字:大多數重複第一個字,但有時也會在一句話之中,某個對他難發音的字。例如:「老、老、老師,我有問題」或者「老師,我有問、問題」。

3. 延長音:字音雖不重複,但過分地拖長,才帶出下一個字,例如:「我 功課沒 做完,不 能來了。」這類口吃介於上述兩種之間,比開頭難口吃容易矯正。

4. 中斷話:說到一半,喉頭彷彿哽住了,後面的話出現停頓,斷句的位置改變。例如:「小明很討厭,他……想搶……我……的鹹蛋……超人」。

大部分的口吃患者會交替出現兩種以上的特徵。幼兒時期的發展性言語不流暢則以重複字為主。如果成長後沒有改善,到小學高年級或青春期,就可能逐漸轉變為兼有其他型式的成年人口吃。

*如何協助孩子,矯正口吃?
口吃的治療應從心理層面與語言訓練輔導,家長的寬容和耐心,是孩子最大的鼓勵,以下是具體的方法:

  • 不可取笑,模仿或挑他說話的毛病,孩子越怕錯就越難改。
  •  蹲下來平視孩子,看他的眼,微笑的聽他慢慢說,甚至握著他的雙手,拉近距離,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
  • 不要替他說。給他時間和機會,按照他的需要去表達。催促他或替他說,只會讓孩子著急,越急越出錯。
  • 鼓勵孩子參加團體的體能活動。沉默、孤立和內向,更不容易開口。若能發掘他某種特長,多誇獎,建立自信。
  • 多陪患兒對話,說話放慢、句子改短、咬字清晰。聽孩子閱讀、朗誦或唱歌,自然而然的引導他放輕鬆講話。
  • 嚴厲的生活常規,造成孩子壓抑,也助長口吃,尤其建立排便如廁訓練的兩歲左右,和強行糾正慣用左手的三歲左右孩童,最容易出現口吃。
  • 孩子鬧情緒、太累、興奮或著急的時候,口吃易出現,家長不妨平常心看待,不必在意。
  • 剛開始上學、編新班、換老師或遷居到新環境,容易因為陌生緊張而口吃,此時家長應多注意和支援他。
  • 有的孩子愛秀,有的怕生。父母親若發現,私下活潑的孩子,當眾表演卻失常,就不要勉強他。
*結語:

幼兒時期的口吃現象,大多數只是語言發展中,不協調的過渡現象,短則數週,長則數月,自然就消失了。父母若能處理得宜,可以給孩子很好的示範和幫助。如果口吃現象一直持續超過兩年以上,則應請醫師或語言治療師給予協助。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新主婦時代:經營一個家,就是我的成就!

文章出處: 親子天下 .文/李宜蓁

逛一逛書店,你會發現許多「主婦」變身為作家,教你教養小孩、烹煮食物、遨遊世界……家庭主婦不再是哀怨的黃臉婆,而是帶給全家精采生活的經理人。母親節前夕,親子天下採訪兩位樂在家庭的新主婦,繪本作家童嘉與料理達人Carol,為更多新主婦加油打氣。


家庭主婦最大的悲哀是,雖然終日忙碌,但當別人問你在忙些什麼的時候,卻往往講不出一件體面的事來。「過幾天大家就忘記你曾經花了一上午時間去幫小孩找美勞課要用的材料;過一段時間甚至連你也忘了自己都在忙些什麼,」資深主婦繪本作家童嘉如此形容。

在網路討論區,家庭主婦們義憤填膺的討論著各種被「看不起」的經歷。熱門連續劇裡的全職主婦,被標籤化為一個沒主見沒自我沒自信的「人妻」,比不過「小三」的魅力。

家庭主婦確實是種高勞力密集、超工時、低成就,且常常是超低薪(或幾乎無薪)的工作。雖說主婦是主導每日事務與維護家庭秩序的總管,然而過往的女性之所以成為主婦,似乎都因不得已才為之,主婦始終不是她們心中最渴望的工作首選。社會價值也將年輕女性教養成缺乏主婦特質與技巧的一群人。

值得慶幸的是,這種種矛盾,隨著時代對於家庭價值的重新定位,正逐漸調整中。主婦不再是一面倒的哀怨黃臉婆與全然的犧牲,愈來愈多高學歷、經職場歷練的女性,在重新看到主婦的價值後,主動選擇投入「主婦」行列,她們力求擺脫傳統框架,開心、理直氣壯的活出自我,並且有能力將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帶回家裡,讓一家生活更豐富精采。

曾在雜誌與出版社擔任高階主管的丘美珍,曾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雖有三個孩子,但她每天仍到晚上七點半才下班,回家後也沒太多時間跟孩子互動。有天她看見身為主婦的弟妹為孩子製作的一張回憶日曆,上頭記載孩子何時掉牙、哪天不開心等生活細節,猛然驚覺她跟自己的孩子很不親密,她甚至無法描述孩子的細微個性,沒有共同記憶。

前年六月,她放下工作回家了,希望效法母親,當個「幫孩子準備便當的媽媽」。

許多像丘美珍這樣勇敢回家的媽媽都認同,轉業當主婦的過程並不容易。除了須跨越家庭經濟考量的門檻,關鍵點是讓先生學習尊重主婦,要能一起分擔家務,更要從心底修正傳統對主婦的態度,認同主婦的價值。

許多獨立自主的女性轉任主婦後,在「伸手和老公拿錢」時最為難受。知名部落客艾胥黎,碩士畢業,婚前從事公共衛生專業,轉入主婦生涯後,就這個問題和她的另一半曾有以下對話:

艾胥黎:為什麼我可以理直氣壯使用你的錢?
先生:沒有理直氣壯的問題。因為你是我的太太,賺錢就是賺給全家人用的。
艾胥黎:「家用」是指家庭生活所需,但如果我在興趣上的花用,例如提琴課書法課或只購買個人喜愛的物品,有沒有不能理直氣壯的問題?
先生:這也沒什麼,你本來就應該有自己的興趣,而且你不是不工作,只是為了家庭做這樣的選擇。

「家庭主婦不需因為在經濟上沒有實質收入,而有愧對的心態。畢竟不是事事都能秤斤論兩,」艾胥黎認為夫妻間誰伸手向上、出手向下,沒有所謂「正確」或「合理」的模式,每位家人的付出都是為了家,不需被物質化,只要夫妻以尊重為起點進行磨合,都會有皆大歡喜的結果。

艾胥黎強調,做主婦要先肯定自己的價值,樂於接納自己的存在,自然能博得別人和家人的尊重。

全職主婦最尷尬的招呼語,就是:「你在做些什麼?」日日操磨心志的瑣事都彷彿不值一提。但全職主婦、部落客克勞蒂亞卻有自信的回應:「家就是要放鬆、舒適、安全、讓人想回去。所以整潔是必須、固定時段的安靜是必須、彼此的溝通聯繫是必須。愛絕對不能讓任何人在哪一天、哪一刻感覺不到……這是一個全職主婦的真心話:我在做些什麼?我在經營一個家!」

一個或許不完美,但有愛流動的家,就是新主婦最重要、也應該值得驕傲的成就。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Super阿嬤 李金娥的「躾」人生


<文章出處:經典雜誌>

化建設在台灣越來越被重視,但是,文化建設光獎勵書畫、歌舞、戲劇……,肯定是不夠的,我看「賢慧能幹的家庭主婦」更是一項必須即刻搶救的、瀕臨斷絕的專業技藝和傳統文化,或說是一種永恆的生活美學、源遠流長的母親的藝術!
近年,我一直認真這樣想,尤其在認識了李金娥女士之後。
起先我是讀到李金娥所寫的一本書《廚房藝術家──冰箱管理》,看她正經八百地教授冰箱管理心法,好像在對一群專業經理談企管似的。那本書的封面是她無師自通的油畫作品,畫的是一位剛買菜回來、累癱在餐桌上的家庭主婦。她說只要冰箱管理得當,那悲慘的畫面便能不再重現,家庭主婦本應是「悠遊廚房的生活藝術家」。
從資料中,我才知道李金娥從一九九九年、先生自醫院退休後便開始思考規畫,到二○○一年七月成立了「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以提升社區文化、強化國民健康、豐富生活內涵、提高生活品質為協會工作宗旨,希望對傳統先民生活智慧重新解讀、再創造,從推廣正確的日常生活觀念做起,發揚家庭價值。五柳枝取自台灣傳統家庭料理、道地的「紅燒魚五柳羹」的諧音。
李金娥還開辦「Super A-ma的幸福廚房」,親自「放步」(傳授招式)——帶領不同領域的熱心人士,像「傳教」似般穿梭於南台灣的學校、社團,宣揚自然生活及健康又輕鬆的家常菜。這位追求理想的熱勁絲毫不輸年輕人的阿嬤,其實已年過七十!
見了李金娥後,端莊秀氣的她讓我聯想起日本婦女雜誌裡面的優雅歐巴桑,如果她側著頭鞠躬九十度、笑盈盈地對你說:「嗨、嗨」,你一定也不意外。然而,話匣子一打開,你很快就會發現,前一刻對她的印象實在太浮面了。那堅定的眼神、條理清晰的話語,和隱約透著霸氣的手勢,在在都告訴你,她可不是那種容易應付的歐巴桑。於是,你不禁端起背脊,還莫名其妙為自己的散漫和心虛緊張了起來。就在這時,她講到深情處,眉眼一垂,熱淚滾滾而下,讓你一時慌了手腳,但再細聽,原來她的淚都為愛台灣故鄉而流,你又感慨讚嘆,怎麼活到這年紀還有不老的情懷!
主婦新境界的大啟蒙
我問她為什麼寫書、辦協會?她說因為她「實在很心疼」:「現在的父母大多為生計奔波,導致年輕人與平常家庭生活日漸脫節,甚至忘記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她認為這問題除了因為全球經濟泡沫化、給生活造成巨大壓力外,現代人在發揮家庭功能以調劑、享受生活上面,實在也需要認真多花些心思。為減輕現代人身心的痛苦,追求真正的健康幸福,她認為回頭好好經營家庭,是台灣社會的當務之急。
她操心的不只「家事」,從街景、市容、國政到天下趨勢,都有她關切的題目。例如,她眼看機車、攤販恣意蔓延到騎樓,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及景觀,便聯合街坊及區里幹事研議對策,還邀集大家共同栽種路樹;她不忍古厝史蹟慘遭拆除,屢屢為此各方奔走;她憤慨政治亂象之餘,還會追溯背後複雜的歷史成因;她質疑美國的政治心態,憂慮世界性的氣候異常、貧富不均……。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歷練造就出這樣一位「超級阿嬤」呢?
李金娥生長於台南善化,她是九個孩子中的老三,畢業於台南女中。二十三歲與鄭嵩鎰先生結婚,婚前在家幫忙,之後則全心全意投入持家、養育五名兒女,一路從鄭太太、鄭媽媽盡忠職守到今日,仍是天天開車送孫子上下學、不忘順便「機會教育」的全勤阿嬤。
若說她最「通俗」的稱謂,則應該是「先生娘」。大她五歲的鄭先生從台大醫學院畢業後,便返回台南擔任省立醫院的外科醫師,而後自行開業,創立「三和醫院」,二○○六年初因病過世。在這漫長的行醫歷程中,李金娥一直是先生最重要的助手,早期是每天忙完家事後挑燈手捻棉花棒,準備隔天要用的醫療工具,後來則擴及醫院裝潢設計、人事管理、財政法務等裡裡外外大小事。
「超級阿嬤」的深厚功力就是這樣一路披荊斬棘練出來的,當然,也有三回承蒙「高人」指點。第一回是新婚期間、朋友的母親高媽媽請吃飯,高媽媽為他們做了精緻的茶泡飯。她看到高媽媽的餐具、廚房和本身打扮,樣樣皆美,那種與當時一般太太完全不同的「主婦新境界」,深深撼動了她,也讓她眼界大開,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自許。
第二回是,有朋友帶當年美軍駐台南空軍基地總司令夫婦到家裡作客,他們帶來的伴手禮是一條十二人份的花邊桌巾、餐巾和一本室內裝潢專書。在物資貧乏的戰後,那是她生平首度使用桌巾餐巾,覺得既希罕又新奇,完全陶醉在溫馨幸福感之中。就因此,她好像突然打通了餐廚藝術的「任督二脈」,一步步從美化桌上餐具開始,到桌邊的布置,到整個空間的收納、營造,漸漸走出了屬於她自己的一條「主婦之道」。
第三回的「明師群」是來她家住院的病人和病人家屬。當年作先生娘的得親自打點醫院伙食,來自南部各鄉鎮的病人不但會送她鄉里土產,還會和她分享各自在地的烹飪祕訣,這幫助她更寬廣地吸收台南的傳統美食文化。
井然有序的生活美感
我曾到她家小住幾日,結結實實見識到她許多「過人」的家政巧思,與「非常」的品質堅持。若以她的標準來評量,我猜全台灣起碼九成家庭主婦都不及格。更「恐怖」的是,她不是光講理論「嚴以律人」,那些鉅細靡遺的「完美法律」早已融為她的日常生活習慣。
諸如:她的冰箱和每口抽屜櫃子打開來都整潔得像居家雜誌上的「收納達人」示範照片,連要回收的瓶瓶罐罐也不得馬虎散亂;她是廢物利用高手,把柚子表皮刨下來煮製成調味醬、裡層厚皮曬乾成天然蚊香、柚子籽則種成室內盆栽,月餅木盒可以加工改裝成獨家茶碗收納盒……;她絕對愛物惜物,還將使用四十餘年的老餐具組分送每個成家的子女,讓他們永懷童年家庭時光。
她的浴室洗手檯一定要擺一條摺疊妥貼的小抹布,方便隨時擦拭以保持乾爽,而擦手巾對折掛在毛巾桿上時,一定要將開口邊朝內,這樣從入門方向看到的毛巾會更整齊俐落;為免浪費紙張,她自製多組餐巾,每餐換洗,而且還以不同花式餐巾搭配不同的料理風格使用;即使只是自己一人吃飯,她也一樣考究盛盤方式要美觀大方,而且堅持「正確」的進餐次序與方法,絕不許隨便搞得杯盤狼藉,餐後也一定有甜點,才能為一餐「正式畫上句點」;此外,晾衣服也有章法,晾得一絲不苟只是基本,能注意到分類分區晾曬以隱密貼身衣物這種細節,那才算有點功夫。
關於以上種種「日常修養基本操」,她認真擬定一套「喜之客」教材。「喜之客」來自日文si-tru-ke(「躾」,舉止修養美好的意思)。她相信好的生活習慣可使人處處受人喜愛,成為「喜之客」,在家是好兒女、在婚姻是好配偶、在社會是好公民。好習慣讓人一生受惠無窮,而好教養是需要有人用心傳承的,因此她走入小學校園,從教小朋友正確捧碗、拿筷子、使用手帕做起。
為吸引小朋友,這位有趣的阿嬤還利用柚子紙箱做成教具揹袋,裡面擺了五花八門的小道具,還有一口木框和一疊圖文並茂的厚紙板,那是她要放在講台上演「紙戲」用的,小朋友則像看木框的「手工電視」一般新鮮。別懷疑,這每一樣都是她親手製作的,而且她連上台下台的台步、以及每個單元的台詞、時間長度都精確計畫,堪稱超級阿嬤領銜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齣「喜之客創意教學舞台劇」,可不是隨便唬弄小孩的。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 作者:洪蘭
一位朋友的女兒想來台灣自助旅行。朋友寫信請我就近照顧一下,因為辛蒂才十七歲,尚未成年,她有些擔心。
辛蒂抵達後,第二天一早,悄悄起床,幫我把廚房和廁所洗得乾乾淨淨,還去外面把陽台也掃了。我很驚訝,她說:「有時差,睡不著,而且做這點小事不花什麼力氣,」又說:「力氣是最用不完的,睡一覺明天又有了。從小到大,我媽總是告訴我看到事情就去做,不要管是誰的,因為只有從做中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我想起她母親也是研究神經的,不禁點頭。
的確,在實驗上看到經驗是促使神經連接最好的方式。神經的迴路經過反覆練習,連接得又密又緊,原本需要很多神經元才能做的事,在熟練後,一點點神經元就可以圓滿完成任務,活化的區域不但減少,還會改變地區。例如,小提琴生手和大師在彈奏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不同:生手的小腦會大大的活化起來,而大師只有一點點;大師活化最多的是前運動皮質區,表示他在拉這一小節時,已在預期下一個動作了。所以古人說「熟能生巧」,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因為孩子需要經驗來幫助神經連接以強化學習。
因為辛蒂很有禮貌,我就介紹她去台中的好友家住。沒想到,台中的朋友也很喜歡辛蒂主動做事的態度,就介紹辛蒂去她台南的娘家住。這一路上,因為辛蒂不偷懶,肯動手,笑口常開,她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自動幫她安排各種行程,使她在台灣玩得非常愉快。台中的朋友還說她念高二的兒子本來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跟辛蒂談了兩晚以後,不一樣了,振作起來了。
原來她兒子平日除了讀書,什麼事都不會做。台灣的孩子光讀書時間就不夠了,怎麼可能去做別的事?但辛蒂告訴他,人生除了考試,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她問他:「你考完試想做什麼?」他答不出來,說:「還沒想過。」她說:「在你還沒想到時,世界上已有很多跟你同齡,甚至比你更小的人,已在想同樣的事了。他們在生活中,已經開始替自己蒐集未來可用的資料,累積未來可用的人脈和經驗。你如果現在還沒想,將來怎麼去和別人競爭?」又跟他說:「天下只有自己的母親會容忍你的壞習慣,無數的其他人是不會的。如果你不做,別人沒有義務替你做,你只會看到別人飛黃騰達,而你連門都進不去。」現在她兒子乖了很多,常常伸手幫忙了。
我想起前幾天,美國有個家庭因為他們四歲和七歲的孩子在飛機上亂跑、不肯綁安全帶,被機長趕下飛機。很多人上網罵這對父母,說如果四歲和七歲就管不住了,長大後怎麼辦?叫父母不要為社會製造炸彈。
所以孩子真是要教,因為「有禮天下去得」。父母要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計較現在的一分、兩分。孩子的未來不在這些分數上,是在他的人格和情操上,那才是我們教育的重點。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寶寶的第一首歌(1Y8M)

前幾天老公突然對我說,寶寶剛剛在唱「小星星」,弦律對且內容有唱了八成喔!我當下有點驚訝!!雖然寶寶聽過這首兒歌,但我之前並沒特別教他唱,最近突然自己唱了出來。可惜當下我沒親耳聽見,之後過了幾天,寶寶又突然唱了,真的讓我覺得好笑又開心,很想錄下他開金嗓的模樣,只是寶寶並不會在我叫他再唱一次下唱出這首歌,也許現階段想聽寶寶唱歌,是可遇不可求之事!

「小星星」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掛在天上放光明 好像許多小眼睛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不期待心想事成 靠目標衝破黑暗逆轉勝


「一個人最大的詛咒,就是心想事成。」台灣卡內基訓練執行長黑立言以此話與《Smart智富》月刊讀者分享。心想事成怎會是一種詛咒?黑立言說,人就是在不斷地克服困難、達成目標中,得到成就感。若有一天你不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拿到所有想要的東西,那這目標對你還有吸引力嗎?
在達成目標的路上,每個人都會碰上不同的打擊,但有的人能夠克服困難,達成目標與夢想,有的人卻不行。黑立言表示,因為成功克服困難的人,都會擁有兩個特質:
特質1》把握當下 不將時間花在懊悔和憂慮
「人最大的挑戰就是──常常懊悔過去已經發生的事,與憂慮未來還未發生的事情。」黑立言說。你必須活在當下,才能克服困難; 今天該做什麼事情,就努力把它做好,過去已經發生,你沒辦法改變;未來你也沒辦法預測,既然如此,你能夠把握的,就是當下。
就像《Smart智富月刊》最新出刊的173期封面人物陳俊傑,雖碰上雙眼失明,這是嚴重的打擊,但他並不將每天寶貴的時間花在懊悔自己的命運,也不花時間去憂慮未來他還會發生什麼無法預測的事情,他就只是每天把該做的事情,盡力做到好。
特質2》衝刺目標 全力以赴可以改變的事
一般人會感到挫折、無法實現夢想,最重要的阻力有兩個:一個是不願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就像無藥可醫的雙眼失明;二是沒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
如果可以去分辨這兩者,你做的所有努力才會有成效。如果搞混了,就會很有挫折感,因為你都在花時間在無法改變的事情上,當然不會成功。「但陳俊傑就很清楚什麼是他無法改變的,什麼是他可以改變的?就是他可以好好工作、投入更多的心力去學習、全力以赴。」所以即使他遭遇打擊,卻還是能一步步地達成設定的目標。

難忘的古早味大餅

久違的一個古早味大餅,吃出我生活中的許多記憶,我想說的是這大餅裡包的不只是食物內餡,還有一份與親人間的特殊情感。

有時生活中最留念的食物味道,是來自於內心渴望的事或想念的人。

小時後吃這大餅,就是從外公外婆家帶回來親戚結婚喜餅,大餅內包著肉、蝦米、豆餡...等,香香鹹鹹甜甜的滋味,也開始了我對大餅口味的記憶。製餅的店家就在外婆家附近,有時逢年過節,外公也會買個幾個大餅給大家吃,吃著吃著也就喜歡上這古早味大餅了。

一直到自己的喜餅和姊妹們的喜餅,也選擇延續這一份代代相傳的古早味大餅後,發現這傳承多年的大餅口味不變,而大家對它喜愛的心也不變,分享之後愛上這大餅滋味的親友又往外延伸更多更多了。

縱使時光飛逝,但吃著這份餅時,許多過往回憶早已湧上心頭,那是一份淡淡的幸福感。
要感謝用心做餅的人,感謝曾經買餅的親人,和感謝這次分享送餅給我的親人與家人!

分享的喜﹝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