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艋舺

艋舺,從過年期間一直不斷引發話題與賣座的電影,到最近青少年鬥毆的霸凌事件,有些家長與學校曾經擔心的題材負面影響又再度引發關注。在我看艋舺這部電影的觀點,卻是希望以不同的角度出發,雖然劇中有許多血腥兇殘的畫面,難免看了會心驚膽跳,不過我想這應是為了逼真演出黑道社會。

凡事都會有一體兩面,如果我們以正面來看待這部電影,我個人覺得首先看待的是這部電影的行銷手法成功,非常具備商業手段,從卡位春節檔期、演員卡司、電視廣播宣傳等都有強烈企圖動機,也難怪會成為焦點!

雖然這是一部演出古惑仔的電影,甚至有人擔心污名化或消費萬華、美化黑道...等,但如果不是有足夠的歷史與文化,又如何成為被消費的對象? 回到電影,電影中有提到,「艋舺」在清朝日據時代,就是台北最繁華的商業中心。艋舺,又稱文甲,平埔族語「Moungar / Mankah」,台北三市街之一,今名萬華,為台北市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如果我們能透過電影,進而對台灣的歷史文化引發興趣,甚至帶動觀光,珍惜我們的文化物產,我想這應該就是正面的力量。

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其實也在回憶部份場景,十多年前,曾在大學修了一門課程,當時旅遊文學選定的地點就是萬華,走過華西街觀光夜市、龍山寺...等,還依稀記得與大學同學一起做報告的過程,也許某天可再回去看看十多年後的萬華經過艋舺電影宣傳後,是否有著不同的轉變。

艋舺台詞,也是常被時下年輕學子拿出學習模仿的對話,最經典的『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意氣』,如果用這樣的話語對師長溝通,恐怕有所失當!還有『我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是義氣』,也容易讓人混淆不清。我倒是覺得導演在劇中講的一段『風往哪裡吹,草就必須往哪裡倒,我年輕的時候也以為自己是風,等到遍體鱗傷,才知道原來我們都只是微不足道的草』,這段話蠻發人省思的。如果看完電影,可以多一些分享溝通,也許這也能成為教育的題材。

其實,電影本身就是藝術,就看我們以什麼角度去看待,凡事沒有絕對完美,就是從中學習並省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