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記憶金庫魔法典

培養良好的記憶力,代表組織分析、專注聯想的創意能力,也有助於人際關係和自我肯定。思考力、記憶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學習能力影響創造力,創造力決定競爭力。

增強記憶,聯想能力必須包含:
1)五官感受 (Sensuality Synaesthesia),意謂各種感官知覺的統合,經常訓練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動覺。
2.)動作感覺(Movement),在任何一種增強記憶的影像中,動作會再度提高大腦「聯結」的可能性,因而記住東西。
3.)聯想(Association),不管要記什麼東西,將它與某樣在心中不變的事務扣在一起,例如數字形狀法。
4.)性感(Sexuality),運用每人的想像力發揮。
5.)幽默(Humor),影像愈有趣,就容易被記住。
6.)想像力(Imagination),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刺激進步。
7.)數字(Number),有數字編號,能更有秩序。
8.)圖像化(Symbolism),用有意義的影像去取代普通或抽象的概念。
9.)顏色(Color),多彩多姿更容易記住。
10.)秩序/順序(Order),增加大腦隨機存取的可能。
11.)正面積極(Positive),正面愉快的影像容易記住。
12.)誇張(Exaggeration),加以誇大有助記憶。

因為記憶曲線,因此要有學習中的複習及學習後的複習,讓吸收知識的效率加倍。理解力與記憶力並不是一體的,它們的差別在於對時間的管理,我們尋求一種學習情境,讓記憶力與理解力能相輔相成,也就是理解力能維持不墜,而記憶力也不會在沒有適當休息下滑落太厲害。而為了進一步改善記憶力,不斷的複習與預習,並與增強記憶的原理結合,將更有助於學習。複習時也可結合心智圖記憶筆記法,讓增加的知識容易進入腦中,形成學習、理解、記憶的正面循環。

增強記憶的練習:
1.)學習新的事務或語言,增進基本的記憶儲存力。
2.)鼓勵參加幫助記憶力的活動。
3.)留心夢境,檢查以為「原先忘記」的記憶圖像。
4.)偶爾「拉回」以前的生活,探索當時生活的細節。
5.)用基本關鍵字、特殊小圖化、豐富色彩、心智圖記日記。
6.)用特殊記憶法做練習、記事務。
7.)安排學習時間,讓初始和近期效應的學習效果達到最大,進而學習中段的下滑曲線減到最小。
8.)複習,在記憶力開始下滑時就要進行複習。
9.)多運用右腦皮質功能,例如圖像與色彩聯想。
10.)儘可能深入觀察及體驗事物,細節記的愈多,回憶能力愈好。

閱讀書目:開啟記憶金庫 & 記憶魔法典 / Tony Buzan 著

出國留學還是國內深造,你想清楚了嗎?

文/王俊能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暨生態學及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Dudley Herschbach 寫下這樣一段深刻的話“I have noticed that many straight A students are lost when it comes to research.”。現代的學生對研究和讀書之間的區別越來越無法分辨清楚,所以把出國唸書,自然而然的想成是國內大學教育的延伸,如果你現在還搞不清楚出國留學對你的意義是甚麼?如果你一直對出國懷抱著王子與公主般的童話夢幻?那麼你可能要思考一下下面的幾個問題了。
【做好的研究不是成績高學生的特權】
在我的身邊看過太多不是一流大學畢業的學生,研究上卻作的相當頂尖的例子。在和好幾個老師私下聊天的場合中的結論發現,台大的學生很聰明,但研究表現卻不比合群性佳、肯虛心學習和腳踏實地的外校畢業生好。幾位這樣的外校畢業生經過鼓勵之後,申請到國外唸書後也得到國外老師的激賞。台大的學生也許在教學師資和設備及資訊上比其他學校領受的機會較多,但優渥生活中個人主義及現實主義已經把這個學校的優良傳統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漸漸腐蝕。很少聽見有人出國是為了要在某個研究領域為台灣學到更先端的技術,或是在我和他們的談話中從他們眼神裡看不見對學術真理追求的渴望。學生們比較的是可以申請那個名校,在乎的是那個研究領域最有前途,很少反問自己,我準備好作研究的能力了嗎?

【留學性格的探究:迎接挑戰還是對困難習慣性的怯懦】

以我開的一個的課程為例,來參加的同學都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需要學習。可是當我刺探性的告訴他們,來上這課需要考試和交一篇文獻回顧的的報告時,當場大半數的研究生就表明他們只是要來旁聽而已,比大學部顯得更不上進,也缺乏迎接挑戰的勇氣。
所以我很懷疑那些所謂成績優秀的研究生,是不是只在知識上有所增加而已,在智慧和研究能力培養上其實很貧乏。我要說明的是我從不懷疑這些優秀研究生的聰明才智(好幾個是甄試生),只是他們已經自我陶醉在今生過去的驕傲太久了,他們其實在研究能力上進展極微,畢了業以後就業還以為學歷會給他們很多幫助。我只能說的是,只要在一般場合或應徵談吐五分鐘內,有經驗的雇主一看就知道甚麼樣的畢業生有沒有真本錢、真實力。

【請不要帶著今生的驕傲出國】

台灣的研究生一點都沒有本錢驕傲,然而現今潮流卻不斷的往這方向推。尤其是台大的學生,這種風氣比起我當時出國前當時研究生的想法,可說有天壤之別。現在的研究生有三多:外務多、msn上網時間多、追求享受多。找一個容易畢業的實驗室也似乎是必備的一環。自從研究生生涯被視為『國民義務教育』以後,拿碩士變成是大家大學畢業後一定會繼續的一環,十年前我們研究生的生活還沒有如此富裕,我們就讀研究所時多半會考慮興趣是否會往學術領域發展;不然的話,就會考慮先就業或者是就讀與就業有關應用領域的研究所。如果要出國,沒有申請到獎學金的話就想都不敢想出國讀書這件事。所以念研究所碩士,一定要很辛苦的充實學問,或許指望論文能夠發表,或許指望實驗研究技巧能夠頂尖,以吸引出國念博士能被外國教授青睞。現在一對比下來,再加上對岸學生努力和認真的程度競爭相比,台灣學生訓練和敬業態度差,英文表達能力也不好,外國老師一看就知道。

【留學是一條辛苦的路;就像過了河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玩象棋的人都知道一條規則,那就是『過了河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如果要出國留學,一定要下定決心。就像一顆卒子,再困難也要堅持下去。所以留學不像時下流行的『遊學』,玩一玩不順利就一張機票回來吧。我過去領教育部微薄公費的年代,整個留學期間只有一張來回機票補助(出國留學的那張,和四年後如果畢業可以回國的那張),留學期間每年不得在台灣滯留60天以上(因為教育部認為學生應該在留學地勤奮學習),每個月六百鎊的生活費,扣掉租最便宜房子的租金,剩下三分之一吃用都不足,不趕快在公費期限內唸完書,就表示要負債累累,當然要認真作研究。來自大陸的留學生更是抱著破釜沈舟的精神,只要有幸出的了國,就必定想辦法留在國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這些外國教授體會到他們研究的不辭辛勞及刻苦;所以多半他們都會拿到繼續作博士後或深造的機會。口耳相傳之後,外國教授都願意給這些吃苦耐勞的學生獎學金,台灣的研究生們,我們到底有甚麼本錢驕傲呢?

【殘酷的事實】

更殘酷的事實是,有很多留學生在國外適應不良,而無法或勉強畢業。台灣的教育一直強調知識的增加,對群體生活的教育、情意的培養乃至於思考邏輯的訓練,根本沒有概念。
有例子是,國外實驗室同學抱怨台灣留學生對實驗室事務參與不夠(原來這個學生從以前開始就是自我工作為主的模式,很少講話)。後來國外老師也覺得其溝通困難,指導的興趣越來越少!有的台灣學生認為出國時間很難得,為自己安排許多國外旅遊聖地假期,一次假期回來後,作了兩年的論文題目被迫讓給別人,原因是國外老師覺得其研究進度太慢,而這個題目又是當今最競爭的主題,必須搶在別人之前發表。另外一些學生則是因對實驗器材運作不熟,又自以為已經上手,弄壞貴重儀器,被請出學校。這些事實不是特例,而且也可以事先防範的,但因為自我驕傲羞於事事請教別人的觀念『以不變應萬變』,留學生涯被迫中斷。
而最常見的例子是語文表達能力的欠缺,不要以為自己托福GRE的分數很好就代表語言溝通流利。我在英國的第一年為此吃足了苦頭,國外的老師一周和你約談的時間有限,我常常要在10到20分鐘內把我這周的實驗成果向他說明,並討論困難和請求他解決的事項,如果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無法講的清楚,有的老師就會呈現不耐煩的表情,或者等到下禮拜你能講清楚後再討論,甚至建議你離開此實驗室。比較起來,台灣的老師對學生仁慈的多了,但學生不要產生錯覺以為國外老師永遠會很有耐心的傾聽你。

【檢視自己適合出國還是留在台灣念?】

所以出國留學不應該是讀書之後的下一個目的而已。這將會是一個人生的轉淚點,你要問問自己:(1)你的性格夠成熟了嗎?你對未來研究即將面對的挑戰準備好受苦卻能持續歡喜的仰望嗎?(2)你願意拋下過去的榮耀,老老實實的重新開始在新的環境學習嗎?(3)你可以和同實驗室的夥伴建立起長久倚靠的彼此關懷關係嗎?你願意敞開心胸結識當地外國人家庭,參與他們教會活動或同學會,得到扶助和精神支持嗎?如果你只是把自己換到另一個環境卻不對自己舊有的壞習慣一一根除(台灣的學生普遍不能做好時間管理,沈迷網路,意志力薄弱,對困難解決的能力和訓練差),出國留學只是學位的取得與否,和思維及智慧的增進毫無幫助。
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沒準備好出國或經濟能力不許可,其實以現在資訊網路的發達及台灣研究資源的現況,並不是一定要出國留學才風光或找得到事做。相反的,在台灣繼續博士學位也可以用幾次國際交流來補足研究經驗。甚至,這也可能是較有效率的方法。我現在就已經和國外老師共同指導研究生,利用電子郵件,很多研究上的問題都可以早一步解決,然後,研究生可以短期出國半年在對方實驗室見習操作。往後,甚至可到對方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如此可以減低直接出國唸書遇到不合適老師的機率(觀察發現,有的國外老師很難相處,有的要求研究工作份量太多,且國外老師一旦覺得你不合適,絕對不會客氣的等到你畢業)。

【出國留學的迷思】

其實出國唸書最重要的還是我前面提醒的觀念,你真的喜歡鑽研學術研究嗎?遇到任何的的困苦都不輕易放棄嗎?你願意藉著這樣的磨練來重塑自己嗎?你對這樣的研究領域抱有使命感嗎?出國唸書和最後在學術界服務是一扇窄門,不是人人都能找到理想的職業,但如果你對研究熱情不減,那麼選擇是屬於這種人的。
另一方面來說,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追求好比是讀書最高境界的桂冠--博士學位。在英、美等國,所有大學畢業生真正進入研究所修得碩士學位的比例估計在10%以下,拿到博士學位的可能只在百分之一左右。然而他們的工商業或研究部門仍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參與,因此”Supporting scientists & supporting staff”的人才培育觀念十分暢行,他們不認為每個人都必須讀到博士來帶領團隊,相反地很多研究團隊的大學及碩士畢業人才是工作主力。我過去服務的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內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他們有的是很會栽培某類植物的園丁,連許多國際上的研究學者都專程來到那裏去請教他們栽培的技巧,可見團隊內支持研究者存在的重要性。讓我們慢慢地扭轉這個中國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落伍自私觀念,每個人多要求在工作崗位上做好自己的角色,那種滿足的成就感並不輸於高學位的在上的決策者。

讓我們再思考一次,準備出國留學,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吸引力法則

The secret is the law of attraction. Whatever is going on my mind is what I am attracting. Thoughts that bring about good feelings mean I am on the right track, thoughts that bring about bad feelings mean I am on the wrong track. Sometimes I doubt whether I can challenge myself or not, but that thought is real not good. So I need belive I can make it. May the law of attraction be a  magical power.

吸引力法則 7-1

Thoughts become things.



吸引力法則 7-2

「不要去預期你不想要的事物會發生,也不要去許一個連你都不相信會實現的願望。當你期­待你不想要的,你會吸引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而當你欲求一件你認為不可能發生的東西,­你只是在浪費寶貴的念力。另一方面,當你不斷期待你一直想要的事物會實現,你的吸引能­力將變得無法擋。心就像磁鐵,只要與你的心的主要狀態(ruling state)相呼應的東西,都會被吸引過來。」

──雷蒙.霍利威爾博士,《與法則共事》




吸引力法則 7-3

人的意念足以影響物理世界!心思意念可以產生具體能量。你想什麼,就帶來什麼。




吸引力法則 7-4

「生活的同時,你也在創造自己的宇宙。」 ~ 邱吉爾
 改變思考,也能改變生活。




吸引力法則 7-5

遵循三步驟
●Ask:列出你的願望清單!
●Believe: 相信會得到回應
●Receive:讓自己的言行與願望清單一致



吸引力法則 7-6

經常心存感恩!




吸引力法則 7-7
觀想的力量,在心中看見「已經擁有想要事物」的畫面,產生「現在就已擁有它」的感­覺。終究,我們會擁有我想所想要的。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About TOELF -iBT

I hope I can improve my English soon. I think that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I need to  find some effective ways to have good ability in English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uccess grows out of struggle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Just do it right now.

新托福 這樣準備才高分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劉坤豪/台北報導】

要考好新托福,一招半式走江湖不再有用,必須能聽能看又能寫,而且要對美國有足夠了解,不只歷史,連他們的文化、科技、政治、宗教或時事議題都要知道。
 

根據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ETS)日前公佈的資料顯示,新托福實施後,台灣考生的托福成績在全球數十個國家中,僅贏過日本,甚至輸給尼泊爾、土庫曼和烏茲別克等非英語系國家,全亞洲倒數第二。究竟托福難在哪,又該如何準備才能獲取高分?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黃玟君表示,新制托福最關鍵的兩項要素在「聽懂」和「讀懂」,因為幾乎每個大題都會運用到上述兩項能力。舉例來說,在考寫作測驗時,會先要求學生聽一段教授在課堂中的演講,再叫學生閱讀一篇與演講有關的文章,最後再分析比較兩者間的異同,寫出一篇250至300字左右的文章。學生若是聽不懂或讀不懂,文筆再好也是枉然。
 

黃玟君說,新托福測驗的不再只單純測驗學生的英語能力,還添加了批判性思考、比較及綜合整理等學術性能力(academic skills),這些都非短期內可以速成,「即使是母語人士,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也不見得能夠獲取高分。」
 

雖然比舊制難上許多,但整體的大方向仍然值得肯定,否則往往有亞洲托福滿分的學生,到了美國才發現根本無法適應,上課就像鴨子聽雷,不僅跟不上進度,還耽誤了的學業,打擊自己的信心。
 

既然並非短期內能夠速成,黃玟君強調,傳統補習班的幫助自然相當有限。她建議,若想考取高分,廣泛的閱讀和大量的聽力練習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但所謂廣泛或大量,並非漫無章法地亂槍打鳥,應該依循ETS的出題模式著手。例如,大多數台灣學生考托福的目的,不外乎將來赴美求學時所需,因此,舉凡與美國有關的歷史、文化、科技、政治宗教甚至是時事議題等,都是出題率非常高的教材,「畢竟是美國人出的考題,這樣的趨勢在所難免。」
 

除此之外,平時多看外國電影或是多聽西洋歌曲也是很好的練習方法之一。一來可以熟悉母語人士的聲調變化和連音技巧,二來也能夠以較為輕鬆的方式,了解當地的文化傳統與說話模式,這些都對考試相當大的助益。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Blessing and Sharing

I got a mail from my friend today. It's very meaningful and inspiring for life. Hope no matter what life brings, we will be all right.

Share with you~
《內容整理自轉載郵件,原著作與圖片提供者不詳,感謝默默分享祝福的原創好心人》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觀察力?

拿到一件新產品,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使用,是需要觀察力的嗎?這是有關聯的嗎?最近因為使用一個LED燈手電筒,被質疑自己的觀察力?

無論難易,我想如果不夠用心,只是東看看、西瞧瞧,可能沒看到重點,失去觀察的目的,無法快速掌握重點,當然沒有效率,如此一來就真的要改善學習了。

一直以來,總在學著對周邊的人事物察言觀色,就怕「視而不見」、「察而不覺」,相信生活中要懂得觀察,才能進而培養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藝術家羅丹的一句話說出創新的本質,也應該是觀察的目地。改善不一定是無中生有,它可以是透過觀察累積經驗,進而一步步的創新求變。其實,有細膩的觀察力,對事務的變化敏銳度就高,能掌握邏輯推理關鍵,當知識常識豐富,就具備問題解決的能力。

估且不論這件事是否關乎「觀察力」?但我還是認同一個人需要有良好的觀察力,那是一個重要的特質,這方面我還不足,也或許我該好好訓練自己了。 ^_^ ~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游泳的第六堂課

今天的游泳練習遇到挫折,原因是今天泳池好多人喔!有蝶式(水花大到嚇人)、自由式、蛙式、漂浮練習的...,真的有夠熱鬧,但一不小心就會碰到人...,好幾次我都愣住,不然就是跳起來,中斷了我的練習。難道我的功力,只能在風平浪靜、沒有干擾的水裡悠游? 後來想一想,應該不能害怕,公共泳池本來就會有人多的狀況,所以下次還是要穩住!!千萬不能退步啊 >_< ~

今天主要的進展是練習控制方向,哈!因為之前我常偏離我的水道,所以要學習控制方向。另外,練習加快速度,之前游太慢嚕~,實在沒有運動的效果。所以,就加強姿勢,還有手腳的力道。總之,還是有小幅度的進步...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本日表現普通,看來我還是要繼續加油!

TOYATA 知心老友

今天進行車子定期保養,差點忘了有 " TOYATA 知心老友" 專屬會員回饋活動,還好櫃檯結帳人員仔細,貼心提醒,所以立即享有85折優惠。

TOYOTA 車齡5年以上車主,就有機會享有的方案!! .....
--->  TOYOTA 知心老友優惠資訊連結: http://www.toyota.com.tw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頭暈目眩 -_- 貧血

【預防貧血飲食 】

文 : 劉翠娟 營養師

貧血在一般大眾的認知中,大多是因為缺乏鐵質所引起,事實上造成貧血的原因繁多,若依病因分類主要可分為失血性貧血、營養性貧血及其他病因所導致之貧血。失血性貧血主要是因急慢性出血所導致,通常是以醫療處置為主;而其他病因之貧血,如地中海型貧血、溶血性貧血則是遺傳性疾病,補充過量的鐵劑並不會改善症狀反而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營養性貧血顧名思義,是因營養缺失所造成的貧血,主要可分為缺鐵性貧血、葉酸缺乏性貧血、維生素B12缺乏、營養不良所引起的貧血,其他營養素的缺乏則如銅的缺乏或維生素B6、維生素E引起的相關性貧血,這些都可藉由補充適當的營養來改善貧血症狀。

缺鐵性貧血:

鐵質缺乏是引起貧血最常見的原因。鐵是血液中血紅素重要的核心元素,能輔助血紅素攜帶氧氣運至全身供給細胞利用,當鐵缺乏時血紅素量不足便會產生貧血。缺鐵性貧血經常見於女性、青春期少年及飲食攝取不當的族群。
肝臟、豬肉、瘦肉(紅肉)、海藻、全穀類、乾果類及綠葉蔬菜均是鐵質豐富的來源,而其中動物性食物來源的吸收率又比植物性食品佳。
貧血症狀常容易有疲勞、虛弱、暈眩、心悸、呼吸急促、蒼白、注意較難集中、焦躁易怒、活動力差等現象。也因如此,貧血經常很容易被察覺出來,也感覺得到,但不可盲目的補充鐵劑或維生素,需經過適當的檢驗才能確知是何種原因所引起。均衡的營養是提供身體維持正常機能的原料來源,在均衡的飲食條件下,搭配食物的補充才能發揮營養素的最大功效,找出真正導致貧血的原因「對症下藥」才是改善貧血的根本之道。
貧血飲食原則

1.蛋白質:

蛋白質是合成血紅素的元素之一,所以每天應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脫脂牛奶、魚肉、雞肉、豬肉、牛肉及蛋類等。
2.鐵質:

多食用富含鐵質的食物,如肝臟、紅色肉類(如豬肉、牛肉)、乾果類(如黑棗、葡萄乾等)、深綠色蔬菜和強化鐵質的食物(如高鐵奶粉等)。
3.維生素C:

因為維生素C可幫助鐵質吸收,所以貧血者也應注意維生素C的攝取是否充足,且最好能於餐後補充。
4.葉酸:

葉酸是參與血紅素合成重要的原料,適當的補充葉酸可預防巨球性貧血的發生。平日可多攝食葉酸含量豐富的食物,包括肝臟、酵母、深綠色蔬菜、豆類、全榖類等。
5.茶或咖啡:

因為茶和咖啡中所含的單寧酸會與鐵質結合不利吸收,因此進餐時不要以茶或咖啡作為飲料,以免影響鐵質吸收,最好能以果汁取代。

﹝文章來源 : 出自樂活營養師 ,參考引用 台南縣衛生局網站 劉翠娟 營養師專文﹞

煩惱的白頭髮

【少年白頭 基因 壓力 營養 脫不了關係 】

  文 : 黃耀立 醫師

不論是自然老化產生的白髮或是在青春期以後出現的少年白,「髮如雪」是許多男女老少都可能遇到的困擾。隨時保持好心情、拒絕壓力,多少能避免白髮的出現。

「伍子胥過昭關,急到一夜白了頭」,這段歷史上的公案,經由現代醫學的考證與分析,我們懷疑伍子胥是因為焦慮而造成廣泛且嚴重的鬼剃頭(即圓形禿),健康的黑髮都掉完了,只留下了白髮,所以看起來就成了一夜白頭。岳飛的《滿江紅》裡也說:「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會形成白髮?為什麼有少年白?白髮就是老化的象徵嗎?

髮色 基因遺傳使然

每個人都有天生的髮色與膚色,這是由遺傳與基因來決定的。髮色的變化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生理狀態的改變而有些微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變灰變白。

白髮症是指頭髮有全部或是部分變白,也可以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兩種。先天性的白髮常常有家族性的遺傳史,大部分是侷限性的,例如前額白髮症;及少數全部白髮,例如白化症(即白子)等。後天性的則分為老年白與少年白。

老年人的頭髮變灰、變白是一種生理現象,是黑色素細胞內生成黑色素的酵素因老化而失去活性的緣故。灰髮通常只有黑色素的減少,白髮則是連黑色素細胞都有減少或喪失的現象;而少年白常常有家族史,也有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特性。

壓力與營養 少年白元兇

心理方面的精神壓力、營養不平衡等也會造成白髮症。另外一些特定的疾病也樣會有白髮增多的現象,例如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臟血管疾病、肺結核、梅毒等疾病。此外,一些基因遺傳的皮膚病例如白斑、早老症、白化症等,也會造成局部或全部的白髮症。

基本上,白髮症的肇因是毛囊基質處的黑色素細胞減少、或是黑色素喪失造成毛髮變灰、變白的現象。

臨床上最常見的老年性白髮症,常常是由鬢角開始變白,慢慢往髮頂發展,漸漸地鬍子與鼻毛也會變白,但胸毛、腋毛、與陰毛要到比較晚期才會變白。至於少年白,比較常見的是在青春期以後出現散在性、零星的白髮,然後漸漸地變多。

遺傳性白髮症常常在出生後或是小時候就會出現白髮,而前額白髮症也蠻常見的,會出現特徵性前額白髮,身上則會出現斑剝狀的白斑。

染髮 要注意藥劑成分

白髮的治療,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沒有必較好的治療方式,只能靠染髮改善。如果選擇染髮,要提醒大家儘量選用植物性的染髮劑,比較不含化學性的過敏成分,否則有可能造成嚴重的接觸性皮膚炎。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拒絕壓力也是一種自我保養的方式。

飲食上採取高蛋白質的飲食,葉酸、維生素B群、銅、鐵、碘、鋅等營養素的均衡攝取也很重要,因為這些成分都是毛髮生長、黑色素生成所必須的原料與佐劑。如果是特定的疾病所造成的白髮症,就要求助於醫師了。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潛在的疾病,白髮症的情況也會改善。

對於一些偏方或民俗療法,最好有一些醫學的佐證,否則不要輕易地相信或嘗試。例如利用雞蛋洗頭,這種做法雖然可以改善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但是對於某大學的食品營養教授聲稱可以使頭髮變黑的說法,在沒有充分的理論基礎之前,我們採保留的態度。

在傳統中醫的藥方中,吃黑芝麻、何首烏可以使頭髮變黑。其實是這些中藥與食品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都可以做為頭髮生長的原料。由於使頭髮變黑的原因仍然不明,所以用來當成護髮、健髮的食品並無不可,若要拿來治療白髮症,其成效也就見仁見智了。


﹝文章來源: 出自樂活營養師,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 醫藥保健 家庭男女 B4版 黃耀立  醫師專文﹞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

一件是「自己的事」:諸如:上不上班、吃什麼東西、開不開心、結不結婚、要不要幫助人...
自己能安排的皆屬之。

一件是「別人的事」:諸如:小張好吃懶做、小陳婚姻不幸福、老陳對我很不滿意、我幫助別人,別人卻不感激.....別人在主導的事情皆屬之。
 
一件是「老天爺的事」:諸如:會不會颳風、地震、戰爭、開悟、成道......人 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 都屬於老天爺的管轄範圍。

人的煩惱就是來自於:

忘了 自己的事、愛管 別人的事、擔心 老天爺的事 。

所以要輕鬆自在很簡單:
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爺的事」。

這只是靜心在「哲學」上的詮釋,知道 並不代表你能 辦到。除非你能進入「靜心狀態」去「觀照」,你就會「如實」發現天底下真的只有這三件事:  「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爺的事」  下次心情不好時,趕快問自己,那件事到底是「誰」的事!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人的一生由年輕到老,但如果由老活回年輕,那又會如何?【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改編自史考特費茲傑羅寫於1920年代的奇想小說,他的靈感來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八十歲,逐漸接近十八歲,人生一定更美好。」,但真的如此嗎? 布萊德彼特飾演這個一出生年紀就八十歲的"嬰兒"~班傑明,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邊的人不斷老去,他的外表卻越來越年輕,但是他仍無法停止時間的運行...。整部電影有許多發人省思之處,人生不同階段的經歷與命運的擺佈。

班傑明的一生是一個逆轉的時鐘,在養老院顛倒的成長過程,不同於一般小孩成長中充滿希望與歡樂,他看盡了病老與死亡,也許能盡早體認生命的過程,反而更積極樂觀,這不是一般常人能體會的。雖然他的外表從老變回年幼,但他的真實年齡也和一般人一樣,經過時間的流逝,終究要面對現實的考驗,而他與身邊的人,愛的人,都因生理成長不同,面臨背道而馳的挑戰。

人生旅程,有人想回頭,有人想快轉,有人怕虛渡,有人留下許多遺憾,但時間不會重來,所以我想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當下,就如片中所說:「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當我們現在走在這條道路上,就用堅定的信念走下去,未來有太多的可能了,但不要懷疑現在。

「Everybody has a different view about own person in one way or another,
    but we all go in one place
    only go a different road to get there.
    You have got your own way, Benjamin.
  每個人對自己都有不同的認識
  但是我們終究都會前往同一個地方
  只是走的路不同罷了
  你也有屬於你的道路,班傑明」

縱然人生的起點和終點相同,但每個人的過程都相異,要帶著勇氣,擁有夢想,昂首闊步!

On Growing Old ~ Mark Twain

【Twain's seventiteth birthday speech, 1905】And I wish to urge you this - which I think is wisdom - that if you find you can't make seventy by any but an uncomfortable road, don't you go.

Take any road you please...it curves always, which is a continual promise, whereas straight roads reveal everything at a glance and kill interest.

We can't reach old age by another man's road. My habits protect my life but they would assassinate you.

Wrinkles should merely indicate where smiles have been.

There has never been a intelligent person of the age of sixty who would consent to live his life over again. His or anyone else's.

Life would be infinitely happier if we could only be born at the age of eighty and gradually approach eighteen.

It isn't so astonishing, the number of things that I can remember, as the number of things I can remember that aren't so.

The man who is a pessimist before forty-eight knows to much; if he is an optimist after it, he knows too little.

When I was a boy of fourteen, my father was so ignorant I could hardly stand to have the old man around. But when I got to be twenty-one, I was astonished at how much the old man had learned in seven years.

The natural way provided by na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mind for the discovery of a forgotten event is to employ another forgotten event for its resurrection.

A man never reaches that dizzy height of wisdom that he can no longer be led by the nose.

It takes some time to accept and realize that while you have been growing old, your friends have not been standing still in that matter.


談年歲漸長  ~  馬克吐溫

【一九零五年,馬克吐溫發表七十歲生日感言】我想呼籲大家注意一件事,本人認為這是智慧之言,那就是---當你發覺,想走到七十歲,只有一條不太舒服的路,那就別走上去吧!

隨便選那條路走都行....路總是彎彎曲曲的,這一點準定不會變。平直的道路一眼望去一覽無遺,讓人興趣全消。

我們無法循著別人的道路到達年老。我的習慣保護我的生命,卻會破壞你的。

皺紋,應當只能夠顯示笑容曾出現在何處。

從來沒有哪個六十歲的智者,會同意從頭再活一次。不管是他的一輩子、還是別人的都一樣。

要是我們可以一生下來就是八十歲,然後逐漸活到十八歲,日子絕對快活多了。

我所記得的事情有多少件,那麼,我所記的事實並非如此的,就有多少件。這沒有什麼好叫人驚訝的。

一個人在四十八歲前,就成為悲觀論者,是因為懂得太多;要是他在四十八歲以後變成樂觀者,那麼,就是懂得太少。

當我還是十四歲大的孩子時,覺得家父是那麼的無知,我簡直沒法忍受老頭子在我身邊。不過,等我長到二十一歲時,卻對老頭子在七年中,竟然學了那麼多東西,感到驚訝。

要挖掘遺忘的往事,人類的心智構造,與大自然所提供的自然方法便是,用另一件遺忘的往事,使前一件起死回生。

人若達到那種令人仰之彌高的智慧境界,便再也不會任別人牽著鼻子走。人永遠也達不到此一境界。

人得花一段時日,才會接受並體認到,年華漸老的同時,你的朋友沒有站著不動。(你的朋友們也變老了)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馬可公仔

依稀記得六年前,第一次走入馬可先生,是它那大大看板上的雜糧麵包吸引我,有鄉村自然且又豐富的感覺。這一家光復路上的竹科店,因緣際會成為我最常光顧的麵包坊。爾後四年,只要來新竹找朋友,我一定順道去馬可先生,從那時候起我就愛上馬可先生的麵包,也許是食材的健康,也或許是某種依戀。

時空轉換,這兩年的我,光臨馬可先生更便利了,竹科店有我最多的回憶,即使光顧其他分店,我也有一份親切感。我喜歡天然健康的食材,做食物有文化、有理念,堅持做對人有益的經營之道。

想法很簡單,反而更容易感到快樂,有時候覺得自己童心未泯,喜歡收集可愛的物品,特別是對我有難忘意義的,當我知道馬可先生的公仔,我就希望擁有一個。如果可以吃的健康,收集到快樂,何樂而不為?

這是我收集到的快樂 ~ ~
我的馬可公仔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我的酪梨種子成長記(三)

我的十顆(棵)酪梨種子全數發芽,取名『十全十美』!

這些酪梨種子是在不同時間開始栽植的(第一顆到第十顆,前後大約差一個月種下的)。不過,第一顆種下的種子,卻是目前十棵酪梨中長得最「迷你」的,但我相信這棵「迷你酪梨」也是會努力繼續長大的。過程中,還有一段好笑的插曲,因為一開始水耕,經常換水,不小心把一顆種子方向弄錯了,導致枝幹被壓在水面下,發芽許久,但仍不見其枝幹,才警覺可能誤放方向,即時拯救,才順利生長,只是這棵酪梨有些長歪,就當脊椎側彎囉,哈!此外,最後一棵發芽的酪梨種子,真的很特別,我等它好久,但它一發芽,卻是好幾株喔(雖然有的長得大,有的長得小...),我稱這顆酪梨種子「多胞胎」,所以當初不放棄它是對的。如今,經過約三個月,它們都發芽、長支幹,葉子也大大小小的長出來,目前除了維持兩棵水耕,其餘八棵我已經改土耕囉,土耕似乎又可以長的更快!最後,再來看一次成長過程中拍的團體照囉!

酪梨種子成長之~ 十全十美  ~


酪梨種子成長回顧之 ~ 小時候 ~
 記錄我的酪梨種子成長記,開心成功!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趙小蘭一家

很棒的一篇《家庭教育》文章!

趙小蘭一家            著作/劉墉

在我唸研究所的最後一年,日文課班上突然出現了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太太。當她正襟危坐,擠在一群二、三十歲年輕人之間,跟著教授朗讀的時候,實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為她只是排遺時間的旁聽生,後來看她也緊張兮兮地應付考試,才確定是正式的研究生。她從不缺席,筆記又寫得好,所以溜課的人都找她幫忙,我們稱她為趙太太。

直到畢業,才知道她就是趙小蘭的母親---朱木蘭女士。

我今天提到趙小蘭,並不想強調她是華裔在美國政府職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討論她的白宮學者、花旗銀行傲人的學經歷;而是希望讀者能了解一下趙小蘭的家庭生活。因為我相信,沒有那樣好的家庭教育,很難有趙小蘭今天的成就。最起碼趙小蘭今天立身華府高階層,那帶有適度衿持與華裔尊榮的氣質,必然來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我用「特殊」是絕不為過的,因為在美國的中國家庭,能有她家那樣完整而嚴格訓練的己經太少了,即使在中國,相信也不多。看過「真善美」那部電影的人,大概會記得茱麗安德魯絲初去當家教的時候,父親一吹哨子,孩子們由大到小,列隊出現的畫面。這種情景,幾乎也能在趙小蘭的家裡看到。

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來,六個女兒只要在家,一定出來招呼。她們以非常恭敬的態度為客人奉茶,臉上總是帶著真誠的笑容。尤其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以前當趙家宴客,幾個女兒不但出席上桌,而且是守在客人身後,為大家上菜、斟酒!當我不解地問朱木蘭女士時,她說:「不錯!我們是教她們做Waitress,但那何嘗不是一種訓練?我的先生常對女兒說,人生做事好像開車,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時候必須左轉右轉。不要把伺候客人當做辛苦的事,當你們讀書讀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種休息嗎?何況在這當中,可以學到許多待人處世的道理!」也就因此,他們家雖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

大人的道理簡單:「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管家是請來幫助父母的,不是幫助孩子。年輕人理當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則很難學會獨立!」不僅料理自己的內務,每天上鬧鐘起床,小時候趕校車上學,回家由姐姐帶頭自動自發念書。而且她們家的六個女兒,還分擔家務。每天早晨,她們要出去檢查游泳池的設備、撈掉水上的髒東西。到了周末,則要整理占地兩英畝的院子,把雜草和蒲公英拔掉。趙小蘭最小的妹妹,現在十六歲的趙安吉,己經負責處理家裡的帳單、將耶誕卡的郵寄名單輸入電腦,並接聽晚上的電話。尤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趙小蘭家門前長達一百二十英呎車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幾個姐妹,在父親的指揮之下自己鋪成的。

趙小蘭曾在<我的事業與人生>的文章裡說:「那時我們不見得喜歡,如今想來,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談、很能領會父親良苦的用心了。」

「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朱木蘭女士說。

正由於她們對家庭貢獻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會愛家;覺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屬於自己的。特別是在一家人共同的工作中,更能體會榮辱與共、同心協力,而產生共同意識。

趙錫成博士夫婦的身教也是極成功的,他們家在晚餐後極少開電視,做父母的也以身作則,不在電視前花太多時間,母親跟著孩子一起讀書,父親則處理未完的公務。

從事航運工作的趙錫成博士,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他這種對事業專注的態度,相信也對趙小蘭有很大的影響。當然,不論多麼忙,與子女的溝通還是不能忽略的。每個星期天,他們一定全家去做禮拜,午餐後點心時間,則舉行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大夥高談闊論。

每個孩子說出自己新想法、收穫,提出計畫,並徵詢父母的意見。所以當外人驚訝於趙家姐妹的紀律與服從時,要知道那是經由親子之間充分溝通,所獲得的共識。當她們為家庭付出時,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裡的責任感。

家是一個「共榮圈」,當每個成員都這麼有向心力時,家庭當然會興旺。

我們確實看到朱木蘭女士,一九六二年帶著趙小蘭和兩個更小的女兒,坐船來美國。從孩子們半句英文不通,必須由父親熬夜逐字教導。艱苦奮鬥到今天,已經有四個分別從哈佛、哥倫比亞、維州大學等名校的研究所畢業。連朱木蘭女士,都以兩全勤的紀錄,修得碩士學位。當然,趙錫成博士更成為美國航運財經界的名人。

但是趙家儘管富裕,孩子卻多半進公立高中,在外面的花費,都要拿收據回家報帳。趙小蘭唸大學的學費,還向政府貸款,靠著暑假打工還錢。這不表示趙錫成夫婦小器,而是因為要求子女獨立、負責,把錢花在當用的地方。她們孩子說:「我們雖然儉省,但是你們如果要學東西,絕對不省!只是既然要學,就有責任學好!」所以趙小蘭和她的五個妹妹,不但功課好,而且各有才藝。趙小蘭能打高爾夫球、騎馬、溜冰、更彈得一手好琴。從前家住紐約長島時,還經常出去演奏。此外,他們每年在暑假和耶誕節,分別安排一次全家遠遊。從選擇地點、訂旅館房間,乃至吃飯的餐館,完全由孩子負責。所以,這旅行一方面是全家同樂,一方面成為孩子們組織、分工的訓練。由以上所舉的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趙小蘭姐妹的成功,與她們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絕對密切關係。

無怪布希總統在白宮接見趙錫成博士一家時,都特強調這一點。還對太太芭芭拉說,應該向朱木蘭女士學學怎麼管孩子!
怎麼管?答案應該是……
將中國傳統的孝悌忠信與西方社會的組織管理方法結合,既培養個人的獨立性,更要求每個人對家庭的參與,透過溝通後產生家庭共同意識,達成彼此希望的目標。

據我所知,在今年六月十七日美國父親節時,趙小蘭特別暫時放下交通部副部長的繁忙工作,由華府趕回紐約的家中,為趙錫成博士過節。請問,在國內有幾個身在外地、位居要津的子女,能在父親節時趕回家,並誠摯地送上一份禮物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