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無論愛不愛,下輩子都不會再見!

收到一封轉載文章的mail,分享之~



「無論愛不愛,下輩子都不會再見」這是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曾給兒子一封信裡的結尾。 這封信不僅是父親給兒子,也適合所有人看!

我覺得他把做父母要交待的事,都說清楚。有些道理對為人父母也蠻受用的。

我兒: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

(一)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
(二)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
(三)這備忘錄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一)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懷,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必須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二)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四)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五)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於不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謹記!
(六)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Benz(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八)我買了十多二十年六合彩,還是一窮二白,連三獎也沒有中,這證明人要發達,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並沒有免費午餐。
(九)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懷孕期之寶寶的四十週

第一週: 懷孕應該從月經開始的後兩週算起,而所謂的四十週是從最後一次月經結束日開始計算。
第二週:爸爸的精子與媽媽的卵子在輸卵管相遇、受精的瞬間,也是新生命的開始。受精卵的直徑只有0.2mm左右,受精十二~十五小時,開始進行細胞分裂。
第三週:受精後一週,受精卵不斷分裂,分裂出約五百個細胞構成囊胚。囊胚由以後發育成寶寶的內部細胞團和外部細胞層胎盤組成。囊胚會在這個時期,輕輕著床在子宮內膜上。
第四週:胚胎期開始,腦、脊椎、心臟等不同器官開始形成。胚胎的大小只有一公釐。這時的胚胎是個三層圓盤,將來會發育成皮膚、頭髮、神經細胞的外胚層,發育成腸胃、肝臟、胰腺等內臟的內胚層,還有發育成血管、骨骼、淋巴細胞的中胚層。
第五週:可以看到寶寶的心臟和血管,胚胎大小約一點五公釐,體重未滿一公克。
第六週:這時胚胎有三公釐,神經開始連接大腦和脊髓,心臟開始有規律的跳動。臉上顯出嘴和耳朵的部份,消化道與呼吸道開始形成。
第七週:胎兒大小達到一公分,開始長出連接胎兒和胎盤的臍帶,手臂開始形成,面部輪廓漸漸清晰。
第八週:胎兒大小約兩公分,手指和腳趾已經形成,出現手腕、手肘和腳踝。眼皮也開始形成,這時可看到耳朵、嘴唇和鼻子。
第九週:胎兒大小有二點五公分,重四克。寶寶的小尾巴消失了,開始有人的形狀,不再像個小蝌蚪。出現乳頭和毛囊,胰腺、膽囊、膽管、肛門等,還有睪丸和卵巢開始形成。
第十週:胎兒大小達到三公分,手指和腳趾也不再黏著,可以自由分開。骨骼也開始形成,這時寶寶腦中的神經細胞神經元以每分鐘二十五萬個的速度遞增。
第十一週:寶寶顯現出人的外形,可以看到外部生殖器。
第十二週:胎兒達到九公分,體重十四公克。腦袋佔整個身體比重一半,寶寶可以自己分泌大腦所需的荷爾蒙。
第十三週:雖然媽媽感覺不到,但寶寶已經可以開始移動。同時,頭髮、手臂和腿的骨骼也開始發育。
第十四週:寶寶體重約四十五公克,男寶寶分泌為精子增加授精能力液體的前列腺開始發育,女寶寶的卵巢開始向骨盆移動。寶寶已經能吸收自己羊水中的營養成份,腸內會有胎便生成。
第十五週:寶寶的皮膚開始發育,但還像玻璃般透明。開始長出頭髮和眉毛,軟骨處的骨頭也發育迅速。透過超音波可以分辨孩子的性別。
第十六週:寶寶大約十二公分,重一百一十克左右,已經會揮舞拳頭,臉上肌肉發達,會皺眉頭等多種表情,偶爾還會打嗝。
第十七週:寶寶的皮下開始推積脂肪,脂肪能為寶寶提供能量,生產後還能有效維持寶寶的體溫。此時寶寶的耳朵更加發達,可以聽見媽媽的聲音。
第十八週:胎兒大小約十四公分,重二百克,在母體內活動頻繁,可以聽見媽媽肚裡咕嚕咕嚕的聲音。
第十九週:寶寶的皮膚被黏性乳白色胎脂保護著,同時胎脂下的絨毛將孩子全盤包裹起來。腎臟開始製造尿液,排到羊水中,羊水則起緩衝作用,避免寶寶受到外界物理性衝擊而受傷。羊水在寶寶肺的發育和身體成長上起絕對作用。腦神經細胞更加發達,能夠進行反射性肌肉運動。
第二十週:寶寶大約十六公分,體重在三百二十克左右。此時四肢已經比較發達,胎動增加,媽媽能感受到寶寶的動作。
第二十一週:之前寶寶幾乎完全透過胎盤從母體汲取發育所需的營養,但從現在開始,已經可以自己從羊水內攝取一點糖份。同時,骨骼內開始製造類似紅血球模樣的血液細胞。
第二十二週:寶寶長大十九公分大小,體重約四百五十克。腦細胞繼續分化,大腦更加聰明,舌頭上的味蕾開始發育,開始形成觸覺。
第二十三週:寶寶的肺中開始形成一種叫做表面活性劑的油質,在出生後有助於呼吸時的肺泡擴張。最初寶寶練習呼吸時羊水會流入肺內。此時,寶寶的皮膚由透明慢慢轉變,皮膚更加快速聚集脂肪。
第二十四週:寶寶大小約二十一公分,體重約六百五十克,內耳較發達,可以自己維持身體平衡。這時寶寶已經可以規律的睡眠和甦醒,手指和腳趾上的指紋也可以觀測到。
第二十五週:寶寶的手已逐漸成形,雖然手指的神經還未完全發育,但已經可以嘗試用手撫摸媽媽的子宮內壁。
第二十六週:寶寶的大小約二十三公分,重約八百克,眉毛和睫毛已經形成,頭皮上的毛髮也更長,雖然眼睛還在發育,但仍然緊閉著。
第二十七週:現在寶寶的肝、肺和免疫系統都日益成熟。
第二十八週:寶寶大小約二十五公分,體重一公斤,現在寶寶可以自主睜眼閉眼,一次能睡上二十~三十分鐘。
第二十九週:寶寶的骨骼已充份發達,但依然柔軟、脆弱,寶寶體內開始積蓄鈣、鐵、磷等礦物。後期的胎動更加的頻繁和強烈。
第三十週:寶寶大約二十七公分,體重一點三公斤,從現在起直到第三十七週,平均每週體重約有兩百克的增長,寶寶能移動橫隔膜,同時練習自主呼吸,打嗝時,媽媽子宮內會有痙攣一樣的感覺,寶寶的頭也慢慢向下移動至骨盆方向。
第三十一週:男寶寶的睪丸從初期的腎臟附近向陰囊移動,女寶寶的陰蒂逐漸清晰可見,寶寶的肺部快要發育成熟,但還不能自主呼吸。
第三十二週:寶寶大小約二十八公分,體重一點七公斤,原本覆蓋在寶寶身上的絨毛一點點消失,隨著寶寶體積逐漸變大,子宮內空間相對變小,能感受到的胎動也隨之減少。
第三十三週:寶寶的瞳孔時而睜開,時而關閉,能夠感知外界光線。肺功能已基本發育完全。
第三十四週:寶寶大小約三十公分,體重二點一公斤,保護皮膚的白色胎脂更厚了,身體絨毛幾乎完全消失,這時通過超音波可觀察寶寶的表情。
第三十五週:寶寶持續快速成長,體內積累了很多脂肪,隨著子宮的空間相對減少,寶寶有時突然用力敲擊媽媽的肚子,把媽媽嚇一跳,媽媽能夠準確感知寶寶的動作。
第三十六週:寶寶大小約三十六公分, 重約二點五公斤,這時脂肪在臉部堆積,嘴邊的肌肉也更加有力,可以更好吸入羊水,頭朝下,位置漸漸開始下降,為出世做準備。
第三十七週: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已經做好了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準備,身體不停地積蓄脂肪,一點點圓潤起來。
第三十八週:寶寶體重約二點九公斤,寶寶的腦和神經發育迅速。指甲也長長了一點。
第三十九週:出生後為了維持體溫,寶寶的皮膚下會儲備脂肪。出生後前六個月,通過胎盤獲取的抗體要與外界感染做持續對抗。如果是母乳餵養,還會後續提供抗體。
第四十週:寶寶大小約五十公分,體重約三點四公斤左右,寶寶一出生,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呼吸、移動和哭泣,證明自己存在的最佳方式。


參考書目:幸福的胎教童話 / 張炳惠 著作

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例行產檢 ~ W30

這個週六做了W30的例行產檢,離預產期已來到倒數的二個月囉!除了例行的血壓、體重和尿液檢驗,這次還要做抽血檢驗梅毒、B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查、B型肝炎e抗原檢查,一切都得按部就班的進行產檢。醫生的超音波檢查是每次產檢觀察寶寶發育的重點,目前寶寶體重已經1590g,醫生說寶寶體重是在目前週數範圍內,而且應該有中上ㄛ,我希望寶寶未來也能一直維持在標準範圍內!雖然經過這麼多次產檢,還是沒辦法不緊張,進入妊娠第三期,寶寶和媽咪都要繼續加油!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投資大師的至理名言

1.「投資知識,可獲最佳的利息。」──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沒有比教育自己能獲得更大的投資效益,決定投資前應進行必要的調查、學習與分析。

2.「四年來的低點不算空頭的谷底,10到15年低點才是觸底。」──羅傑斯(Jim Rogers)。跌至10到15年的低點並不常見,但確實會發生。空頭時別害怕逆勢操作,大膽行動可能帶來滾滾財富,也可能輸到脫褲。投資自己研究最透徹的產業,準備從谷底攀升。

3.「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巴菲特(Warren Buffett)。股市大跌時準備進場,大漲時準備出場。

4.「股市充斥知道價格、卻不知價值的散戶。」──費雪(Philip Fisher)。不經研究調查就貿然投資,終將導致懊悔的投資決定。

5.「投資安心的標的,鮮少獲利。」──艾諾特(Robert Arnott)。有時要走出安全地帶,才能獲取龐大收益。先了解自己的安全界線,再微步練習跨出。
要了解股市,也要了解自己,能從千載難逢的多頭退場嗎?無法看清自己,最佳投資策略也可能變成災難。

6.「你知道有多少百萬富翁是靠儲蓄致富?」──艾倫(Robert G. Allen)。儲蓄很穩當,但現在利率很低,報酬微乎其微。

7.「投資自己。自己的事業是財富製造機。」──克里梭(Paul Clitheroe)。大家都想致富,但如何實現?從自己能發揮才幹的事業著手。
藉由求學、閱讀或能學到優質技能的工作來投資自己。發掘自己專長,找到可轉化為收入管道的方法。這樣職業才能化為財富製造機。

8.「散戶要堅持做個投資人,而非投機者。」──葛拉漢(Ben Graham)。你是投資人,不是未來預測者。基於事實與分析來下決定,而非高風險的投機預測。

9.「賺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住多少錢、錢為你發揮的效用,以及能維持多少代。」──清崎(Robert Kiyosaki)。
若你不到30歲就是百萬富翁,40歲就散盡家財,一切只是南柯一夢。謹慎分散風險,學習保護自己的投資組合,才能庇蔭數代子孫。

10.「知道你所持有的,且知道為何要持有。」──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在下決定前要做功課。一旦做了決定,確保適時重新評估你的投資組合。今日持股明智,不代表未來該持股也是明智的。

11.「投資應該比較像是看著油漆變乾,或是看著草生長。如果你想要刺激,請拿800美元去拉斯維加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森(Paul Samuelson)。如果你認為投資是種賭博,你就錯了。投資工作需要計畫和耐心。然而,看著收益隨著時間增加,的確讓人興奮。

12.「我不會預先付款。我會先投資,用投資來買帳。」──理財專家蘭西(Dave Ramsey)。這句話是回答「我該付清我的_____(請自行填空),還是為退休而投資?」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不過,信用卡餘額未繳超過三成,如果沒有趕快付清,很可能會變成債務黑洞。基本上,要付清高利率債務,將債務保持低水準。

13.「投資最危險的四個字是─這次不同。」──基金經理人約翰‧坦伯頓(John Templeton)。觀察市場趨勢和歷史,別揣測這個特定時刻的情形和以往不同。舉例來說,投資特定股票或債券基金的重要關鍵,就是要看它至少五年來的表現。

14.「只有當投資人不懂得自己在做什麼時,才有必要進行廣泛的多元投資。」──巴菲特。一開始,多元投資是可取的,但一旦你已經初試身手,並對你的投資標的有信心後,就不妨調整投資組合,並且加碼押注。

15.「經濟會衰退時,股市會下跌。如果你不明白這是常態,那麼你還沒準備好,你的市場操作也不會太好。」──彼得林區。當遇到經濟衰退或市場下跌時,必須堅持到底。景氣會循環,市況會復甦。確定行情復甦時你不會錯失良機。

16.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那些好的狀況不會永遠存在。」──巴菲特(Warren Buffett)。

17.  「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事件,因此必須記住,投資股票永遠有風險。」──日本股神—是川銀藏。

18.  「投資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美國共同基金之父—羅伊·紐伯格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睡前五分鐘靜養法

1.全身自然放鬆: 雙眼微閉,舌頂上顎,雙手自然垂放。
2.深緩呼吸:用腹部呼吸,呼或吸一次7秒。「長呼吸」轉為「慢呼吸」再轉為「微呼吸」。
3.正面思考:想像美好的事情,再慢慢讓大腦放空為一片空白。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干貝XO醬涼拌山苦瓜

苦瓜可消暑退熱,但加一點蒜頭可降低寒性,涼拌苦瓜可是夏天的一道佳餚!

材料:
山苦瓜、蒜頭、干貝XO醬

做法:
1.山苦瓜去籽,切薄片
2.蒜頭切碎片
3.煮沸一鍋水,將切薄片的山苦瓜川燙約15秒(不要燙太久,方能保持青脆)
4.撈起作法3的山苦瓜薄片,放入冰塊水中浸泡至冷卻,再將冰水瀝乾
5.將蒜頭碎片和干貝XO醬倒入處理好的山苦瓜,並攪拌均勻
6.最後再放入冰箱冷藏1個鐘頭,入味即可完成

「教育應該不一樣」

老公知道我喜歡讀嚴長壽的書,一知道他出了新書,就買下來給我,這幾天花了一點時間讀一讀,有感而發簡短寫下自己共鳴之處。


雖然嚴總裁說他是一位受正統教育不足,甚至沒讀過大學,但當他愈了解台灣的教育問題,使得他想率先發難,喚起大家對教育問題的關心。也許書中的話語會不經意傷害到某些人,但那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缺乏遠見的教育政策、家長過時的觀念、學生找不到方向...等,都會讓我們處在教育的「共錯結構」中,教育是每一個人都要重視的問題。

【醒醒吧! 家長】

很多時候,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於是填滿了許多不必要的學習,學校教育之餘,各式各樣的補習班林立街頭,某種程度反應家長與學生對自己的沒自信或虛榮心,希望透過補教老師「以技術的捷徑,教學生得高分」。因為太過於重視分數、名次,現行體制下,在學業上得不到肯定的學生,很容易被學校和老師放棄,當然學生因此更容易自暴自棄,如果因此就全盤否定自己人生,是否家長與學校都該深思。

許多家長將自己的想法觀念一味的灌輸在孩子身上,就如同希望他們讀名校,進知名大公司,薪資優渥...等,順應主流趨勢,選擇平穩的人生。但世界是瞬息萬變,今天的趨勢有可能明天就成為歷史,要孩子盲目追求速成或從眾的人生,反而可能讓孩子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考試是個假性平等,難免我們都在「考試是最公平的評鑑方式」中迷失,但許多時候考試僅是記憶的能力,它不能反應一個人的熱忱、責任心、品格...等,更不能用分數否定一個人,家長也要協助孩子探索他們的潛能和天賦,其實每個人都可找到自己的優勢,在社會上發光發熱。

其實,從小我在學業的成績表現僅普通,也只唸了一般大學,看來是有些辜負父母的期望,但也許那時對讀書並未開竅吧!進入職場,也曾因為同儕來自名校或有漂亮的學歷,感到對自己能力的沒自信,所以也深受傳統教育觀念毒害,心理障礙可能是自己給的,也可能是世俗根深柢固的觀念,但後來自己也慢慢的改變,過去的我不是考試讀書的高手,但我也有屬於我的強項優勢,學習也不是只為了考試,自己有屬於自己的興趣專長,只要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的本份,又何必在意世俗的眼光,相信自己的獨一無二吧!

有一天,我們都可能為人父為人母,面臨小孩教育的問題,回想這些過往經驗與問題,要如何幫助我們的小孩發展他的潛力,而不是成為教育改革的阻力。

【老師可以更勇敢】

最近,校園霸凌成了眾所關注的焦點,其實除了學生受到霸凌,老師也愈來愈不快樂了,也有許多老師認為自己的工作不被尊重,學生不受教,家長不理性,以前家長都是很客氣請老師教導小孩,對老師很尊重,現今態度已經改變,如果當老師地位如此動搖,其實很難談教育的理想。

再加上到處的流浪教師,有些為了謀求一職,走後門、靠關係,這樣的老師,如何教導我們的下一代誠實呢?除了教師的評選機制是可以思考外,如果沒有合理的淘汰機制,對於沒有教育熱忱的老師,也會是教育改革進步的絆腳石。

老師很重要的工作,是幫助學生發掘他們的天賦,看出每個學生的獨一無二,不是用填鴨式教育,而是點亮學生心中的蠟燭,讓他發光發熱。如果太重視考試,也難怪當學生成績不好,在學校沒成就感,就會和老師對立,更不想讀書。

教學技巧要勤磨練,也許有老師說我很努力幫學生,但學生就是不受教,又能如何?有時並不是學生不願學習,而是老師沒找到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方法。書中也舉現任高雄餐旅大學蘇國垚老師的例子,他期許自己扮演:「啟發激勵」、「眼見為信」、「以身作則」三種角色。他也經常在出差或旅行中,隨時隨地觀察拍照,將這些照片做為課堂的教材。

今日許多教育的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當然改變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做到,但也不是靠一個老師就能做到,但總要有開始,相信老師的力量可以是很巨大的。

【年輕朋友請走一條追尋自我天賦之路】

只有專注和熱情,發掘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初衷,激發自己最大的潛能。

年輕人應具備的五大能力:
一. 「傾聽」自己內心的能力
與自己深刻對話,了解自己的能力,並能夠分辨「興趣」和「能力」的不同,如果又有興趣,又有能力,兩項優勢相輔相成當然很好,但如果不是,就必須了解什麼才是你最佳施展的領域?
二. 「判斷」的能力
現今社會充斥著許多流行,有時很容易讓人迷失,要在自己心中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明確價值觀,要有判斷的能力,知道什麼是最實在的,而不是盲目追求。
三.  拿出「主見」的能力
現在年輕人,表面上看來似乎有許多選擇,但是碰到人生志向、讀什麼科系、做什麼工作時,往往不知所措,或隨波逐流。可能原因之一,過去父母或在學校,很少培養小孩自主的空間,鼓勵他們勇於探索、思考和選擇,造成孩子難有主見。所以年輕人應該要培養有主見的思考,在人生道路選一條屬於自己夢想的路。
四. 「實踐」和「學習」的能力
年輕人應該要讓自己有更多的體驗學習,例如從傳統的教室走出來,拋開書本,背著背包到世界各地進行探索,磨練自己的語文、生活、挑戰冒險的能力。
五.  對世界「好奇」的能力
我們應該要有世界公民的觀念,了解世界趨勢,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到了一個不同的環境,經過多元的試煉,反而更能了解自己的選擇。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曾經說過:「生命短暫,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裡;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聲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跟著自己的內心和直覺。求知若渴,虛心若愚。」。人人天賦各異,要找到每個人最優的才智,而任何天賦也一定要有嚴格的紀律,唯有不斷的訓練,才能發揮最佳狀態。

【我們都是選民,更是公民】

一個成熟、有現代文明素養的公民,是民主社會的基石,台灣現今教育亂象、政策荒腔走板、缺乏監督,其實是我們公民教育的不足,就如家長亦是公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職責所在,更忘了發揮我們的力量。

我們期待社會可以展現更強的是非判斷能力,例如從『傾聽、尊重、明辨是非及以開放的心態來觀察世界和未來。』來著手。我們應該更積極面對台灣的教育、媒體和政治影響力,改變其實也掌握在我們手中。

【教育應該不一樣】

台灣過去的文化優勢,必須轉變成未來台灣的核心元素。教育,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隱形建築,真正的文化生命必須正本清源,從教育開始涓滴累積。

確立教育的核心價值,我們對台灣公民社會有一些期待:
一. 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指,我不羨慕有錢人,我不希望有一天我變成最有錢的人,我安於做我自己,好比以前的窮校長、窮教授,他們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二. 品格及是非觀念:品格就是每人內心的一把尺,如果一個老師必須關說賄賂,這樣扭曲的教育機制,又如何教育出好品格的學生?
三. 藝術涵養:美,是生活中重要的伴侶,台灣的教育過於重視數學、科學及語文等智能學科。美學大師蔣勳曾說:「理工科學生如果沒有美的敏感度,未來將無競爭力。」

如果一個人有崇高的價值觀、良好的品格及美學文化素養,不管他從事什麼行業,都不會自卑,而是一個內在強大,有自尊、自重、有判斷能力的公民。

~ 一步之遙,一念之轉,就可以讓台灣的教育不一樣! ~


閱讀書目:教育應該不一樣 / 嚴長壽 著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幽默的「上班族特色 」

朋友轉寄的mail,有關上班族特色,博君一笑~  ^_^





















例行產檢~ W28

今天進行妊娠28週例行產檢,並且看了兩個報告,一個是上週寶寶做的「產科一般常規超音波檢查」,醫生說明報告結果,目前寶寶發育狀況正常。另一個報告是「妊娠糖尿病」篩檢,檢查報告也是在正常值,所以無異常。另外,這次持續追蹤寶寶大小,現在體重已經來到1200公克,有乖乖長大喔!我也問醫生最近胎動非常頻繁,且力道也不小呢!醫生說寶寶很活躍是好的,我想寶寶應該是有吃飽睡飽,精力旺盛囉!

時間過的很快,已進入懷孕後期,接著要兩週就進行一次產檢,我也開始思考生產方式,我傾向自然產,但因為之前檢查有貧血狀況,所以還是要持續追蹤,並請教醫生對自己而言最低風險的方式。自從懷孕,每次產檢後,家人都很關心我和寶寶的狀況,真的很感動也很感恩!還有媽媽的愛心雞湯也給我和寶寶補充不少營養。雖然面對懷孕及即將到來的生產,難免擔心害怕有意外,但相信醫學發達的年代,加上謹慎的態度,一定會平安順利!加油~ ~ ^_^

~ ~擔心是不必要的折磨,用心才是安全的動力 ~ ~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聖嚴法師談與生俱來的親情

【與生俱來的親情-父母的功課】

問:中國人常常會用「血濃於水」來表示親情的重要性,親情的本質是什麼呢?此外,眾生皆有情,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情」?
  答: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都有親子關係,這是與生俱來的感情。「親」的意思,一種是指「血親」,另一種則是「親近」的意思。「血親」就是血濃於水,有血緣的關係,而小鳥、小狗等動物都有親子感情,何況是人!孩子就像是自己肚子裡的一塊肉,要懷胎十個月才能生出來,但即便是將領養的孩子扶養長大,也是親情。
  至於「親近」的意思,是指雙方經常在一起,時間相當長,互動關係非常密切,彼此之間成為一種生命共同體,此時親情便產生了。這種親情,就像師生、師徒關係,或是人和寵物之間的關係,彼此會有倚賴和依戀。
  眾生皆有情,最重的是親情,其次是愛情,再來是友情,這是眾生的三種情。親情是最基本的,是生命的基礎;愛情是兩個生命結合的一種關係;友情則是互動的,可以互相幫助、互相支援,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就產生了友情。此外,對佛教徒來說,還有一種情叫做道情。道情就是彼此在修行的道路上相互鼓勵、相互扶持,稱為道侶或道友。
  在這四種情裡面,除了道情之外,還有親情是沒有條件的,不會要求什麼回饋。雖然中國有「養兒防老,積穀防飢」的說法,但這只是一種較為功利的概念,通常父母對兒女的養育很少會真的這麼想,把養孩子視為投資、保本,有這種想法的人並不多。因此,我們也可以流水來比喻親情,水是順流而下,就像是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是沒有條件、不求回饋的。
  問: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裡,我們可否用佛教的義理和智慧,建立新的親子關係和觀念?
  答:當孩子小的時候,是親子關係,但當孩子成熟以後,則可以轉變為朋友關係。這個朋友關係當然和孩子同年齡的朋友不一樣,可是在態度上,父母應該要把孩子當朋友看。至於在親子關係中的雙方,一定要多為對方設想,也就是父母要為孩子設想,孩子要為父母設想。
  父母有父母成長的時代和環境背景,他們可能很嘮叨,觀念可能很老舊,但是無論如何,還是要感謝父母,因為他們是好意的。至於是不是接受他們的想法,當下要說「是」,事後還可以再慢慢商量,這樣比較不會讓父母傷心。
  而兒女的天地和他們朋友的天地,與父母的都不一樣,兒女所接觸到的環境、知識,也和父母不一樣,因此想法不一樣是正常的,父母應該要諒解他們。
  假如父母很謙虛,對於兒女們做的事情能夠跟著學習、瞭解,和孩子們玩在一起,多瞭解孩子的想法,就可以做他們的朋友。至於兒女則要瞭解父母是如何從他們那個時代的背景和環境歷練過來的?他們為什麼有這種想法?瞭解以後,就可以陪父母談話、聊天。
  過去,我常常跟我的師父東初老人聊天。我師父的教育方式和做法較傳統,但是思想非常開明。我和他談話時,都是請教他,聽聽他在那個時代是怎麼想的、怎麼做事情的,瞭解之後從中學習,對我來說,那些知識和經驗都是寶。我跟師父談話的時候,他覺得我是知音,他不會覺得我是小孩子,什麼也不懂。所以他們上一代的事情,他的朋友,以及那個時候的觀念,我都知道一些,因此我和我師父之間的互動十分良好。
  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父母該怎麼培育孩子?
  答:對孩子而言,有個懂得他們性向或潛能的父母非常重要。因為孩子自己不知道怎麼去選擇,需要父母在背後引導正確的方向,並給予支持。
  現代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因此希望在他們小時候好好的培養,所謂「成龍成鳳」,這是正常的心理,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成為有用之材。
  如何成為有用之材?就是要靠教育。教育孩子,並且給他們一個很好的環境和正確的方向,教他們怎麼走。在孩子沒有成年之前,應該要這樣做,否則,孩子不曉得嚴重性,只顧著玩,若順著孩子讓他玩,將來可能成為麻煩,成為社會的問題。
  如果孩子沒有獨立的能力,事情來了總是說:「好吧,你安排吧!你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這樣,孩子就變成算盤珠了,撥一個動一下,這是戕害、壓制了孩子成熟的能力和潛力。家長應該做的,是要瞭解孩子的性情與個性。孩子們小的時候,認為自己有判斷的能力,做家長的要如何確定孩子真的有判斷能力?這需要靠智慧。
  在孩子知道自己要走什麼路的時候,可以好好地跟他談一談。如果他思路清楚,走法也很正確,而且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很少出差錯,到了一定年齡,他自己曉得應該要走什麼路,這個時候就讓他自己走,不需要擔心或限制他們,而要給予支持,如此才能夠幫助孩子更成熟。
  曾經有個人已經快要四十歲了,沒有結婚,想要到法鼓山出家,父母卻說絕對不准。這很奇怪,在法律上孩子已經成年,他們的思想已經獨立,只是沒有結婚,父母就不准他出家,這是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狀況。
  或者,孩子已經有獨立的判斷能力,想去學習技能或是再進修,但父親因為自己有一間公司,便要求孩子繼承,這樣,孩子也會很困擾。
       開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他們會自己做自己的事業,然後讓孩子去闖自己的未來,不會勉強孩子一定要走父母希望的路,這才是現代父母需要培養的態度。
  問:若父母能成為孩子的好朋友,是否就能跨越親子間的鴻溝?
  答:現在有些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只會生養卻不會教養。一般來說,孩子與父母相差至少二十歲,這中間的差距很大,使得雙方的想法也很不一樣。若用父母的想法教導孩子,他們會心生叛逆,父母的心態應該把自己的年齡降低,瞭解孩子接觸的事物和想法,和他們做朋友,跟他們打成一片,這樣親子之間才能相處順暢,這是最好的相處之道,孩子也會覺得有安全感。
  孩子若是對父母失望,最大的叛逆就是離家出走,或者是不跟家人講話。極端的孩子可能就會認為,我的身體是你生的,既然你這麼愛管,就把身體還給你,我的心你管不到,我不要我的身體就可以獲得自由,於是選擇了自殺。
  所以,父母要好好照顧孩子、瞭解孩子,否則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狀況發生。
  問:有句玩笑話:「心臟本來就是偏一邊,所以偏心是正常的。」但是子女對父母來說,就像自己的手,手心手背都是肉,怎麼可能偏心呢?這中間有什麼道理?
  答:偏心是正常的,就看我們自己怎麼想。舉個例子,我曾和一位父親及他的兩個兒子談話,這對兄弟年齡相差四歲,弟弟已經結婚。從談話當中知道,這位父親用弟弟名字中的一個字,和自己名字裡的一個字,組合起來成為公司的名稱,而哥哥的名字卻不在裡頭。
  我問這個哥哥:你父親成立了公司,是用父親和弟弟的名字,沒有用你的名字,父親很偏心,你心裡有什麼感覺?他說,父親的選擇很好,這兩個字加在一起做公司名稱很響亮,我的名字放進去,不一定那麼好聽。
  然後我又問他們兩人對於婚姻和公司職務安排的看法,得到的答案當然是不一樣的!我每問一件事,就會跟他們開開玩笑說:「不公平喔!」可是哥哥的回答都是:「這是我們兩個做的不同選擇,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的問題。」
  最後我問兄弟兩個人會不會吵架,哥哥說會吵。我問原因是不是因為不公平?他說,小時候會有這種感覺,而弟弟也是一樣,但是長大了以後,兩個人都明白,實際上「不公平」並不存在,那只是個人的感覺而已。
  世界上的事沒有公平、不公平的問題,都是因人而異的。父母對待兒女的態度原則上是相同的,只是當父母生第一胎時的經濟環境和他們的體力、心力,一定和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不一樣,老大和老二的健康狀況也會不一樣,因為環境不同,對象也不一樣,兩個人的條件自然就不相同了,這是很正常的。
  在同一個家庭,同一對父母把所有的孩子拉拔長大,長大之後每個孩子得到的不會一樣,我認為這是公平的。只要父母對兒女盡力盡心,就是公平的。父母親把孩子培養長大,沒有讓孩子挨餓、受凍或遭受虐待,就是公平的。
  成長的過程中,兄弟姊妹各自得到的待遇,是和自己的福德因緣有關,而自己的福德因緣,與過去世帶來的福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是密切相關的。
  自己的福德因緣好,父母生你的時候身體好、經濟環境好、身心也好,樣樣都好,所以對你好。若自己的福德因緣不夠,出生的時候,父母的經濟環境不好、身體也不好、心情也不好,生下自己,關係也就不會太好。所以,不要怪父母不公平,這是自己帶來的福德因緣,除了自己,誰都怪不得啊。
【與生俱來的親情 - 百善孝為先】

問:所謂「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國人的美德,也是家庭倫理最注重的品德,和維繫親情很重要的原因,請問什麼是孝道?此外,個人為度眾生而出家,以天下蒼生為念,希望眾生都能得救的胸懷,也算是大孝嗎?
  答:中國儒家的思想認為,對父母不貳心,叫做「孝」,對君主不貳心,叫做「忠」。儒家的倫理特別重視子女對父母的孝,如漢朝即標榜「以孝立國」,甚至皇帝要找忠臣,就從孝子裡去找。
  如果為了國家,暫時擱下自己的父母,為整個國家民族的生存而捐軀,這就是大孝。因為,若國家民族都沒有了、滅亡了,那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族也會滅亡。因此,為了保護自己的家族,先要保護民族,保護民族先要保住國家,這是大孝,也是移孝作忠。
  至於出家,這是個人的意願,願把自己奉獻給一切眾生,讓眾生離苦,父母也會有功德的。出家不是不要父母,而是以救眾生為先,而父母當然也在眾生裡頭呀!所以,這與為了保護國家民族而移孝作忠的道理差不多。
  我們出家,是發心廣度眾生,所以,也有照顧到父母,並不是不照顧。許多出家人都會照顧父母,不過,假如有兄弟姊妹,或者是有人來幫忙照顧父母,那自己便能出家做更大的事業了。
  問:提倡孝道的孔子曾說過「父母在,不遠遊」,這個觀念還適用於現代嗎?
  答:中國歷史上,皇帝若要徵召一些大孝子去作官,他們常會以父母年紀大了,或者是祖孫兩代相依為命,需要照顧而婉拒,例如西晉時代的李密,就寫了〈陳情表〉說明需要侍奉祖母而無法接受徵召。
  但是,在現代社會,「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已經不合時宜了。現在看我們的地球好小,台灣和紐約的時差正好十二小時,雖是地球東西半球的兩面,但可以隨時通電話,也可以用影像視訊來溝通,和真實見面的差異只在於不能觸摸彼此。雖然彼此摸不到,但是仍可以照顧到飲食、起居。
  而遠遊的時候也不像過去的人,一出門就好幾年沒有音信。現在若有緊急事件,無論在全球哪個地方,最多二十四小時一定可以見得到面,希望出遠門的人回來,他就回來了,這不是很快嗎?所以,不遠遊的理由已經不能成立。
  古時候因為交通工具非常原始,才會有「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當時的交通工具大多是步行或是坐船,即使坐船也不是機械船,而是帆船或木船,坐車則是坐牛車、馬車。現代的交通、通訊工具都很發達,透過電話、電腦就可以直接溝通、聯繫,這些都是時代因緣的轉變。
  現在這個時代裡的空間或者運用空間的方式,跟過去的人完全不一樣。過去的人要想獨自走出國家,是不容易的,要想走遍全世界,更是不可能的事!而且他們也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現在,人們不僅可以走遍全世界,天上、地下、海裡都可以去,甚至深海也可以前往,時代進步至此,對於空間的運用與感受,和過去是完全不同的。
  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叫作無常,進步或退步也叫無常,既然是無常,就是在變化,我們必須接受變化的這個事實,這是因緣論。
  問:隨著社會型態的不同,家庭型態也不斷轉變,為了工作或接受教育等原因,社會上出現了「候鳥家庭」,在這種狀況下,要怎麼維繫感情?
  答:時代再怎麼改變,不一定比過去更壞,端看我們怎麼適應它、運用它,這是非常重要的。而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也應該隨著時代環境而改變。
  現代人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早出晚歸,認為很難維繫家人間的感情。在過去,大家一樣必須早出晚歸,不同的是,過去是一家人全部到田裡去,做同樣的工作,做完以後一起吃飯、休息,太陽下山後再一起回家;是一夥兒出去、一夥兒回來,一夥兒起、一夥兒睡,好像沒有分開。
  隨著時代不同,我們的觀念也要改變。過去是三百六十行,現在可能三萬六千行,行業分工非常細,職業範圍也根據職業的需求而有所不同,每個人能擔任工作的能力也不同。夫妻兩個人的能力不會相同,即使能力相當,也不一定需要兩個人在一起工作。因此,夫妻為了工作而必須分開,只是一個必然的事實,不必把它看得太嚴重。
  只不過在這樣的狀況下,可能產生一些問題。譬如,夫妻分隔兩地工作,雙方都有同事、客戶,有各自的朋友。加上在不同領域,彼此之間可能會變得合不來,太太的朋友無法成為先生的朋友,而先生的朋友也不會變成太太的朋友,夫妻的感情可能因此而轉淡。
  如果異性的朋友本來只是同事、顧客,或僅僅是普通的朋友,那還不會有問題。但若遇到夫妻兩個人正好有點意見不協調而產生衝突,一次、兩次還好,若常常發生不愉快,兩個人的婚姻生活就可能發生問題。
  要是真遇到這種問題,該如何解決?我們必須牢牢的記著,自己是結了婚的人,對配偶有責任。不要忘了,結婚是宣誓過的,西方人是對聖經、對神宣誓,我們東方人是對親人、長輩,或者是對法官宣誓。既然宣過誓,就要對自己負責任、對對方負責任。遇到家庭不合、夫妻吵架的時候,無論如何也要努力再努力,不要輕易地想:「我們夫妻大概已經完了,就算了吧。」千萬不要失去希望和信心,更不要放棄自己的責任。
  問:父母在外工作時的壓力和情緒,無法及時獲得慰藉與抒解,回家後稍遇狀況便爆發。對於這點,有沒有好的建議?
  答:情緒是要化解、調節,而不是發洩!
  家長產生情緒的原因,主要有幾種導火線,首先可能是孩子不聽話、太頑皮;其次,可能是自己在外面受了氣,和同事、長官,或者和朋友產生了摩擦,在外面不敢發作,擔心發作的話,可能受到更大的傷害或損失,只好壓抑自己的情緒,但是一回到家就爆發了。
  還有一種可能是身體或生理上的失衡,也許是荷爾蒙、內分泌失調,或是身體某個部位有病痛障礙,使得自己沒有辦法控制情緒,很容易生氣。所以有人說,某某人肝火很旺,肝火是什麼意思?就是火氣大。火氣大就沒有辦法壓抑脾氣,一不高興就要爆發出來,所以動不動就罵人、吵架。
  對於這種現象,中醫的理論認為,肝火很旺實際上就是內分泌失調,或者身上哪個地方出問題了。如果是疾病或是內分泌方面的問題,要去看醫生,用藥物來治療;如果是心理上的問題,就去看心理醫生,或者是聽佛法、看佛書,來化解自己的情緒。
  要怎麼淡化情緒?其實只要轉變觀念,情緒就消失了。容易激動、發脾氣,通常是因為在觀念上與自己有衝突,所以沒辦法控制、壓抑情緒,這就需要自己努力去克服。
  另外一種是工作太疲倦。因為工作疲勞,回家以後已經很累很煩了,這時若看到家裡很亂、孩子又吵,很容易就會失去控制而發脾氣。事實上,發脾氣是因為自己在這種狀況下很痛苦,卻又找不到方式來化解。
  針對不同的原因,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情緒不宜讓它爆炸,也不宜過度壓抑,而是要消化它。至於消化情緒的方法,可以跟醫生談談,或者和信任的朋友通個電話、聊聊天,或見面傾吐一下,這樣自己的心裡會舒服一些。
  因此,在有情緒的時候,不要爆發出來,最好是想辦法化解。

【與生俱來的親情 - 親子關係面對面】

問:《父母恩重難報經》裡的「十恩」,詳盡描繪親恩的偉大,做子女的是不是也能回報呢?
  答:在佛經裡,都是鼓勵兒女要孝順父母,卻沒有強調父母要如何愛孩子,這不是不主張父母應該愛孩子,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條件,是自然的,這份感情是與生俱來的。
  但是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態度,往往是小的時候需要父母、倚賴父母,長大以後漸漸學習獨立,開始自己思考,有獨立的行動和生活方式,就不需要父母了!然而,當我們成年獨立時,父母也年老了,這時最需要我們的奉養。
  中國儒家中的五倫思想,第一倫就是說到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佛經裡也特別重視孝順父母,比喻說我們這個身體是父母所生,即使父母沒有養育我們,父母對我們的恩情仍深如海。這是形容無論怎麼報答父母,都沒辦法報答完盡。
  另外,還有一個比喻,是要我們把父母挑在肩頭上,一邊是父親,一邊是母親。父親、母親若不能走路了,照顧他們的責任就在我們的肩頭上,我們一輩子、兩輩子,一百輩子都這樣服侍父母,也還不夠報答父母親的生身之恩。
  佛法雖然是講出世,但是必須先把「人」應盡的本分做好。不孝順父母的人,可能連做人都有問題。連父母都不孝順,對自己配偶的感情,可能也只是功利性質的愛,不是沒有條件的付出;對朋友之間,可能更是寡情不義。所以,講到道德標準,第一個標準就是親情。
  問:我們常聽說孩子出生是來討債的,父母和子女的關係真的是相欠債嗎?
  答:這種說法是中國人的一種通俗講法,站在佛教的立場,親子關係是從無量世以來彼此結了緣而成為一家人,結緣的時候,可能在互動之間有過傷害或幫助,這互相的幫助或傷害,有的多、有的少。若是彼此幫助得多,親情就會相當濃厚。
  不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完全一點摩擦也沒有的情形很少,因為彼此都是凡夫,也都有煩惱,總是會有一些摩擦。雖然彼此之間有幫助,但也常發生摩擦,因此也就會相互虧欠了。在彼此互欠的關係裡,不是哪一個是欠債的債主,或哪一個是負債的人,而是互欠。
  當孩子難帶時,我們所付出的苦心更是加倍,此時也最能體會「父母恩重難報」呀!所以,我常常跟父母們說:「孩子難帶,你才知道做父母不容易,也才知道自己小的時候,父母多會帶自己,此時更能感恩父母。」
  遇到不好帶的孩子,才知道要感恩父母,當自己也學會很多方法、耐心把孩子帶大,自己也能成長得更多;遇到小孩很好帶,這表示孩子是來報恩的,不用花太大的力氣,他一下子就長大了!這怎麼能說他是來討債的?
  所以,從這兩方面思考,孩子都不是來討債的,他們是來幫助自己,是菩薩、恩人,是來報恩的。
  問:法師經常在東西方社會奔走傳法,是否曾觀察過這兩種社會裡,親子關係的異同?有沒有可以相互學習的地方?
  答:西方社會裡的父母較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譬如在西方,如果父母有很好的職業,而兒女沒有,父母不會擔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讀書,孩子不喜歡,父母也不會逼迫孩子一定要讀書。西方父母的態度是,孩子自己覺得生活得快樂就好,要怎麼生活,讓孩子自己負責,父母不會替他們規畫未來,他們自己會找出路。
  但中國社會裡的父母有一個優點,就是拚命的要孩子補習,讓他們去學很多才藝,連週末的時間都不放過,這樣對孩子長大出社會以後有一點用處,因為懂得滿多的!不過這還是有問題,因為孩子對於自己究竟要選擇哪一條路,可能還是不清楚。
  身為父母,最好能懂得孩子的個性與特質,讓孩子發展出興趣、職業與志向的專長。興趣是為了娛樂、怡情,職業是為了未來謀生,志向則是發展理想;藉由觀察孩子並全盤思考、瞭解以後,可以培養孩子讓他們自己獨立發展。
  通常孩子到了十三、四歲之後,會有個叛逆的階段,有的更早一些,在小學高年級就開始叛逆。這樣的孩子,要好好輔導,跟他們做朋友,瞭解、發掘他們的潛能是什麼,好好的培養。
  以我自己為例,碰到數學就頭痛,這不見得是因為沒有數學的才能,只是從小讓老師嚇怕了,時常被老師罵:「笨啊,你連這都不懂!」讓我更是一碰數學就怕,就會去想:「反正我笨,就乾脆不碰數學,天底下還有很多我可以做的事。」
  中國儒家講因材施教,在佛教的說法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眾生是千差萬別、有不同的類別,每一個眾生都是不一樣的根性,有著不同的根器,要適當的、恰到好處的施以教育,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英文聽力訓練

一直以來苦思要如何訓練英文聽力,似乎每個專家都有他們的一套方法,只是如果沒有清楚自己的程度在那?想要用對方法有所突破,真的很難,甚至用錯方法還可能讓自己更加挫折,聽過幾種訓練英文聽力的方法,有興趣可以試試,持之以恆的練習,也許那一天面對英文聽力就不再鴨子聽雷囉~

(一)
1. 隨便聽:主要練習語感,無論開車、坐車隨時讓自己聽英文,內容可包含廣播、英文雜誌、教學教材或考試專用。

2. 仔細聽: 主要是對訊息的了解,很認真拿一份教材,一天花一小時練習,聽的時候要做筆記。連做3次,每次都重寫,並比較三份,可從中找出自己的弱點和腦袋運作狀況。

3. 洗耳朵: 主要是找出自己的盲點,不要看文稿練聽力,聽一句寫一句,才能更加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

(二)
選擇一篇符合自己層度又有興趣的文章,透過不斷聽、說、讀、寫文章學習。

(三)
看電影,第一次正常看,第二次字幕遮起來,第三次跟著演員唸。

蹲馬步的學習是為了練好基本功,學習英文感覺真是長期抗戰,但就是要一點一滴累積囉!當然很多時候聽不懂是因為字彙量太少,所以還是必須加強單字量。此外,聽力的內容範圍也相當廣泛,要找到合適自己的教材內容,才能從中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認清自己的實力,並在學習中調整方法,相信自己一定會進步的。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天下的媽媽都快樂!!

最近聽到這首「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感覺輕快又動聽!
記得小學總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要唱個幾遍母親節的歌曲、做卡片和康乃馨,至今記憶猶新~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到處都彌漫著慶祝的氣氛,對母親的定義可以是很廣義,無論是生育養育自己的媽媽,亦或是隔代教養的阿嬤,還是任何替代母職的角色..等,都是一樣的偉大。

經常感恩媽媽的辛勞,也希望天下的母親~不管星期或例假都健康快樂!!

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我和寶寶的「產科一般常規超音波檢查」

今天下午進行之前預約的「產科一般常規超音波檢查」,這是健保給付項目,是由醫院技術人員進行檢查,結果會送交門診醫師,並於下次例行產檢時做詳細解說,因此原則上超音波檢查過程中技術員不多做解說。

今天的超音波檢查,小寶寶一開始是趴著,而且過程中還不時的動來動去,所以技術員要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檢查項目實在有些難度,我只好跟寶寶心電感應一下,希望寶寶可以轉個好角度,雖然還是很有個性的趴著,但我們總有一些方法,照得到的先照,照不到的換媽媽我本人來個側身好了,果真又拍到一些畫面,但還是有些部份無法完成,技術員請了一位醫生來幫忙照,又完成了最後部分,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完成今日任務。這次我沒問太多問題,只是想先了解寶寶發育大小是否正常,經由頭圍、腹圍及大腿所量測出來,目前27周多,體重1051克,屬正常範圍,所以寶寶在媽媽的照顧下有乖乖長大...^_^。最後,問了一下是否有超音波照片可帶走,技術員說因為今天的檢查其實時間有些緊迫,再加上角度沒有很清楚,如果我想要照片,可請我等一下,需要換到隔壁有空檔的診間拍攝,心想也可以ㄚ,反正我也不趕時間,也許走一走,等會兒寶寶就會轉個方向呢!

技術員非常親切,我等了一會兒,她請我進入另一診間,並請另一位醫生幫我又多做了一些檢查,雖然有些專業的醫學檢查我不是很清楚,但總覺得有機會多看一看也不錯,重點是這次寶寶轉到正面囉!所以也順利拍了一張臉部的照片,不過有趣的是醫生突然說了一句寶寶像媽媽,這跟上次高層次超音波比起來,我感覺寶寶像爸爸有所差異,咦?? 不過不管像爸爸或媽媽,在爸媽眼裡都可愛,都喜歡啦!!有了這次經驗,發現寶寶並不是每次都躺好好的等醫生來照喔!所以想清清楚楚看看寶寶還得碰運氣呢~ 呵!!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孕期運動

自從懷孕後就停止許多運動,況且之前天氣冷,流行性感冒的人多,所以平時沒事就宅在家裡沒出門,因此以前喜愛的登山、跑步、瑜珈、游泳、健走....等運動,早就感覺好遙遠了。原因還有觀念中孕婦不能太劇烈運動,怕影響胎氣,所以自己也就理所當然的乖乖聽話。只是最近開始有人問起我來,有沒有參加媽媽教室?有沒有上過孕婦瑜珈?我目前通通沒耶!!想想應該要開始重視孕期運動ㄛ~ 而離預產期僅剩3個月,更該來做做產前運動囉!只要沒有身體不適或有早產風險情況,就不能再偷懶了...,當然要適度,不能過度啦!一切視自身狀況。一般通常建議孕婦多散步,這是比較安全且無傷害的運動,另外我也找書上寫的適合孕婦在不同階段做的運動,有幾個覺得還蠻簡單,就試試。

產前運動可減少陣痛時的疼痛、減少肌肉緊張,增加產道肌肉強韌、增加順利生產。另外,也可緩和因懷孕的焦慮情緒,調整身心狀況,加速產後身體恢復。運動時,  需注意先排空尿液,穿著寬鬆衣物,健康操最好在硬板上做。不可勉強,且不疲憊為原則,若再搭配喜愛的音樂,還能放鬆心情。

【準媽媽健康操】

腿部運動(懷孕早期)
目的:加強骨盆附近肌肉及會陰部彈性。
步驟:
1. 手扶椅背,左腿站立。
2. 右腿360度地轉動,之後換腿動作。

盤腳坐式(懷孕中期)
目的:鍛鍊腹股溝的肌肉及關節處韌帶張力性,並防止懷孕後期抽筋或痙攣。
步驟:
1. 坐在地上,雙腳小腿盤起,一前一後,兩膝分開。
2. 剛開始先坐5分鐘,之後再增加至30分鐘。

腰部運動(懷孕後期)
目的:減輕腰部酸痛,加強生產時腹壓增強及會陰部彈性,以利生產。
步驟:
1. 手扶椅背站立,慢慢吸氣,手臂用力,腳尖踮起,身體重量集中在椅背上,身體抬高,腰要挺直。
2. 之後慢慢呼氣,手臂放鬆,腳跟還原。

股關節柔軟體操
(雙腳)
1. 仰臥,手貼在地板上。左右膝蓋緊貼立起。
2. 膝蓋仍緊貼,肩膀和手掌不離開地板地向左右慢慢倒下。
(單腳)
1. 仰臥,手掌貼在地板上。立起單腳,腳底貼在地板上。
2. 立起的腳向左右慢慢倒下。
3. 相同的,另一隻腳也同樣進行。

預防腰痛體操
1. 坐在椅子上,背肌伸直,臉朝正面。
2. 彎曲身體,彷彿向下看肚臍。

【準媽媽呼吸操】

腹部深呼吸(懷孕後期)
目的:鬆弛腹部肌肉,在宮縮時做可減輕陣痛的痛苦。
步驟:
1. 仰躺於地上,膝蓋輕彎曲。
2. 集中注意力,鼻子吸氣至腹部凸起後再慢慢吐氣,將氣完全吐盡。呼吸速度依宮縮程度慢慢調整為每分鐘6~9次以上,每次練習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