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孫越自傳 [甦醒]‏

生命不只是為了存活,而是一連串愉快事 件組成的的鏈條。
在今天,我們的房子越來越大,但是家 庭越來越小。
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是時間卻越來越少。
我們的學位 越來越高,常識卻越來越少。
知識越來越多,判斷力卻越來越差。
我們有更多的專家,但是也有更多的問題。
醫葯越來越好,但健康越來越少。
我們花費太多,歡笑太少。
車開得太快,火氣上來也更快。
睡得太晚,閱讀太少,電視看得太多,而且禱告太少。
我們所擁 有的資產倍增,但是價值卻遞減。
我們說得太多,但是愛心太少,且謊話連篇。
我們學習如何經營生活,但沒有建造生命。
我們在生命中加增歲月,卻沒有在歲月中增長生命。
我們有越來越高的建築,但是有越來越低的EQ。
有更寬廣的高速公路,但有更狹窄的視野。
我們花費得更多,但擁有的更少。
我們買得更多,但享受得更少。
我們可以登陸月球回來。但是卻無法拜訪對街的鄰居。
我們可以征服外太空。但是卻無法掌控內心世界。
我們可以分裂原子核,但是卻無法挪去心中的偏見。
我們更多書寫,卻更少學習。更多計畫,卻更少成就。
我們學會忙碌,但學不會等候。
我們的收入更高了,但道德更低了。
我們生產更多電腦,掌握更多資訊,複製更多拷貝,但我們的溝通卻更貧乏。
我們的數量提高了,品質卻降低了
這是快速食品充斥卻消化不良的時代。
高大的身軀與低劣的性格並存的時代。
更多休閒卻更少歡樂。
更多食物卻更少營養。
更多雙收入家庭,但更高的離婚率。
更多千萬豪宅,但卻更多破碎的家庭。
我建議,在今天這樣的世代,你不要保留任何事情到特殊的場合才做,
因為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殊場合。勤加閱讀,追求知識,
坐在你家的前廊上欣賞自然美景,無需汲汲營營於生活需要。
多花時間與家人及好友在一起,享受喜歡的食物,到你喜愛的地方去遊覽。
生命不只是為了存活,而是一連串愉快事 件組成的的鏈條。
將你的水晶高腳杯拿出來,不要將妳最好的香水存起來,任何時候你想要用的時候就
用它吧。
把「有一天」「將來的某一天」從你的字典中刪除。
現在就去寫那一封你曾經想過要等到「有一天」才來寫的信。
讓我們現在就告訴我們的家人我們 多愛他們。
不要將會帶給你歡笑及喜樂的任何事情拖延到未來。
每一天,每一小 時,每一分鐘都是特別的,而且你不知道那是否是你的最後一刻。
如果你太忙以致於無法將這封信傳給你所愛的人,你告訴自己說,「等到有一天」我
再傳。
那 請你相信我 “ 等 到有一天“ 你或許沒有機會傳了。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戀愛與婚姻~

最近連續被幾位朋友問起我的戀愛和婚姻,他們感覺我好幸福!因此,隨心寫下自己的心情小品。

其實,我很少與別人提起我的戀愛與婚姻生活,從認識、交往、結婚,一直到現在六年多的日子,一開始就經歷遠距離愛情,聚少離多的生活,常常只能三更半夜透過MSN、SKYPE、國際電話連繫,也曾感到辛苦,當心中的不安定冒然而生,煩惱就隨之而來。但我心中有一股信念,只要有信心,一切都會漸入佳境的。

有時他非常忙碌,我不曉得他何時有空,為了不打擾他,我會寫E-mail給他,記得他收到我的信,告訴我說他很感動我的用心,當下我也非常開心,戀愛的過程酸甜苦辣,只要有心經營,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從那時候開始,我準備一本記錄我們約會的日誌本,只要他回台灣,我就非常開心帶著它出遊,記錄我們相處的點點滴滴,因為相聚的短暫,不想讓時間留白,寫日誌本也成為我們很特別的回憶。

隨著交往時間久了,會開始思考彼此是否是要共渡一生的人?也會有一些掙扎和挑剔,如果有了摩擦就會想:「倆人適不適合?」。不過,當自己不小心走路跌倒了,他會很細心照顧我;當我說我想去那裡,他會默默安排帶我遊山玩水;當吵架被罵完之後,他會主動過來和好,就覺得其實他人不錯。人沒十全十美,自己何嘗不是,所以,外表不重要、浪漫不重要、能言擅道...也不重要了,只要倆個人彼此信任,未來無論如何,都願意一起走下去。真愛,就是希望彼此都『懂對方』,雖然不是完美的,但你永遠會去看對方美好的一面。

常聽人家說,一對情侶論及婚嫁的時候,很容易意見不合就分手了,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的確結婚的過程有許多繁文縟節,但「夫妻是一輩子的事」,現在如果無法妥協和溝通,更別說以後了,其實家人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我們都來自很單純的家庭,很感謝家人們的付出。對我而言,當學會善解人意,就不會去計較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準備結婚的過程,是忙碌但甜蜜的,最難忘的是,我們將認識、交往過程拍攝成影片,我很感動他如此用心策劃,也讓我見識到他的恆心毅力。愛是一種學習,做的好帶給別人快樂,做不好帶給別人困擾,經過了這個階段,我感到若希望自己的想法與作為,要讓愛與被愛的人都幸福,就是要善解、知足。

「婚姻是戀愛的墳墓?」,有時在電視上看見某人與某人甜蜜結婚,又看見某人與某人不合離異。有人順遂,有人坎坷,也許是命中注定,也許是有不為人知的心酸。結婚後的我,終於可以結束四年舟車勞頓、聚少離多的遠距離愛情,覺得苦盡甘來,所以很珍惜可以天天在一起的日子。人生的旅途有了彼此就不孤單,雖然偶爾我也會幼稚的問:「我們會一直幸福到永遠嗎?」,未來的事當然沒人能知道,最重要就是當下快樂最重要。其實,通常改變的不是愛情的環境,而是一個人的觀點,要永遠保有戀愛的甜蜜,也許就是相愛的兩個人有共同的價值觀,要共同成長,珍惜彼此!

「兩個人兩次的不期而遇,這樣的機緣,必然會帶來某些訊息...」,一段老公之前對我說的話,也許相遇就是「緣」,帶來的訊息就是牽手一生的「份」,當然希望能長長久久,就要經常想到對方的好,生活中爭執難免,但要常想到對方曾經對自己所做的付出,就不會生氣了。有時候自己也會感慨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但我還是覺得多數時候我是幸福的,要珍惜緣份。我的生活小秘訣,就是經常保持愉快、幽默的心情,讓他永遠覺得我很可愛,跟我相處很有樂趣。世上並非每個人都是俊男美女,也不見得每一件事都能順心如意,但能經常保持樂觀,就能帶給對方歡喜!我想老天爺的意思也是這樣吧~

過去,我們一同走過六年的歲月,在這不長不短的日子,我們經歷戀愛和婚姻,讓兩個獨立的個體,擁有各自的空間,但又能共同分享感受,產生連結相知相惜,是慢慢學習而來的。未來的路還很長,要愛對方、也尊重對方,也願意為對方培養共同興趣,一起熱愛生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成為彼此的心靈伴侶。漸漸的,會有趣的發現,兩個在一起久的人,會有夫妻臉,甚至氣質也會相近,生活步調、說話語氣會有雷同,這不是刻意改變,是一種不須言語的默契,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我們所期盼的。幸福很簡單,因為相信,所以就會感受到! 每對戀人一定有屬於他們心中的幸福,我也衷心祝福我的朋友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莊明達沙畫【諾亞方舟的秘密】

It's the wonderful painting.

莊明達沙畫 / 台北市立動物園 【諾亞方舟的秘密】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記憶金庫魔法典

培養良好的記憶力,代表組織分析、專注聯想的創意能力,也有助於人際關係和自我肯定。思考力、記憶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學習能力影響創造力,創造力決定競爭力。

增強記憶,聯想能力必須包含:
1)五官感受 (Sensuality Synaesthesia),意謂各種感官知覺的統合,經常訓練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動覺。
2.)動作感覺(Movement),在任何一種增強記憶的影像中,動作會再度提高大腦「聯結」的可能性,因而記住東西。
3.)聯想(Association),不管要記什麼東西,將它與某樣在心中不變的事務扣在一起,例如數字形狀法。
4.)性感(Sexuality),運用每人的想像力發揮。
5.)幽默(Humor),影像愈有趣,就容易被記住。
6.)想像力(Imagination),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刺激進步。
7.)數字(Number),有數字編號,能更有秩序。
8.)圖像化(Symbolism),用有意義的影像去取代普通或抽象的概念。
9.)顏色(Color),多彩多姿更容易記住。
10.)秩序/順序(Order),增加大腦隨機存取的可能。
11.)正面積極(Positive),正面愉快的影像容易記住。
12.)誇張(Exaggeration),加以誇大有助記憶。

因為記憶曲線,因此要有學習中的複習及學習後的複習,讓吸收知識的效率加倍。理解力與記憶力並不是一體的,它們的差別在於對時間的管理,我們尋求一種學習情境,讓記憶力與理解力能相輔相成,也就是理解力能維持不墜,而記憶力也不會在沒有適當休息下滑落太厲害。而為了進一步改善記憶力,不斷的複習與預習,並與增強記憶的原理結合,將更有助於學習。複習時也可結合心智圖記憶筆記法,讓增加的知識容易進入腦中,形成學習、理解、記憶的正面循環。

增強記憶的練習:
1.)學習新的事務或語言,增進基本的記憶儲存力。
2.)鼓勵參加幫助記憶力的活動。
3.)留心夢境,檢查以為「原先忘記」的記憶圖像。
4.)偶爾「拉回」以前的生活,探索當時生活的細節。
5.)用基本關鍵字、特殊小圖化、豐富色彩、心智圖記日記。
6.)用特殊記憶法做練習、記事務。
7.)安排學習時間,讓初始和近期效應的學習效果達到最大,進而學習中段的下滑曲線減到最小。
8.)複習,在記憶力開始下滑時就要進行複習。
9.)多運用右腦皮質功能,例如圖像與色彩聯想。
10.)儘可能深入觀察及體驗事物,細節記的愈多,回憶能力愈好。

閱讀書目:開啟記憶金庫 & 記憶魔法典 / Tony Buzan 著

出國留學還是國內深造,你想清楚了嗎?

文/王俊能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暨生態學及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Dudley Herschbach 寫下這樣一段深刻的話“I have noticed that many straight A students are lost when it comes to research.”。現代的學生對研究和讀書之間的區別越來越無法分辨清楚,所以把出國唸書,自然而然的想成是國內大學教育的延伸,如果你現在還搞不清楚出國留學對你的意義是甚麼?如果你一直對出國懷抱著王子與公主般的童話夢幻?那麼你可能要思考一下下面的幾個問題了。
【做好的研究不是成績高學生的特權】
在我的身邊看過太多不是一流大學畢業的學生,研究上卻作的相當頂尖的例子。在和好幾個老師私下聊天的場合中的結論發現,台大的學生很聰明,但研究表現卻不比合群性佳、肯虛心學習和腳踏實地的外校畢業生好。幾位這樣的外校畢業生經過鼓勵之後,申請到國外唸書後也得到國外老師的激賞。台大的學生也許在教學師資和設備及資訊上比其他學校領受的機會較多,但優渥生活中個人主義及現實主義已經把這個學校的優良傳統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漸漸腐蝕。很少聽見有人出國是為了要在某個研究領域為台灣學到更先端的技術,或是在我和他們的談話中從他們眼神裡看不見對學術真理追求的渴望。學生們比較的是可以申請那個名校,在乎的是那個研究領域最有前途,很少反問自己,我準備好作研究的能力了嗎?

【留學性格的探究:迎接挑戰還是對困難習慣性的怯懦】

以我開的一個的課程為例,來參加的同學都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需要學習。可是當我刺探性的告訴他們,來上這課需要考試和交一篇文獻回顧的的報告時,當場大半數的研究生就表明他們只是要來旁聽而已,比大學部顯得更不上進,也缺乏迎接挑戰的勇氣。
所以我很懷疑那些所謂成績優秀的研究生,是不是只在知識上有所增加而已,在智慧和研究能力培養上其實很貧乏。我要說明的是我從不懷疑這些優秀研究生的聰明才智(好幾個是甄試生),只是他們已經自我陶醉在今生過去的驕傲太久了,他們其實在研究能力上進展極微,畢了業以後就業還以為學歷會給他們很多幫助。我只能說的是,只要在一般場合或應徵談吐五分鐘內,有經驗的雇主一看就知道甚麼樣的畢業生有沒有真本錢、真實力。

【請不要帶著今生的驕傲出國】

台灣的研究生一點都沒有本錢驕傲,然而現今潮流卻不斷的往這方向推。尤其是台大的學生,這種風氣比起我當時出國前當時研究生的想法,可說有天壤之別。現在的研究生有三多:外務多、msn上網時間多、追求享受多。找一個容易畢業的實驗室也似乎是必備的一環。自從研究生生涯被視為『國民義務教育』以後,拿碩士變成是大家大學畢業後一定會繼續的一環,十年前我們研究生的生活還沒有如此富裕,我們就讀研究所時多半會考慮興趣是否會往學術領域發展;不然的話,就會考慮先就業或者是就讀與就業有關應用領域的研究所。如果要出國,沒有申請到獎學金的話就想都不敢想出國讀書這件事。所以念研究所碩士,一定要很辛苦的充實學問,或許指望論文能夠發表,或許指望實驗研究技巧能夠頂尖,以吸引出國念博士能被外國教授青睞。現在一對比下來,再加上對岸學生努力和認真的程度競爭相比,台灣學生訓練和敬業態度差,英文表達能力也不好,外國老師一看就知道。

【留學是一條辛苦的路;就像過了河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玩象棋的人都知道一條規則,那就是『過了河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如果要出國留學,一定要下定決心。就像一顆卒子,再困難也要堅持下去。所以留學不像時下流行的『遊學』,玩一玩不順利就一張機票回來吧。我過去領教育部微薄公費的年代,整個留學期間只有一張來回機票補助(出國留學的那張,和四年後如果畢業可以回國的那張),留學期間每年不得在台灣滯留60天以上(因為教育部認為學生應該在留學地勤奮學習),每個月六百鎊的生活費,扣掉租最便宜房子的租金,剩下三分之一吃用都不足,不趕快在公費期限內唸完書,就表示要負債累累,當然要認真作研究。來自大陸的留學生更是抱著破釜沈舟的精神,只要有幸出的了國,就必定想辦法留在國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這些外國教授體會到他們研究的不辭辛勞及刻苦;所以多半他們都會拿到繼續作博士後或深造的機會。口耳相傳之後,外國教授都願意給這些吃苦耐勞的學生獎學金,台灣的研究生們,我們到底有甚麼本錢驕傲呢?

【殘酷的事實】

更殘酷的事實是,有很多留學生在國外適應不良,而無法或勉強畢業。台灣的教育一直強調知識的增加,對群體生活的教育、情意的培養乃至於思考邏輯的訓練,根本沒有概念。
有例子是,國外實驗室同學抱怨台灣留學生對實驗室事務參與不夠(原來這個學生從以前開始就是自我工作為主的模式,很少講話)。後來國外老師也覺得其溝通困難,指導的興趣越來越少!有的台灣學生認為出國時間很難得,為自己安排許多國外旅遊聖地假期,一次假期回來後,作了兩年的論文題目被迫讓給別人,原因是國外老師覺得其研究進度太慢,而這個題目又是當今最競爭的主題,必須搶在別人之前發表。另外一些學生則是因對實驗器材運作不熟,又自以為已經上手,弄壞貴重儀器,被請出學校。這些事實不是特例,而且也可以事先防範的,但因為自我驕傲羞於事事請教別人的觀念『以不變應萬變』,留學生涯被迫中斷。
而最常見的例子是語文表達能力的欠缺,不要以為自己托福GRE的分數很好就代表語言溝通流利。我在英國的第一年為此吃足了苦頭,國外的老師一周和你約談的時間有限,我常常要在10到20分鐘內把我這周的實驗成果向他說明,並討論困難和請求他解決的事項,如果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無法講的清楚,有的老師就會呈現不耐煩的表情,或者等到下禮拜你能講清楚後再討論,甚至建議你離開此實驗室。比較起來,台灣的老師對學生仁慈的多了,但學生不要產生錯覺以為國外老師永遠會很有耐心的傾聽你。

【檢視自己適合出國還是留在台灣念?】

所以出國留學不應該是讀書之後的下一個目的而已。這將會是一個人生的轉淚點,你要問問自己:(1)你的性格夠成熟了嗎?你對未來研究即將面對的挑戰準備好受苦卻能持續歡喜的仰望嗎?(2)你願意拋下過去的榮耀,老老實實的重新開始在新的環境學習嗎?(3)你可以和同實驗室的夥伴建立起長久倚靠的彼此關懷關係嗎?你願意敞開心胸結識當地外國人家庭,參與他們教會活動或同學會,得到扶助和精神支持嗎?如果你只是把自己換到另一個環境卻不對自己舊有的壞習慣一一根除(台灣的學生普遍不能做好時間管理,沈迷網路,意志力薄弱,對困難解決的能力和訓練差),出國留學只是學位的取得與否,和思維及智慧的增進毫無幫助。
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沒準備好出國或經濟能力不許可,其實以現在資訊網路的發達及台灣研究資源的現況,並不是一定要出國留學才風光或找得到事做。相反的,在台灣繼續博士學位也可以用幾次國際交流來補足研究經驗。甚至,這也可能是較有效率的方法。我現在就已經和國外老師共同指導研究生,利用電子郵件,很多研究上的問題都可以早一步解決,然後,研究生可以短期出國半年在對方實驗室見習操作。往後,甚至可到對方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如此可以減低直接出國唸書遇到不合適老師的機率(觀察發現,有的國外老師很難相處,有的要求研究工作份量太多,且國外老師一旦覺得你不合適,絕對不會客氣的等到你畢業)。

【出國留學的迷思】

其實出國唸書最重要的還是我前面提醒的觀念,你真的喜歡鑽研學術研究嗎?遇到任何的的困苦都不輕易放棄嗎?你願意藉著這樣的磨練來重塑自己嗎?你對這樣的研究領域抱有使命感嗎?出國唸書和最後在學術界服務是一扇窄門,不是人人都能找到理想的職業,但如果你對研究熱情不減,那麼選擇是屬於這種人的。
另一方面來說,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追求好比是讀書最高境界的桂冠--博士學位。在英、美等國,所有大學畢業生真正進入研究所修得碩士學位的比例估計在10%以下,拿到博士學位的可能只在百分之一左右。然而他們的工商業或研究部門仍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參與,因此”Supporting scientists & supporting staff”的人才培育觀念十分暢行,他們不認為每個人都必須讀到博士來帶領團隊,相反地很多研究團隊的大學及碩士畢業人才是工作主力。我過去服務的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內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他們有的是很會栽培某類植物的園丁,連許多國際上的研究學者都專程來到那裏去請教他們栽培的技巧,可見團隊內支持研究者存在的重要性。讓我們慢慢地扭轉這個中國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落伍自私觀念,每個人多要求在工作崗位上做好自己的角色,那種滿足的成就感並不輸於高學位的在上的決策者。

讓我們再思考一次,準備出國留學,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觀察力?

拿到一件新產品,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使用,是需要觀察力的嗎?這是有關聯的嗎?最近因為使用一個LED燈手電筒,被質疑自己的觀察力?

無論難易,我想如果不夠用心,只是東看看、西瞧瞧,可能沒看到重點,失去觀察的目的,無法快速掌握重點,當然沒有效率,如此一來就真的要改善學習了。

一直以來,總在學著對周邊的人事物察言觀色,就怕「視而不見」、「察而不覺」,相信生活中要懂得觀察,才能進而培養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藝術家羅丹的一句話說出創新的本質,也應該是觀察的目地。改善不一定是無中生有,它可以是透過觀察累積經驗,進而一步步的創新求變。其實,有細膩的觀察力,對事務的變化敏銳度就高,能掌握邏輯推理關鍵,當知識常識豐富,就具備問題解決的能力。

估且不論這件事是否關乎「觀察力」?但我還是認同一個人需要有良好的觀察力,那是一個重要的特質,這方面我還不足,也或許我該好好訓練自己了。 ^_^ ~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游泳的第六堂課

今天的游泳練習遇到挫折,原因是今天泳池好多人喔!有蝶式(水花大到嚇人)、自由式、蛙式、漂浮練習的...,真的有夠熱鬧,但一不小心就會碰到人...,好幾次我都愣住,不然就是跳起來,中斷了我的練習。難道我的功力,只能在風平浪靜、沒有干擾的水裡悠游? 後來想一想,應該不能害怕,公共泳池本來就會有人多的狀況,所以下次還是要穩住!!千萬不能退步啊 >_< ~

今天主要的進展是練習控制方向,哈!因為之前我常偏離我的水道,所以要學習控制方向。另外,練習加快速度,之前游太慢嚕~,實在沒有運動的效果。所以,就加強姿勢,還有手腳的力道。總之,還是有小幅度的進步...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本日表現普通,看來我還是要繼續加油!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頭暈目眩 -_- 貧血

【預防貧血飲食 】

文 : 劉翠娟 營養師

貧血在一般大眾的認知中,大多是因為缺乏鐵質所引起,事實上造成貧血的原因繁多,若依病因分類主要可分為失血性貧血、營養性貧血及其他病因所導致之貧血。失血性貧血主要是因急慢性出血所導致,通常是以醫療處置為主;而其他病因之貧血,如地中海型貧血、溶血性貧血則是遺傳性疾病,補充過量的鐵劑並不會改善症狀反而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營養性貧血顧名思義,是因營養缺失所造成的貧血,主要可分為缺鐵性貧血、葉酸缺乏性貧血、維生素B12缺乏、營養不良所引起的貧血,其他營養素的缺乏則如銅的缺乏或維生素B6、維生素E引起的相關性貧血,這些都可藉由補充適當的營養來改善貧血症狀。

缺鐵性貧血:

鐵質缺乏是引起貧血最常見的原因。鐵是血液中血紅素重要的核心元素,能輔助血紅素攜帶氧氣運至全身供給細胞利用,當鐵缺乏時血紅素量不足便會產生貧血。缺鐵性貧血經常見於女性、青春期少年及飲食攝取不當的族群。
肝臟、豬肉、瘦肉(紅肉)、海藻、全穀類、乾果類及綠葉蔬菜均是鐵質豐富的來源,而其中動物性食物來源的吸收率又比植物性食品佳。
貧血症狀常容易有疲勞、虛弱、暈眩、心悸、呼吸急促、蒼白、注意較難集中、焦躁易怒、活動力差等現象。也因如此,貧血經常很容易被察覺出來,也感覺得到,但不可盲目的補充鐵劑或維生素,需經過適當的檢驗才能確知是何種原因所引起。均衡的營養是提供身體維持正常機能的原料來源,在均衡的飲食條件下,搭配食物的補充才能發揮營養素的最大功效,找出真正導致貧血的原因「對症下藥」才是改善貧血的根本之道。
貧血飲食原則

1.蛋白質:

蛋白質是合成血紅素的元素之一,所以每天應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脫脂牛奶、魚肉、雞肉、豬肉、牛肉及蛋類等。
2.鐵質:

多食用富含鐵質的食物,如肝臟、紅色肉類(如豬肉、牛肉)、乾果類(如黑棗、葡萄乾等)、深綠色蔬菜和強化鐵質的食物(如高鐵奶粉等)。
3.維生素C:

因為維生素C可幫助鐵質吸收,所以貧血者也應注意維生素C的攝取是否充足,且最好能於餐後補充。
4.葉酸:

葉酸是參與血紅素合成重要的原料,適當的補充葉酸可預防巨球性貧血的發生。平日可多攝食葉酸含量豐富的食物,包括肝臟、酵母、深綠色蔬菜、豆類、全榖類等。
5.茶或咖啡:

因為茶和咖啡中所含的單寧酸會與鐵質結合不利吸收,因此進餐時不要以茶或咖啡作為飲料,以免影響鐵質吸收,最好能以果汁取代。

﹝文章來源 : 出自樂活營養師 ,參考引用 台南縣衛生局網站 劉翠娟 營養師專文﹞

煩惱的白頭髮

【少年白頭 基因 壓力 營養 脫不了關係 】

  文 : 黃耀立 醫師

不論是自然老化產生的白髮或是在青春期以後出現的少年白,「髮如雪」是許多男女老少都可能遇到的困擾。隨時保持好心情、拒絕壓力,多少能避免白髮的出現。

「伍子胥過昭關,急到一夜白了頭」,這段歷史上的公案,經由現代醫學的考證與分析,我們懷疑伍子胥是因為焦慮而造成廣泛且嚴重的鬼剃頭(即圓形禿),健康的黑髮都掉完了,只留下了白髮,所以看起來就成了一夜白頭。岳飛的《滿江紅》裡也說:「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會形成白髮?為什麼有少年白?白髮就是老化的象徵嗎?

髮色 基因遺傳使然

每個人都有天生的髮色與膚色,這是由遺傳與基因來決定的。髮色的變化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生理狀態的改變而有些微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變灰變白。

白髮症是指頭髮有全部或是部分變白,也可以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兩種。先天性的白髮常常有家族性的遺傳史,大部分是侷限性的,例如前額白髮症;及少數全部白髮,例如白化症(即白子)等。後天性的則分為老年白與少年白。

老年人的頭髮變灰、變白是一種生理現象,是黑色素細胞內生成黑色素的酵素因老化而失去活性的緣故。灰髮通常只有黑色素的減少,白髮則是連黑色素細胞都有減少或喪失的現象;而少年白常常有家族史,也有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特性。

壓力與營養 少年白元兇

心理方面的精神壓力、營養不平衡等也會造成白髮症。另外一些特定的疾病也樣會有白髮增多的現象,例如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臟血管疾病、肺結核、梅毒等疾病。此外,一些基因遺傳的皮膚病例如白斑、早老症、白化症等,也會造成局部或全部的白髮症。

基本上,白髮症的肇因是毛囊基質處的黑色素細胞減少、或是黑色素喪失造成毛髮變灰、變白的現象。

臨床上最常見的老年性白髮症,常常是由鬢角開始變白,慢慢往髮頂發展,漸漸地鬍子與鼻毛也會變白,但胸毛、腋毛、與陰毛要到比較晚期才會變白。至於少年白,比較常見的是在青春期以後出現散在性、零星的白髮,然後漸漸地變多。

遺傳性白髮症常常在出生後或是小時候就會出現白髮,而前額白髮症也蠻常見的,會出現特徵性前額白髮,身上則會出現斑剝狀的白斑。

染髮 要注意藥劑成分

白髮的治療,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沒有必較好的治療方式,只能靠染髮改善。如果選擇染髮,要提醒大家儘量選用植物性的染髮劑,比較不含化學性的過敏成分,否則有可能造成嚴重的接觸性皮膚炎。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拒絕壓力也是一種自我保養的方式。

飲食上採取高蛋白質的飲食,葉酸、維生素B群、銅、鐵、碘、鋅等營養素的均衡攝取也很重要,因為這些成分都是毛髮生長、黑色素生成所必須的原料與佐劑。如果是特定的疾病所造成的白髮症,就要求助於醫師了。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潛在的疾病,白髮症的情況也會改善。

對於一些偏方或民俗療法,最好有一些醫學的佐證,否則不要輕易地相信或嘗試。例如利用雞蛋洗頭,這種做法雖然可以改善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但是對於某大學的食品營養教授聲稱可以使頭髮變黑的說法,在沒有充分的理論基礎之前,我們採保留的態度。

在傳統中醫的藥方中,吃黑芝麻、何首烏可以使頭髮變黑。其實是這些中藥與食品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都可以做為頭髮生長的原料。由於使頭髮變黑的原因仍然不明,所以用來當成護髮、健髮的食品並無不可,若要拿來治療白髮症,其成效也就見仁見智了。


﹝文章來源: 出自樂活營養師,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 醫藥保健 家庭男女 B4版 黃耀立  醫師專文﹞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人的一生由年輕到老,但如果由老活回年輕,那又會如何?【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改編自史考特費茲傑羅寫於1920年代的奇想小說,他的靈感來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八十歲,逐漸接近十八歲,人生一定更美好。」,但真的如此嗎? 布萊德彼特飾演這個一出生年紀就八十歲的"嬰兒"~班傑明,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邊的人不斷老去,他的外表卻越來越年輕,但是他仍無法停止時間的運行...。整部電影有許多發人省思之處,人生不同階段的經歷與命運的擺佈。

班傑明的一生是一個逆轉的時鐘,在養老院顛倒的成長過程,不同於一般小孩成長中充滿希望與歡樂,他看盡了病老與死亡,也許能盡早體認生命的過程,反而更積極樂觀,這不是一般常人能體會的。雖然他的外表從老變回年幼,但他的真實年齡也和一般人一樣,經過時間的流逝,終究要面對現實的考驗,而他與身邊的人,愛的人,都因生理成長不同,面臨背道而馳的挑戰。

人生旅程,有人想回頭,有人想快轉,有人怕虛渡,有人留下許多遺憾,但時間不會重來,所以我想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當下,就如片中所說:「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當我們現在走在這條道路上,就用堅定的信念走下去,未來有太多的可能了,但不要懷疑現在。

「Everybody has a different view about own person in one way or another,
    but we all go in one place
    only go a different road to get there.
    You have got your own way, Benjamin.
  每個人對自己都有不同的認識
  但是我們終究都會前往同一個地方
  只是走的路不同罷了
  你也有屬於你的道路,班傑明」

縱然人生的起點和終點相同,但每個人的過程都相異,要帶著勇氣,擁有夢想,昂首闊步!

On Growing Old ~ Mark Twain

【Twain's seventiteth birthday speech, 1905】And I wish to urge you this - which I think is wisdom - that if you find you can't make seventy by any but an uncomfortable road, don't you go.

Take any road you please...it curves always, which is a continual promise, whereas straight roads reveal everything at a glance and kill interest.

We can't reach old age by another man's road. My habits protect my life but they would assassinate you.

Wrinkles should merely indicate where smiles have been.

There has never been a intelligent person of the age of sixty who would consent to live his life over again. His or anyone else's.

Life would be infinitely happier if we could only be born at the age of eighty and gradually approach eighteen.

It isn't so astonishing, the number of things that I can remember, as the number of things I can remember that aren't so.

The man who is a pessimist before forty-eight knows to much; if he is an optimist after it, he knows too little.

When I was a boy of fourteen, my father was so ignorant I could hardly stand to have the old man around. But when I got to be twenty-one, I was astonished at how much the old man had learned in seven years.

The natural way provided by na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mind for the discovery of a forgotten event is to employ another forgotten event for its resurrection.

A man never reaches that dizzy height of wisdom that he can no longer be led by the nose.

It takes some time to accept and realize that while you have been growing old, your friends have not been standing still in that matter.


談年歲漸長  ~  馬克吐溫

【一九零五年,馬克吐溫發表七十歲生日感言】我想呼籲大家注意一件事,本人認為這是智慧之言,那就是---當你發覺,想走到七十歲,只有一條不太舒服的路,那就別走上去吧!

隨便選那條路走都行....路總是彎彎曲曲的,這一點準定不會變。平直的道路一眼望去一覽無遺,讓人興趣全消。

我們無法循著別人的道路到達年老。我的習慣保護我的生命,卻會破壞你的。

皺紋,應當只能夠顯示笑容曾出現在何處。

從來沒有哪個六十歲的智者,會同意從頭再活一次。不管是他的一輩子、還是別人的都一樣。

要是我們可以一生下來就是八十歲,然後逐漸活到十八歲,日子絕對快活多了。

我所記得的事情有多少件,那麼,我所記的事實並非如此的,就有多少件。這沒有什麼好叫人驚訝的。

一個人在四十八歲前,就成為悲觀論者,是因為懂得太多;要是他在四十八歲以後變成樂觀者,那麼,就是懂得太少。

當我還是十四歲大的孩子時,覺得家父是那麼的無知,我簡直沒法忍受老頭子在我身邊。不過,等我長到二十一歲時,卻對老頭子在七年中,竟然學了那麼多東西,感到驚訝。

要挖掘遺忘的往事,人類的心智構造,與大自然所提供的自然方法便是,用另一件遺忘的往事,使前一件起死回生。

人若達到那種令人仰之彌高的智慧境界,便再也不會任別人牽著鼻子走。人永遠也達不到此一境界。

人得花一段時日,才會接受並體認到,年華漸老的同時,你的朋友沒有站著不動。(你的朋友們也變老了)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馬可公仔

依稀記得六年前,第一次走入馬可先生,是它那大大看板上的雜糧麵包吸引我,有鄉村自然且又豐富的感覺。這一家光復路上的竹科店,因緣際會成為我最常光顧的麵包坊。爾後四年,只要來新竹找朋友,我一定順道去馬可先生,從那時候起我就愛上馬可先生的麵包,也許是食材的健康,也或許是某種依戀。

時空轉換,這兩年的我,光臨馬可先生更便利了,竹科店有我最多的回憶,即使光顧其他分店,我也有一份親切感。我喜歡天然健康的食材,做食物有文化、有理念,堅持做對人有益的經營之道。

想法很簡單,反而更容易感到快樂,有時候覺得自己童心未泯,喜歡收集可愛的物品,特別是對我有難忘意義的,當我知道馬可先生的公仔,我就希望擁有一個。如果可以吃的健康,收集到快樂,何樂而不為?

這是我收集到的快樂 ~ ~
我的馬可公仔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我的酪梨種子成長記(三)

我的十顆(棵)酪梨種子全數發芽,取名『十全十美』!

這些酪梨種子是在不同時間開始栽植的(第一顆到第十顆,前後大約差一個月種下的)。不過,第一顆種下的種子,卻是目前十棵酪梨中長得最「迷你」的,但我相信這棵「迷你酪梨」也是會努力繼續長大的。過程中,還有一段好笑的插曲,因為一開始水耕,經常換水,不小心把一顆種子方向弄錯了,導致枝幹被壓在水面下,發芽許久,但仍不見其枝幹,才警覺可能誤放方向,即時拯救,才順利生長,只是這棵酪梨有些長歪,就當脊椎側彎囉,哈!此外,最後一棵發芽的酪梨種子,真的很特別,我等它好久,但它一發芽,卻是好幾株喔(雖然有的長得大,有的長得小...),我稱這顆酪梨種子「多胞胎」,所以當初不放棄它是對的。如今,經過約三個月,它們都發芽、長支幹,葉子也大大小小的長出來,目前除了維持兩棵水耕,其餘八棵我已經改土耕囉,土耕似乎又可以長的更快!最後,再來看一次成長過程中拍的團體照囉!

酪梨種子成長之~ 十全十美  ~


酪梨種子成長回顧之 ~ 小時候 ~
 記錄我的酪梨種子成長記,開心成功!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趙小蘭一家

很棒的一篇《家庭教育》文章!

趙小蘭一家            著作/劉墉

在我唸研究所的最後一年,日文課班上突然出現了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太太。當她正襟危坐,擠在一群二、三十歲年輕人之間,跟著教授朗讀的時候,實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為她只是排遺時間的旁聽生,後來看她也緊張兮兮地應付考試,才確定是正式的研究生。她從不缺席,筆記又寫得好,所以溜課的人都找她幫忙,我們稱她為趙太太。

直到畢業,才知道她就是趙小蘭的母親---朱木蘭女士。

我今天提到趙小蘭,並不想強調她是華裔在美國政府職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討論她的白宮學者、花旗銀行傲人的學經歷;而是希望讀者能了解一下趙小蘭的家庭生活。因為我相信,沒有那樣好的家庭教育,很難有趙小蘭今天的成就。最起碼趙小蘭今天立身華府高階層,那帶有適度衿持與華裔尊榮的氣質,必然來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我用「特殊」是絕不為過的,因為在美國的中國家庭,能有她家那樣完整而嚴格訓練的己經太少了,即使在中國,相信也不多。看過「真善美」那部電影的人,大概會記得茱麗安德魯絲初去當家教的時候,父親一吹哨子,孩子們由大到小,列隊出現的畫面。這種情景,幾乎也能在趙小蘭的家裡看到。

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來,六個女兒只要在家,一定出來招呼。她們以非常恭敬的態度為客人奉茶,臉上總是帶著真誠的笑容。尤其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以前當趙家宴客,幾個女兒不但出席上桌,而且是守在客人身後,為大家上菜、斟酒!當我不解地問朱木蘭女士時,她說:「不錯!我們是教她們做Waitress,但那何嘗不是一種訓練?我的先生常對女兒說,人生做事好像開車,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時候必須左轉右轉。不要把伺候客人當做辛苦的事,當你們讀書讀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種休息嗎?何況在這當中,可以學到許多待人處世的道理!」也就因此,他們家雖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

大人的道理簡單:「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管家是請來幫助父母的,不是幫助孩子。年輕人理當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則很難學會獨立!」不僅料理自己的內務,每天上鬧鐘起床,小時候趕校車上學,回家由姐姐帶頭自動自發念書。而且她們家的六個女兒,還分擔家務。每天早晨,她們要出去檢查游泳池的設備、撈掉水上的髒東西。到了周末,則要整理占地兩英畝的院子,把雜草和蒲公英拔掉。趙小蘭最小的妹妹,現在十六歲的趙安吉,己經負責處理家裡的帳單、將耶誕卡的郵寄名單輸入電腦,並接聽晚上的電話。尤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趙小蘭家門前長達一百二十英呎車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幾個姐妹,在父親的指揮之下自己鋪成的。

趙小蘭曾在<我的事業與人生>的文章裡說:「那時我們不見得喜歡,如今想來,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談、很能領會父親良苦的用心了。」

「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朱木蘭女士說。

正由於她們對家庭貢獻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會愛家;覺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屬於自己的。特別是在一家人共同的工作中,更能體會榮辱與共、同心協力,而產生共同意識。

趙錫成博士夫婦的身教也是極成功的,他們家在晚餐後極少開電視,做父母的也以身作則,不在電視前花太多時間,母親跟著孩子一起讀書,父親則處理未完的公務。

從事航運工作的趙錫成博士,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他這種對事業專注的態度,相信也對趙小蘭有很大的影響。當然,不論多麼忙,與子女的溝通還是不能忽略的。每個星期天,他們一定全家去做禮拜,午餐後點心時間,則舉行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大夥高談闊論。

每個孩子說出自己新想法、收穫,提出計畫,並徵詢父母的意見。所以當外人驚訝於趙家姐妹的紀律與服從時,要知道那是經由親子之間充分溝通,所獲得的共識。當她們為家庭付出時,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裡的責任感。

家是一個「共榮圈」,當每個成員都這麼有向心力時,家庭當然會興旺。

我們確實看到朱木蘭女士,一九六二年帶著趙小蘭和兩個更小的女兒,坐船來美國。從孩子們半句英文不通,必須由父親熬夜逐字教導。艱苦奮鬥到今天,已經有四個分別從哈佛、哥倫比亞、維州大學等名校的研究所畢業。連朱木蘭女士,都以兩全勤的紀錄,修得碩士學位。當然,趙錫成博士更成為美國航運財經界的名人。

但是趙家儘管富裕,孩子卻多半進公立高中,在外面的花費,都要拿收據回家報帳。趙小蘭唸大學的學費,還向政府貸款,靠著暑假打工還錢。這不表示趙錫成夫婦小器,而是因為要求子女獨立、負責,把錢花在當用的地方。她們孩子說:「我們雖然儉省,但是你們如果要學東西,絕對不省!只是既然要學,就有責任學好!」所以趙小蘭和她的五個妹妹,不但功課好,而且各有才藝。趙小蘭能打高爾夫球、騎馬、溜冰、更彈得一手好琴。從前家住紐約長島時,還經常出去演奏。此外,他們每年在暑假和耶誕節,分別安排一次全家遠遊。從選擇地點、訂旅館房間,乃至吃飯的餐館,完全由孩子負責。所以,這旅行一方面是全家同樂,一方面成為孩子們組織、分工的訓練。由以上所舉的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趙小蘭姐妹的成功,與她們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絕對密切關係。

無怪布希總統在白宮接見趙錫成博士一家時,都特強調這一點。還對太太芭芭拉說,應該向朱木蘭女士學學怎麼管孩子!
怎麼管?答案應該是……
將中國傳統的孝悌忠信與西方社會的組織管理方法結合,既培養個人的獨立性,更要求每個人對家庭的參與,透過溝通後產生家庭共同意識,達成彼此希望的目標。

據我所知,在今年六月十七日美國父親節時,趙小蘭特別暫時放下交通部副部長的繁忙工作,由華府趕回紐約的家中,為趙錫成博士過節。請問,在國內有幾個身在外地、位居要津的子女,能在父親節時趕回家,並誠摯地送上一份禮物與祝福?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游泳的第五堂課

天氣冷呼呼,烤箱熱騰騰~ 游泳後的最大獎勵,就是SPA池、蒸氣室、烤箱, 哈哈~~

雖然沒密集練習,但也沒忘記之前學的,進入第五堂課,今天是自己的練習,將分解動作做的更確實,希望每一次都有進展。

針對初學者,我覺得「呼吸」是最重要的關鍵,當水中呼吸調解順利,就像在陸地上行走,能輕鬆不慌亂。所以,要順暢的呼吸換氣,身體自然能長時間處於水中,再搭配手和腳的分解動作,不斷揣摩,游出自己覺得輕鬆、前進力強的姿勢。慢慢的熟悉,就能很平穩前進,終於臉不紅、氣不喘的,一次游250公尺囉!

曾經覺得游泳很困難,現在覺得沒那麼困難了,但還是要再接再厲!! 加油~


有此一說: 【韻律呼吸】
據說韻律呼吸是適水性最好的方法,初學游泳最怕嗆水,可嘗試韻律呼吸法。此法簡單來說,就是鼻子吐氣,嘴巴吸氣。練習時,身體放輕鬆,吸多少氣,就吐多少氣,直到熟練。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My Coffee by Brikka

又來煮煮咖啡囉 ,這次用的是Brikka摩卡壺,典雅的八角造型是義大利人發明生產製造,據說當今多數義大利家庭都有這一支摩卡壺。雖屬平價摩卡壺,但卻有悠久的品牌歷史,且其獨特聚壓閥設計,能讓Brikka 輕易煮出有Crema (咖啡表面的油脂狀泡沫)的Espresso 義式濃縮咖啡,頗受愛好咖啡者青睞。

1.) 沖泡咖啡前再研磨咖啡豆,可避免咖啡粉與空氣接觸氧化影響口感
使用咖啡自動磨豆機

2.)裝水的下壺,旁邊有一條水線,加至此即可(我覺得一壺約兩人份~)

3.)中間填充咖啡粉的濾器,裝滿咖啡粉

4.)轉上萃取咖啡的上壺
這是Brikka 摩卡壺的全貌

5)放上瓦斯爐,轉小火煮(避免燒到塑膠手把)
瓦斯爐過大,所以就墊了一個架子在上方

6)聽到咖啡壺「嘶...」的聲音,咖啡噴出上壺來就會看到咖啡上的Crema,也就完成Espresso義式濃縮咖啡
清楚可見的Crema 浮在上方

7)準備鮮奶微波加熱,再用Tiamo 雙層奶泡杯,打出綿密的奶泡
打好的奶泡

9)準備馬克杯,倒入Espresso義式濃縮咖啡,再倒入打好的鮮奶&奶泡,就完成了一杯咖啡拿鐵
雖然沒有美麗的拉花,但也是一杯香濃的咖啡 ~ ~

PS. 煮完咖啡,Brikka摩卡壺冷卻後不能放太久才清洗,因為咖啡殘留過久會較難清理,另外要記得轉開聚壓閥清潔內部


自己煮咖啡需要時間和興趣,這次用摩卡壺煮出來的咖啡很香濃,口感也像外面賣的咖啡ㄛ~ ~
偶爾享用一杯為自己做的咖啡,是一種體驗和生活品味 !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光陰

「春、夏、秋、冬」年復一年,感嘆時光匆匆流逝,如果生命是由一段又一段的時間組成,那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寸光陰。

                  《偶 成》 宋 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我的酪梨種子成長記(二)

最近每天觀察我栽植的酪梨種子,每顆種子發育的速度大不相同,有的突然長的飛快,有的突然沒長進了,之中真實體會到生命成長的奇妙ㄚ!

我選了三顆植入培養土中,有兩顆已長出綠葉囉,開心.... ^_^

這顆(棵)急起直追,目前長得最高最快

這顆(棵)一開始長得最好,也一直保持還不錯的狀態

這顆(棵)努力長大中,很有趣的是它們都會有「趨光性」,所以每每長彎了,我就幫它轉方向,讓它再轉回來~~

其他的酪梨種子們,我也沒放棄它們,還在慢慢等它們長大呢!!


從一開始的好奇心種下這些酪梨種子,兩個月來的實驗與觀察,收穫不少...,感動ㄚ!

( 待續... 0_0 )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戶外踏青@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位在台南官田的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是一個認識溼地生態與賞鳥的好地方...

水雉在浮葉植物上棲息,體態輕盈,有「凌波仙子」、「葉行者」的美名,是少數採行一妻多夫制的鳥種,平時以昆蟲、小螺、植物嫩芽及種子為食,主要分佈在台南地區的菱角田、草澤及埤塘的水域環境,又有「菱角鳥」之稱。水雉因棲地減少與干擾面臨生存危機,因而公告列為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1997年更選為台南縣鳥。

週日和家人一同戶外踏青,我用照片記錄我在水雉生態園區的發現....
園區入口意象
入口草叢上有許多「沫蟬」
園區簡介&參觀須知
芳名簿上可見到來自北、中、南的遊客喔~

看他們多專注的用望遠鏡找尋目標~

這是我看到的第一隻鳥,「高翹鴴」~ 牠有著粉色細細長長的腿

又發現一隻休息中的「白鷺」

天氣晴朗,天空好美喔!

繼續往前邁進,尋找另一生態池....
園區導覽圖
發現主角「水雉」,但這個季節是牠們的冬羽
 因為已經過了水雉的繁殖期,所以亮麗的夏羽已蛻去,換成樸素的冬羽,所以這次來不及看到牠美麗的一面。

今天看到的第四隻鳥類~「蒼鷺」,不慌不忙的漫步中

最後,看到的是躲在水田邊的「紅冠水雞」,模樣挺有趣的!

人工濕地,也是其他冬候鳥的棲息天堂

紀念品明信片~ 水雉生態園區


還有更多參觀資訊@  台南縣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網站 http://jacana.tw/

親近濕地生態,遇見一個賞鳥天堂,徜徉大自然之美~  ^_^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健康果醋

最近自己嘗試一創意飲品,把兩種健康食品組合起來的新口味~
主角就是「有機發芽玄米醋 」、「天然棗精」和「白開水」,就這樣簡單調配出一杯健康果醋!
喝好醋的功用,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體內環保,減少疲勞,給好精神。但要注意空腹或腸胃功能不佳的狀況都不適合飲用喔!



使用的醋是精選發出0.5-1mm黃金長度幼芽的發芽玄米,經古法釀造,香氣甘醇,擁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棗精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B6、菸鹼酸、泛酸、鉀、鐵、磷、鎂、鈉、鈣。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游泳的第四堂課

繼上次第三堂課的突破,信心增加不少,這次目標還是先以蛙式游,但距離增加至一圈半(共計150公尺),當我做到了,感覺就是開心囉!其實這次學游泳,除了懂得放鬆心情學習外,主要是自己有強烈動機,很期待能自由自在享受水中悠游的樂趣。現在只要每次進步一點點,真的都會有成就感。但學會游泳與游泳技巧好,兩者之間還是有一段差距,所以參考網路上練習的方法,希望下次游泳時讓自己的動作更精進。

參考網站 : 體育教學_游泳 http://host.pzps.tyc.edu.tw/~tny/down.html
 ( 內容來源:88全國運動會競賽導覽手冊。中華民國成人游泳協會。http://www.sportunterricht.de/。游泳天地。)

《蛙式》

『練習法』
一、兩腿伸直,腳掌著地,模仿蛙泳,做收腿、翻、蹬夾的練習,練習時兩眼宜注視雙腿的動作。

二、模仿蛙泳,收腿、翻、蹬夾的動作,注意該過程的動作路線。慢收腿,邊收邊分,翻腳要充分,練習中應注意慢收、快蹬、併腿伸直的節奏。
三、以虎口握住練習者兩腳掌內側,協助做收、翻、蹬夾腿的練習。  
四、水中扶板做收、翻、蹬夾腿的練習。
五、吸氣後上體前傾、手伸直做划水練習,宜注意划臂與呼吸之間的節奏配合。
六、當雙臂側下划至與肩同寬時,開始吐氣同時準備抬頭。
七、划水結束時頭抬出水面張嘴吸氣(此瞬間胸內空氣要全部吐盡),兩手在顎下掌心斜相對,接續(五)的動作。

『動作解析』
蛙泳腿的動作是推進的主要動力,腿部主要是維持身體平衡與推進力的增進。腿的動作可分為收腿、翻腳、夾腿三個階段,它們之間是緊密相關聯的不能有停頓。在夾腿動作完成後,身體是成滑行姿勢,全身伸直有" 飄 "的感覺,這種滑行可減少水的阻力,也可減少體力支出。說明如下:
1、收腿:收腿應注意盡量不要增加阻力,大腿收的動作小些,勿過於收 縮靠近肚臍,如此會呈現翹屁股的難看動作,膝蓋最好不要開的太大,若有踢大蛙腳的動作,這樣游法會使自己增加阻力,減少推力。
2、翻腳:收腿結束後,夾腿開始前,兩膝蓋向內扣,兩腳掌翻轉成外八字形,兩腳尖向下壓並外翻。
3、夾腿:夾腿時膝蓋不要張得太開,膝蓋打開勿比肩膀還寬,兩腳掌各自翻轉向外,張開角度最好比膝蓋打開大一些,然後靠兩小腿及兩腳掌同時出力往下夾腿,兩腿有如由外往下內切一般,此始兩腿合併後會產生一股向前推的動力,讓身體向前衝形成速度,蛙泳百分之六、七十是靠腿的力量在幫助前進,夾腿的動作是一種連續性的動作。
蛙泳的划臂與腿部動作,始終在水中進行,這是和其它泳姿不同之處,雖然前進推進力主要來自腿部的動作,但良好正確的划臂動作,其價值仍不 容忽視。其划水軌跡較短,因此所造成的推進力很小,雙手臂在水中形成雙心划軌。划後立即前伸,阻力可以減低至最小。
蛙泳手臂一個循環週期動作,可分為四個分解動作來介紹:
1.『分』:首先兩臂前平伸,拇指併攏,掌心向下,手臂肌肉放鬆。兩臂向兩側斜下方分開,雙手左、右平分約30 ~ 40度,即雙手距離約40公分左右,分的動作不須用力。
2.『划』:當兩臂划至與水平面約成30度角時,手肘開始微微彎曲,大臂也開始迴轉,小臂轉向下方,划動的速度加快,此時應保持高肘姿勢,使肘關節位於最有利角度向後划水。當划臂至肩的垂直面,有效划臂結束,並開始準備收臂。
3.『收』:划臂結束,立刻收臂,它是一個很流暢的連續動作,不得停頓,此時兩手小臂在胸前,手掌由外轉向內,有如棒水一般,划至胸前下顎處,大臂緊貼體側,盡量縮進身體的投影截面內,以減少水的阻力。
4.『伸』:兩臂由胸前下顎處,一面轉掌,使掌心向下,一面向前平伸,拇指併攏,臂肌放鬆,然後作短暫的滑行,準備下一次的划臂動作。

『聯合動作』
1.全身保持伸直姿勢,肌肉放鬆,眼睛注視前下方。
2.划臂開始時,緩緩仰頭向上,同時以口或鼻或口鼻同時在水中慢慢吐氣。
3.當手掌由外向胸前划水的動作快完成之前,水浪衝擊胸部,使身體隨波而上,這時有力地結束吐氣動作。
4.手臂划水結束,完成吸氣動作,然後臂部向前平伸,這時膝蓋開始彎曲,同時收腿動作開始。
5.腳掌向後夾腿時閉氣,直到下一次划臂動作開始之前,都不要有點吐氣動作。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可愛的造型

昨天在台北建國花市看到的,真是太可愛的造型了~~

富蘭克林的善用工作大事表

「時間就是金錢」富蘭克林,這位美國啟蒙運動的影響人,一生曾為企業家、科學家、作家、政治家、外交家,為人處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考,嚴以律己的為自己訂定十三條戒規,謹守「節制、謹言、秩序、果斷、節儉、勤勉、誠懇、正直、中庸、整潔、寧靜、貞潔、謙虛」。他也是鋼鐵大王卡內基、投資大師巴菲特等人心目中的偶像,富蘭克林之所以為後人所景仰,絕對有其值得學習之處,記住時間是寶貴的也是公平的,能善用時間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規劃人生,做更多想做的事,無論學習、工作、享受生活...等都值得讓我們好好思考。

看了一篇不錯的文章,富蘭克林的工作習慣,值得分享~~

富蘭克林的工作習慣 / 文:高飛飛 《 道德完美成就一生幸福: 富蘭克林的人生信條 》

富蘭克林一生非常勤勉努力地工作,他的工作顯得非常合理而有序,這主要得益於他善用大事表的工作習慣。富蘭克林曾自豪地對一個朋友說:「只要有大事表,大小事都能搞定。為什麼大事表這麼管用?其實,大事表的概念,就是讓你把所有應做的事完整地寫下來。它不只是寫今日或明日的待辦事項,而是列出每一件你需要去辦的事情,包括今天、明天,還有長遠的未來。

「所以,大事表寫得愈詳細,你就愈能掌握情況。有了大事表,你就不用再在桌上堆一堆文件了,你只要把這張表從頭到尾看一遍,就馬上知道自己該辦什麼、該向誰報告、該何時完成等,這中間如何安排,由你全權掌控。再加上辦公桌也已整齊乾淨,你就永遠不用在亂成一團的環境中做事了。」

富蘭克林給人們留下了他寫大事的要領,主要包括以下十三大要點:

一、用大張的紙。用大一點的紙來寫大事表,不要寫在信封背面或便條紙上。
二、保持整潔。大事表是很重要的文件,不要拿它當計算紙,或在上面亂畫。
三、把大事表放在桌上,方便隨時補記或刪除事項。
四、不要隔行書寫。一張紙通常可寫二十五到三十行左右,如果要新加內容,每行都要用到,不要空行。
五、不要用鉛筆,否則字跡容易模糊。
六、不要拘泥於先後順序。每天早上把大事表從頭到尾看一遍,找最重要的事來做。這樣完成的都會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成果豐碩,比浪費時間重寫一張表好多了。
七、不時看一看大事表,以完成重要工作為目標。
八、刪除完成的事。每完成一件工作,就把它在表上劃去。這比打勾還要有成就感。
九、完成任務後,找出下一件待辦的重要工作。不要花時間考慮,立刻動手做。
十、隨時補充新事項。要是一天之中,接到電話、收了信和電子郵件後,有新的事冒出來,別因此就放下手邊所有的事。只把新的工作加進大事表中,先把手上的事做完再說。
十一、另起一頁。大事表第一頁寫完了,就另起一頁繼續寫,不要擠在空白的地方。
十二、重新整理。完成了大事表第一頁上約半數的工作,就是重寫、合併事項的時候了,否則又會有一疊的大事表。方法很簡單,只要先把大事表的第一頁逐項看過,把待辦事項重寫在最新的那一頁上。寫完後,與第一頁對照一下,看看有無遺漏,然後第一頁就可以丟了,要不也可以把它歸入一個「舊大事表」的檔案中。
十三、為明日計畫。下班回家前,記得再看一遍大事表,想想隔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然後為自己排定時間,寫在行事曆上,便於隔天一早就動工。這也是非常好的省時祕訣。

富蘭克林強調,不要先做大事表上的每件瑣事,然後再對付困難的部分。要領是:趁自己精力十足的時候,挑最重要的事做,也就是最花時間、最耗腦力、最耗精神的工作。這樣工作品質不但高,又能準時完成,成果也令人滿意,而且花的工夫、承受的壓力也相對減輕。

「很多人都怕大事表變得很長,因為他們認為一天之內就要把表上所有的事都辦好,要是辦不到,他們就垂頭喪氣,」富蘭克林說,「我自有另一套做法──我會把我該做的事全都列出來,這樣才不會忘記。通常我每天都會有一百到一百五十件左右的事(或電話)待辦。」

他又說,「你可別以為我一天之內就把這一百多件事全辦完了,我沒有。我的目的是每天都要把重要的事做完。因此有時我一天大概只從大事表上劃掉一件事,但是那件事是至關緊要、非完成不可的事。從這個角度看,我那天的產量還非常好哩。」

富蘭克林和大事表相伴終生,由此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獲益豐碩。

富蘭克林認為:養成把每項必辦的事記在大事表上的習慣,不但事半功倍,工作質量高,最重要的是,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亮麗。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滿足的幸福

今天收到講義雜誌,真的很驚喜!上個月我投稿幸福滿月專欄之十月主題「滿足的幸福」,內容已經由雜誌刊登,所以收到贈送的當期雜誌一本,此刻的我又感受到另一種滿足的幸福。


~生活中的小小滿足 , 大大幸福  ~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我的酪梨種子成長記(一)

今年夏天爸爸給的酪梨,酪梨吃完後,種子我把它留下來培養栽種,希望可以長成可愛的小盆栽,一個多月來我慢慢觀察它們的變化,發現每一株成長的速度都不同,但很開心的是最近發芽了,如果繼續長的好,我就可以把它們移植到裝飾小盆,用培養土栽種囉!! 呵呵~

1. 取種子,酪梨對切後,取出種子並將外邊的膜剝去

<取出種子>
<剝皮膜. 處理乾淨>

2. 用瓶罐裝水,讓酪梨種子浸在水中約1/2 高度左右, 一至兩天換一次水


<最初種子會從中間裂開>

<中間開始有嫩芽長出>

<長出根莖>

<枝幹長出來囉>

3. 照陽光,搬到窗台邊做日光浴


第一次種酪梨盆栽,有點期待它們的成長,很有趣的是每一顆種子都不一樣,但只要有「空氣、陽光、水」,就會有生命了! 呵~ 我的酪梨種子成長記會如何發展呢?
< 待續囉......>  ^_^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硬碟損毀的痛

前幾天親身經歷電腦突然當機和硬碟損毀的惡夢,對電腦硬體外行的我只能求助專家,只是經過一番努力還是只救回約50%左右的檔案。

其實,上禮拜我突然有一念頭,好久沒做檔案備份,是該隨時做好檔案管理以防萬一。一切都還來不及的時候,卻「一語成讖」~ oh my god ! 電腦 shut down ~ ,這幾天真的恍如隔世,也或許我們太依賴電腦了,工作、生活...似乎都不能沒有它,有太多的心血與回憶也收藏在小小的記憶體裡。這次的慘痛經驗,讓我感到世事無常,今天沒了的是電腦的檔案,明天有沒有可能其他重要的東西突然不翼而飛,所以就是把握當下。真的,如果失去了,就不要再去回想囉~ >_< ....,因為已經努力強救那電腦中的殘骸,也學到了經驗。所以應該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囉!!

最後,找了一篇出自《天下雜誌》的文章『12個防止電腦當機的好習慣』,警惕自己培養正確觀念!

Part1 四個使用硬體設備的好習慣

1.CPU、顯示卡等配件不要過度運轉,若運轉溫度過高會造成重新開機或當機。通常 3D遊戲跟多媒體編輯軟體,最會耗用CPU 跟顯卡運算的資源。
2.更換電腦配件時,一定要注意先關機並將電源線先拔掉,最後檢查接頭是否插好,配件接觸不良容易當機。

3.最好配備穩壓電源,以免電壓不穩造成當機或系統損壞。
4.可視情況加裝UPS,以防停電時電腦突然當機,讓辛苦打的資料付之一炬。 一般UPS 會內含穩壓功能,但最好習慣隨時按「儲存」檔案,並且將重要資料備份在另一顆硬碟中。

Part2 四個使用軟體設備的好習慣

5. 不要輕易使用來歷不明的軟體和光碟,現在病毒氾濫,這些軟體往往隱藏著大量病毒,一旦執行,會自動修改你的系統造成資料損毀、當機。就算是熟人用E-mail或MSN所傳的軟體,也要先用掃毒軟體檢查後再使用。也最好少用測試版的軟體,因為測試版通常不夠穩定。
6.執行Windows系統時,若應用軟體未正常結束,就別關閉電源,否則會造成系統檔損壞,增加當機的風險。
7.移除軟體時,不要刪除共用檔,因為某些共用檔可能正在被系統或其他程式使用,一旦刪除這些共用檔,會使應用軟體運行出現異常而當機。 建議使用控制台的「新增移除軟體」,或程式自己附的 Uninstall 選項做移除。
8.使用防毒軟體掃毒和執行硬碟重組時,盡量不要同時執行運行其他應用程式,否則引起當機。

Part3 四個日常使用的好習慣

9.若你的電腦記憶體較小(256MB以下),建議不要同時執行會佔用大量記憶體的應用程式,例如photoshop, dreamweaver等。上網時也不要一次打開太多視窗,容易導致資源不足。
10.對於系統檔或重要檔,最好使用隱藏屬性,才不會誤刪或者覆蓋這些檔。
11.定期清掃主機,機箱可能蘊藏大量的灰塵,灰塵若接觸到配件的電路,會使系統不穩定或當機。電腦也要注意溫溼度的控制,如果溼度太高,灰塵含水較多,會造成電子零件故障,太乾又會產生靜電打壞電子零件。此外,千萬別一邊用電腦一邊吃吃喝喝,若導致蟑螂螞蟻鑽進主機裡,也容易發生短路,燒壞電子零件。
12.關機時,不要直接按主機的電源按鈕,這樣容易遺失重要檔案,使下次開機時不能正常啟動

對於經常當機的你,以上12個方法,你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使用,相信可以讓你在使用電腦時大有幫助!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把愛找回來 < August Rush >

最近有點迷戀關於音樂的故事,很巧這週末看的電影也因音樂而開啟...



看的這部<把愛找回來>,就有一句對白這樣陳述的,「我相信音樂是某些人心目中的童話故事。我聽到的話是來自我的父母,也許他們就是這樣相遇的,也許他們會這樣找到我…」- 奧格斯羅許 ( 一位在孤兒院長大的小孩 /伊凡)

萊拉是個美麗又有才華的大提琴家,在一個場合遇見了吉他手路易斯,相異的成長的背景讓他們被迫分開,後來萊拉卻發現自己懷孕了。萊拉與父親在一次的爭執中,跑進雨中發生車禍,她以為自己小孩已失去,其實她父親偷偷將這個嬰兒送進了孤兒院 (就是伊凡 ,又名奧格斯羅許)。

伊凡轉眼就到了11歲,他對音樂、聲音充滿了幻想,他把身邊大自然的天籟都變成他心中樂章,雖然社工人員要幫他找一個寄養家庭,但是他心中卻一直相信他的父母一定也在某處找尋他,他們一定會團圓。 於是伊凡逃離了孤兒院,而且他堅信自己的音樂,將牽引他找到失散的父母...


接著展開一連串音樂神童尋找父母的奇幻際遇,從一開始混進收容街頭小藝人的賣藝集團,馬上展現天份成為搖錢樹,還改名奧格斯羅許。還在一次警方的掃蕩過程中跑入教會,讓教父發現他是音樂神童,並送他進入茱麗亞音樂學院學習,開啟他更寬廣的音樂路。看到這裡,我想每個人也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去發覺它和展現它吧!


雖然這是一部電影,姑且不論之中有太多的巧合是否實際,但的確有了音樂元素的串聯,豐富了情節也扣人心弦, 好比路易斯在年輕有愛的自信所唱出的歌、他與愛人分開後含蓄的情感抒發,以及多年沉澱思考後成熟的風格,在在反應不同心境下他的創作。萊拉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雖然曾因為情路坎坷讓她落寞,後來因父親的坦承,她知道伊凡沒離開人間,也更積極找回對音樂的熱忱,希望透過音樂演奏所產生的連結,讓她找回失去的摯愛。而奧格斯羅許與生俱來的天份,讓他每每接觸音樂就能產生共鳴,也強烈希望透過音樂演出讓父母感覺到他。當然,紐約中央公園裡的那場演出,真的讓奧格斯羅許把愛找回來了,我們能說世上最無法切斷的是,血脈相連的親情。


電影裡交錯了搖滾、古典和福音的音樂,真的優美極致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音樂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我們心靈影響比想像中來的大。我很喜歡的一句話「音樂無所不在,你只要仔細聆聽就會發現了。」。或許,很多愛也是無所不在,你只要用心感受就會發現~ ~